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作文素材)

人与自然的构成材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下,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旧的哲学命题: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我们不知道这个题目会不会成为今年高考作文的考点,但绝对是热门。为此,我特意整理了一批资料,现在分享给大家。

名言警句

1.只有服从自然,我们才能征服自然。——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2.只有顺从自然,我们才能控制自然。——培根[英国哲学家]

3.大自然是一个善良的母亲,也是一个无情的屠夫。——雨果[法国作家]

4.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甘地[印度政治家]

5.让我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恩格斯

6.我们没有继承父母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7.当人类为大自然的胜利欢呼时,就是大自然惩罚人类的开始。——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8.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东西。——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09.人的法则,天的法则,天的法则,自然的法则。——老子)句意是天地万物以自然为归依。)

10.天总是要走的,不是为了姚的生存,不是为了杰的死。——荀子(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会因为尧、帝的启蒙或的暴政而改变。)

11.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可参。——荀子(天有不变,地有丰饶,人有正确的治理方法。这才是和谐相处的方式。)

12.不入池,鱼和龟赢不了。斧子随时间进山,树不能用。——《孟子·惠亮·王上》(号[cg]:精净;魏[w]:深。细网不入塘,鱼、鳖、水产品不能吃;当树木被定期砍伐时,木材不会被用完。)

13.当天空一言不发地流逝,一切都是无声无息地活着。——李白《上安州裴昶史书》

精彩的一段

1.人类对自然的任何伤害最终都会伤害到人类自己,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如果人类一定要与自然为敌,那么就要遵循董卿的话——“枪林弹雨后无赢家。”

2.人类必须服从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反对逆天,提倡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我们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就是大自然提供了阳光、雨水和树木生长的土壤。当我想到这些,我就在这里。

03.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创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崇高追求。

4.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前沿技术的人。似乎能够轻松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应该过度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每次取得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5.在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成为万物的灵长,但无论如何进化,人类都不可能超越自然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自称是自然的主人,而要尊重和服从自然,尊重和热爱自然,保持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6.野生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其地位和作用。作为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平等成员,它应该得到人类充分尊重和保护。与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一切自然事物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好景象。

7.正是因为有了野生动物的存在,我们的地球才充满了生机,我们才能听到鸟儿在深涧里歌唱,看到鱼儿在浅水底游。自然生态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人类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无论哪个环节受损,整个链条都有断裂的风险。所以,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08.理性的人类应该深深敬畏,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模仿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一切都当成朋友和朋友,把人类当成同胞来领导。

09.曾经,狩猎野生动物是古代人类起源之初的生存法则。如今,当科技和文明足以区分危险与安全、伦理与共生时,餐桌上对野生动物的需求更充满了无知和傲慢。正如小说《三体》所说:“软弱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10.近几十年人类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上。然而,当面对地震、飓风、海啸和森林火灾时,我们只能抬头叹息。对于地球来说,自然灾害只是一个青春痘和一个喷嚏,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场坠入天空的灾难。在这个星球上,自然规律永远主宰着一切,人类只是一个小小的存在。

11.即使人类的技术和文明足以在每一次疫情面前停止恐慌,未知也将永远存在。永远敬畏,它是有福的;如果你傲慢,你会带来灾难。

12.“清澈的水和郁郁葱葱的山是无价的资产”,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没有“看山看水,忆住乡愁”的环境,一切都会枯燥乏味。

13.山川森林皆染,平原蓝绿,城乡鸟语花香——这种自然美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基础。杀鸡取卵、耗尽资源捕鱼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预示着未来。

14.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是维护和践行公益的倡导者,而不是无关的旁观者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破坏者。我们可能无法做出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一种力量。选择棉麻等天然衣物,出门自带水杯,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随手关掉电源和电器,节约用电...

5.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现在,也有利于未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根根传下去。

外壳材料

1.亚马逊森林火灾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产生全球10%的氧气,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

然而,这个“地球之肺”却在一天天萎缩。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放牧或耕作,当地人砍伐树木和燃烧树枝来滋养土地,这导致火灾频发。

仅2019年1月至8月,巴西就发生了7.2万多起亚马逊森林火灾,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

火灾还导致一个全球碳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飙升,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加剧了全球变暖,一系列相关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切的根源,说白了就是人类的贪婪。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需求已经淹没了地球。

正如圣雄甘地所说:“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2.北极熊正面临灭绝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冰正在融化。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

四处觅食的北极熊因为找不到海冰休息,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扩大游泳距离,因此大量北极熊被活活淹死或饿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极熊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泳运动员,但它最终是这样的。

科学家预测,由于这个原因,北极熊可能在未来20年内灭绝。

不仅是北极熊,如果我们不控制它们,不采取一些行动,全球变暖还会继续加剧,也许下一个面临灭绝的将是人类。

这不是危言耸听,对科学家来说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3.长江里没有鱼

2020年新年伊始,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鲟鱼被宣布灭绝!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曾经滋养和祝福了无数生灵。

然而时至今日,密集的捕捞使得许多鱼类种群得以生存,而随着筑坝、航运、海岸开发、环境污染、填筑和疏浚,水下生物的生存变得前所未有的艰难。

专家表示,根据目前通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数”,长江已经达到了“无鱼”的水平,这是最差的水平。

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拯救更多珍贵物种,防止它们重蹈“白鲟”覆辙,自2020年元旦起,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我们将用10年的时间让长江得到休息和生态修复。

保护与发展始终是一种矛盾的关系。过去,当我们急需发展的时候,长江和整个生态系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是将保护置于发展之前的时候了。

4.中国的绿化领先世界

201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天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2000-2017年全球约1/4的新绿叶面积来自中国,中国居世界第一。

尽管有自然条件,中国的绿化没有先天的优势,但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大家都做出了贡献,久而久之,绿色正在广袤的国土上一寸一寸地蔓延。

人们用高火焰收集柴火,人们把树种进森林。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碧水蓝天、绿意盎然的美丽中国就在眼前。

5.加强立法禁止游戏。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最新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改掉暴饮暴食野生动物的坏习惯。

疫情凶猛,希望能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安全课,让大众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贪食野味的危害。

我们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还需要媒体和公众的鼓点和呐喊,唤醒一些人的无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用大多数人的生命为少数人的无知买单,代价太大。遵纪守法,守口如瓶,从今年春天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