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100%进小数)原创长江日报2020-12-10 07:50:03
11月,全国多地出现零星确诊病例,各地采取重点地区全面检测、密切接触者隔离等措施。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冯子健认为,全国各地的防疫措施或多或少都借鉴了武汉五次“100%”防疫的经验。
回望“武汉保卫战”,每一步都惊心动魄。其中一场“战役”彻底落实了“应收尽收”,扭转了疫情防控形势,那就是攻坚五个“100%”的硬仗。
(图为2月10日光谷软件园路某酒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上门为密切接触者检查体温。记者高永摄)
2月17日起,武汉启动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排查,摸清底数,推动落实5个“100%”工作目标,即100%采集确诊患者、100%核酸检测疑似患者、100%检测发热患者、100%隔离密切接触者、100%封闭管理社区和村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图为2月4日东西湖区泾河街道社区隔离点,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隔离疑似患者进行核酸检测。(记者陈卓摄)
人是至高无上的,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
2月中旬,武汉每天仍有许多新确诊病例。公共卫生专家表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患者数量,无异于火上浇油,将给武汉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
“每当我接到求助电话时,看到病人孩子的焦虑,我都会心痛。求助的人可能在等待中失去生命,如果不及时治疗,我们有很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如果确诊患者在家中得不到及时治疗,也会造成疫情的传播,不利于疫情的控制。”2月16日,武汉部署实施五项“100%”措施。
五个“100%”,其中前四个都是围绕“应收尽收”、“无人遗漏”展开的。其背后的决策逻辑是遵循中“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党和政府对每一个生命极度负责的体现。
(图为2月17日,武汉部署为期三天的拉网排查,严格落实小区封闭管理。图为江汉区华楼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检查,测量居民体温,送菜。记者郭摄)
王飞71岁的母亲被诊断为轻度新冠肺炎病患者。王飞多次与所在社区和街道沟通,但直到2月中旬,老人的床位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据所居住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老人病情较轻,应该送收容所医院,但收容所医院当时并没有对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治疗。
生命比泰山更重要。2月17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调度会要求:“市民的每一个诉求、每一个电话都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18日,在上交5个“100%”任务前夕,武汉要求各区作出承诺,确保家中无确诊或疑似患者。“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如果发现另一种情况,询问区委书记和区长”。
(图为江夏区公安局纸坊街派出所全体队员在战斗中,全力配合社区开展侦查移送工作。记者卫诗摄)
2月19日9点,王飞接到小区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说已经给街道发了一封信,会尽快解决老人的问题。当天17时许,老人入住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医院。亲人顺利入院,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王飞说:“谢谢大家为妈妈付出的努力。”
只有找到人,找到人,才能实现“应收尽收”。在洪山区张家湾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检查,发现陈女士是疑似患者,但她认为病情较轻,不需要去隔离点。大家轮流劝她护送上救护车,送到隔离点。
(图为东湖风景区宣传部下沉工作人员在强剑社区检查登记。)
严防死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对于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武汉来说,如果疫情推迟一天,对城市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要消灭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必须采取“铁腕”措施,防控不能有漏洞。
“武汉是决战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能消极怠工,打持久战。”市委、市政府提出“疫情每拖一天,代价都是巨大的。无论国家对武汉的支持力度,市民的耐心,还是各级干部的干劲,都不能长期拖延。我们必须坚持到底,没有退路,没有时间,一定要赢!”
