犀牛角照片(犀牛角鉴定有图有真相)
犀牛角和牛角的区别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要领,也很容易辨别。
鱼子酱图案
鱼子酱图案
鱼子酱图案
(只能说可能是犀牛角的獐纹)(特征之一)
犀牛角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横截面上有鱼子图案;二是侧面有竹丝图案;第三,它通常有气味。还有犄角,有的也有竹丝图案,但从来没有空心形鱼籽图案;一般在角的实心横截面上有一圈角蛋白层。
早期犀牛角杯:格纹非常清晰,颜色自然。
也有人说,格纹、鱼子酱纹、臭水沟、小丘是犀牛角的独特之处。
当地鱼子酱图案可见一斑。
喇叭杯侧面
需要注意的要点是:1。犀牛角中有鱼籽纹,牛角中没有;2.犀牛角虽然可以一层一层剥掉,但角蛋白层没有一圈;3.正常情况下,犀牛角有气味,但犀牛角没有。
牛角角蛋白层
犀牛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从古至今,犀牛角不仅作为一种名贵的辟邪灵药被珍藏,还被视为解毒退热的药材(如《本草&弥陀》;犀牛”包含:只有犀牛才是最好的药)。从明代开始兴起的犀牛角底部凹腔雕刻而成的犀牛角杯,是牙角古玩中的精品,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中盛极一时。但是关于犀牛角杯实用鉴赏的文章很少。
牛角杯竹丝图案
一、犀牛角的鉴别
犀牛角的鉴定并不难,但因为犀牛角非常稀有,普通人入门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很多收藏家和古董商都要猜测。犀牛有五种:非洲有两种——黑犀牛和白犀牛;三个亚洲类别——撒马利亚、爪哇和印度。前三类是双角度,后两类是单角度。关于犀牛角的成分,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是“固态凝集毛”。此后,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牛角不是凝固的毛发,它没有毛囊,实际上是由纵向角蛋白纤维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清代的非洲犀牛
显微镜下,可能是亚洲犀牛的‘竹丝纹’。
亚洲犀牛的显微条件
亚洲犀牛地方特征描述
以上五种犀牛角的共同区别特征是犀牛角表面有国外业内人士所说的中国“发际线”或“竹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亚洲犀牛角杯
犀牛角的表面纹路与竹子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竹丝纹”。但是犀牛角的横截面有着竹子没有的毛囊般的皮肤纹理,其斜截面摸着感觉像是皮肤起鸡皮疙瘩,所以它的线条也可以称之为“发际线”。这种纹路很难伪造,仿制品和合成喇叭都没有这个特点。
犀牛角的鱼籽图案(但蹄也有这个图案)
牛角(犀牛角最常见的仿制品之一)与犀牛角的区别在于底部切面和颜色。请参见图2e中喇叭底部的横截面。它有一个环形的角蛋白层。这是角的特征,犀牛角没有这样的圆形角蛋白层。此外,角和合成角通常是橙色的(见图2d的左侧)。有蜂蜜色的犀牛角,但没有橙色的。所有橙红色的“犀牛角制品”都必须是假货。
犀牛角的竹丝花纹(毛纹或甘蔗纹,但蹄材也是这样,只能作为参考,具体要看实物)
虽然区分犀牛角和牛角并不难,但一些明代以来就存在的带有犀牛角贴面的高仿犀牛角制品,需要收藏者仔细鉴别。
也许不是犀牛角。
规格:21.8 cm 720 g杯雕细略粗,杯上鞍形。
带有犀角固有的小米粒和甘蔗粒,微涩,有腥味。
了解了犀牛角和其他材料的区别,我们再来看看非洲犀牛和亚洲犀牛的区别。业内曾经有一句话:看线条,线条细的是亚洲犀牛,线条粗的是非洲犀牛。我认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非洲犀牛和亚洲犀牛的主要区别是:
(1)犀牛角底部形状——椭圆形为亚洲犀牛,圆形为非洲黑犀牛,近矩形为非洲白犀牛;
(2)犀牛角底部凹腔旁的“裙摆”——裙摆宽配亚洲犀牛,窄配非洲犀牛。
犀角
犀角
从犀牛角杯的成品来看,先看杯沿的形状。如果是圆的(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牛,如果是长方形的,多半是非洲白犀牛。如果是椭圆形,可以考虑亚洲犀牛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犀牛角极其珍贵,雕塑家必须根据牛角的形状考虑雕刻什么。即使接到定制款式的订单,他也一定会寻找与这种款式相匹配的牛角,而不是拿着与形状不匹配的犀牛角进行强力加工,浪费大量材料。第二,看手柄。如果把手上段长,没有跟在后面,那大部分都是亚洲犀牛,因为亚洲犀牛的裙子很宽,把手很长。最后看腔体非洲犀牛有超深腔体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体积大,凹腔深。从年代来看,虽然非洲犀牛是明代进口的,但大部分犀牛角制品都是亚洲犀牛。非洲犀牛产品要到乾隆时期才能量产。