要快速“歼灭”敌人,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五个“100%”目标,筑牢社区防线。省市区三级党员干部奔赴一线抓防控,主动服务群众。
(图为2月24日,金银湖学府社区下沉社区的志愿者们摊开居民登记册,逐一检查身体状况。记者李永刚摄)
汉阳桃源社区有10个住宅小区,6000多户,居民10000多人。下沉干部宁科介绍,从2月17日起,社区此前发放的所有车辆通行证将全部作废,严格控制车辆进出。党员在风雨中站岗,严格控制车辆出入。一些老人坚持要出去买菜,他们建议他们回去。宁科和他的同事几乎每天都给居民买菜,然后送货上门。
保利新余社区党员彭伟被洪山区教育局安排站岗。面对居民的各种出行要求,彭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劝说他们一一返回。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没有全能选手!如果你把任务当成战场,把困难当成敌人,把居民当成亲人,用心去体会,你一定会做得很好。”
“武汉赢,湖北赢,湖北赢,全国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表示,在当时的武汉,疫情防控进入决战阶段,五个“100%”措施攻守兼备,对阻断病毒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为2月28日晚,芝罘派出所民警黄(右一)在G50高速江夏宁岗收费站检查记录进城人员体温。记者卫诗摄)
治理,五个“100%”缺一不可。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国际公认的传染病防控三大措施。传染病防控专家认为,五个“100%”是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防控新冠肺炎的有力举措,也体现了源头控制。同时,五个“100%”措施缺一不可。由于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单纯隔离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并不能完全切断病毒的传播。
(图为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大支街派出所民警转运患者。)
五项“100%”措施实施前,武汉市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救治隔离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实现这一措施的难点在于发现大量其他两类人——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至于严格的五个“100%”,并不是所有居民都能理解,在执行中也遇到了阻力。部分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坚称自己没事,害怕去隔离点被“感染”,坚持躲在家里。
2月19日,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黄鹤楼街派出所民警于雪和同事对黄鹤楼街西昌口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通过逐户排查,发现仍有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家属不愿前往隔离点。于雪一直在为这户人家做思想工作,打了五六次电话,但这户人家认为自己在家可以被孤立。最后,于雪和他的同事来到门口动员。经过反复沟通和一个小时的等待,他们将两名密切接触者送往隔离点。
于雪说:“在家隔离密切接触者会对周围人的健康造成伤害。我们民警配合社区,排查了四类人员,上门宣传国家法律——防疫法、治安管理法,遇到顽固的居民要做好几项工作,才愿意进入隔离点。”
“最严社区管控令”实施半个月后,全市新增确诊病例由每天约1000例下降至不足100例。2月21日,五项“100%”任务上交两天后,武汉新增治愈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出现“黄金路口”。截至2月底,武汉市“四类人员”核酸检测存量全部“清零”。
(图为2月20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正全力以赴阻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记者金振强通讯员王于摄)
3月18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首次出现零增长。3月23日,武汉本地疫情传播基本阻断。
对比国内外的防疫实践,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四类人员”不能得到100%的救治,将很难对社区进行100%的控制,更谈不上实现精准防控,病毒最多只能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甚至可能存在反复流行的风险。
《财经》杂志评论称,武汉一举跨过“黄金路口”后,战果持续扩大,医疗资源日益释放,战局由防御转为全面进攻。
[专家意见]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
这是关键期的关键举措。
五项“100%”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武汉保卫战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11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冯子健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
作为冯子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他于2月6日来到武汉。他回忆说:“当时武汉的气氛紧张,病毒在社区传播,早期居家隔离效果不好。如果不能尽快隔离感染者和涉密者,疫情会扩散,增加入院压力。”
关键时刻,中央指导组作出重要指示,当务之急是果断采取措施,实行“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不留一人遗漏。
“这五项‘100%’的重要举措,实际上是在没有妥协中央政府‘全部应收’指令的情况下完成的。”冯子健说:“这些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单一的措施,比如只隔离确诊患者,并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新冠肺炎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因此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
英勇的武汉人民团结一致,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到了2月19日,各大社区的工作人员明显松了一口气,因为社区里的病人终于被分流转移了,武汉的疫情在接下来的一两周内得到了抑制。
“如果没有5个‘100%’的决定性决定,控制疫情的时间肯定会更长。”冯子健说。
之后,武汉、北京、大连等地也相继爆发,而冯子健前往这两地开展防控工作。他说,北京和大连借鉴了武汉在防控、防外输出、防内扩散方面的经验。但这两个地方都处于疫情初期,只需要对重点区域进行检测和封闭。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这些地方的小规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另一方面,在国外,由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和社会文化特点,尤其是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大多数国家无法实现集中隔离、大规模筛查和社区遏制,因此很难阻止疫情蔓延。”冯子健说,“五个‘100%’的部署和落实,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中华民族团结精神和武汉人民的英雄气质。”
[用户评论]
不,彻底性不足以斩断它的根。
网友“邱智·邱智”:不彻底不足以断根,但不断根也有可能再次燎原!梳子检查又重又难,而且很难!来啊!
网友“_YuUuuuH”:感觉安心多了。政府似乎考虑到了老百姓考虑的问题,我怕漏了一个,导致全线崩溃。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网友“戴冠宏”:一切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向伟大的新时代和伟大的一线员工致敬!
网友“清凉晚风”:武汉是决战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加油,抗疫,我们一定会赢!
网友“朱嘉辉”:决战时刻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武汉人民一定会战胜困难。
网友“BluerayDTA”:实事求是,不怕麻烦,科学谨慎,逐一检查。是决战的时候了!
网友“_嘿嘿_::地毯式扫“毒”能救病人,让健康人不生病!加油,中国!
(记者黄琦)
[编辑: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