犀角
二.犀牛角杯的种类
技术和约会
根据形状,犀牛角杯可分为单柄或双柄、杯型、碗型、高足、三脚架型、if型、叶片式、复式、注水式、瓶壶式等。根据内容,犀牛角杯可以分为四类:素体、花草动物、仿古青铜题材、人物故事风光。签名方面,目前我们看到的有鲍天成或天成、博合、博宏、明、、常、陈贤、邓福堂、翟、何青、、胡建中、胡思生、胡星月、胡云忠、蒋、蒋、、李桥、李中福、林迪。
犀牛角的雕刻工具和象牙的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犀牛角在盐水中煮开后,可以用手拉。一些复杂形状的犀牛角雕刻是通过手拉形成的。
犀牛角杯早晚怎么破?笔者的经验总结如下:初看刻本:立意随形,刻简布局疏而早(如明末);构思有创意的作品是很早很明确的;布局复杂,工匠笨重;雕花复杂的整只雕花杯是在晚清时期。(这反映了不同时期工匠的心理变化:从爱惜黄金等材料、讲求实用,到纯粹迎合购买者追求富足奢侈的心理。)
二、看脚:刻脚、平脚、浅脚比较早(如明初或清初),深脚比较晚(如乾隆及以后)。看三种颜色:染成蜜色的一般比较早(如明或清初),浅棕色或棕色的较多,深棕色或黑色的多为晚清作品。(这反映了时代审美风格的变化。)
不一定是犀牛角。
不一定是犀牛角。
不一定是犀牛角。
这只犀牛角盘指(这种材质从照片上很难说,只能说犀牛角特征明显,只能看实物来确定)可能是明末清初的一件神器,高3.3厘米,孔径3.3厘米,重21克。它可能是由亚洲犀牛角的尖端制成的,这是犀牛角最好、最嫩、最珍贵的部分。
当然,这只是对整体的概括总结,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用,具体的杯子要具体分析。
也是古风题材,要欣赏他们不同的雕刻风格:似乎志龙就要跳出杯子了;一些装饰图案是规则的和刚性的。看他们的脚:比较他们的颜色差异等等。
明代苏门答腊犀牛角雕刻达摩
明代苏门答腊犀牛角雕刻达摩
明代苏门答腊犀牛角雕刻达摩
高15.3厘米。质量是189克。牛角雕刻透油,竹丝图案明显,鱼子酱图案清晰。蘸温水后,闻起来很香,没有腥味。是亚洲犀牛角的上品。犀牛角雕刻底盘,如西瓜籽,有细长的角。这是一个苏门答腊雄性犀牛角雕刻。
自明代以来,犀牛角杯一直是从其他材料复制而来的,如木、竹、瓷、石、金属等。如果这些仿制品能够验证确切的年代,也将有助于验证犀牛角杯的款式。
清初四公主十六子犀牛角杯浮雕。
三.犀牛角杯价格
90年代以前,犀牛角杯的交易中心主要在欧美。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犀牛角杯不断出现在国内拍卖行,近年来价格大幅上涨。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拍卖行共拍卖犀牛角杯212件,拍卖121件,成交率57%。在91场拍卖中,有的被高估,有的粗糙或不好看,有的没有公开或约会,有的只是运气不好。其中,约有一半人长得丑或不开门。不过也有一些好东西,比如2002年12月9日北京瀚海拍摄的清初犀牛角杯(估计30-40万元),1997年10月25日中国嘉德拍摄的清初犀牛角雕院婴戏杯(估计60-80万元)。
犀角刻秋葵叶纹玉兰花杯,明末,高7.8厘米,直径13 . 58 . 5厘米。
杯子是棕色、黄色和红色的,由亚洲犀牛角制成。以盛开的玉兰花为模型,将开口杯雕刻成五朵开口玉兰花的形状。杯子的侧面刻有一根树枝,树枝上点缀着两个芽,形成一个把手。把附在嫩芽和叶子上的枝干雕刻成圆形,绑在杯底做脚。杯状浮雕的叶子和花蕾前后交错,形状各异。
四大类犀牛角杯中,花卉动物类的犀牛角杯最多,其次是古风题材,再次是人物风格,最后是素体。一般来说,犀牛角杯的价格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铜锈的大小和形状;二是主题布局的塑造者;第三,犀牛角杯的价格。就尺寸而言,16厘米或更长的是大的。造型最贵,花卉主题一定要表现自然美,古风主题一定要有规律。膏体由单纯的油脂和水分组成,枯干而狂躁。主题方面,普通花最好有龙,普通古风花最好有龙(普通造型也不例外),人物风景最好有著名人物故事。雕刻最好多种多样,既有深浮雕,也有浅浮雕。龙的雕刻是基于龙的蓬勃生动的形状。犀牛角杯钱不多,但如果有名模(如包天成、油桐等。)或者是有历史记载的工匠模型,它们的社会价值会大大提升。
因为犀牛是珍稀保护动物物种,今天的人们不可能重拾犀牛雕刻艺术。犀牛角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件奇葩,已经成为了终极之声。有人可能会说,犀牛角杯目前价格不低,投资风险高。但其实犀牛角杯的价格从来都不低。强者永远强大。今天你高价买了犀牛角杯里的珍稀产品。三五年后,你会发现原来的高价并不高。也许你的利润增加了一倍或几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