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伊犁哈萨克移民)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个位于中亚的国家,北与俄罗斯接壤,东与中国接壤,南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与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接壤,实际上是一个“湖”。
毫无疑问,哈萨克斯坦是100%的内陆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土面积272.4万平方公里,这使得它的面积远远超过了中亚几个同样以“斯坦”为后缀的国家。然而,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里,只有1878.5万人是分散的!这也让哈萨克斯坦对得起“人口稀少”这个形容词。
2019年,哈萨克斯坦GDP为1816.66亿美元,位列世界GDP排行榜第53位,占世界经济的0.2069%,绰绰有余。好好生活没问题。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2020年是“世界巨变”的一年,但是...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因为各种问题时不时地吵起来,但有些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却安静得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
总的来说,在大众眼中,哈萨克斯坦大概就像是班里沉默寡言的中学生,属于那种在班里没有存在感的同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不起眼”的国家,曾经拥有“世界第四核大国”的称号,却一度放弃。过程和结果真的不可思议,令人费解。
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是如何成为“世界第四核大国”的,为什么要放弃核电?
哈萨克斯坦核试验的痕迹
一份棘手的遗产——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第四核大国”的前因后果
在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有一个“生命禁区”。
1948年,一群苏联红军来到了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辽阔的草原。他们在这里逗留了几天,然后在这片土地上用木桩、铁丝网、钢铁和混凝土建造了一个面积为18500平方公里的军事基地。当当地牧民看着军事基地疑惑的时候,政府通知他们,这个地方未来将被军事控制,普通人未经允许不得接近。
牧民们离开的时候还很疑惑,但是仅仅过了一年,这个谜团就解开了。1949年8月29日,随着被木桩和铁丝网层层包围的这片地区升起的蘑菇云,以及轰鸣声,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的这片地区开始了它作为苏联核试验主要场所的生涯。
据记载,从1949年第一次核爆炸实验到1989年10月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被迫关闭,苏联在这里一共进行了476次核试验。
核试验场地
除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哈萨克斯坦还有拜科努尔发射中心,这样一个著名的发射场。在这种背景下,当苏联在1991年解体时,至少有1216枚核弹头留在哈萨克斯坦。
与此同时,同为前苏联成员的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脱离苏联后宣布对其核武器拥有主权,这导致后来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向其他国家学习,将国内核武器据为己有。
根据世界各国公布的数据,在当时的世界上,哈萨克斯坦拥有1216枚核弹头,继承了前苏联7.6%的核力量。仅在数量上,甚至远远超过了当时中、英、法三国的总和,仅次于苏联、美国、乌克兰,无疑是世界第四核国家。除此之外,除了核弹头,哈萨克斯坦还有104枚SS-18洲际导弹可以发射,这无疑会让整个世界感到紧张。
可怕的核战争吓坏了所有人和国家。
哈萨克斯坦无核化的推动者
1968年6月1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各国被早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的紧张关系吓坏了,几乎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美国提出的禁止核武器扩散的条约。随着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生效,世界上所有尚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被束缚住了手脚。
然而,没有人能阻止事故。在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朝鲜等国家,我们仍然不去深入他们核支持的内幕。这里只说苏联解体后瓜分苏联核武库的四个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当西方国家沉浸在苏联解体的大新闻中时,突然发现自己需要面对的核大国突然从一个苏联变成了四个。人们一时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最大的核武库解体后,核扩散危机进一步恶化。
考虑到苏联解体之初各国的政治混乱,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心核武器落入不法之徒或政治狂人之手,届时世界将面临远比苏联存在时更大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销毁或减少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留下的核武器。
在这一前提下,美国从两个方面制定了在中亚削减核武器的计划。一方面,这是为了通过规范和制度化的条约实现减少哈萨克斯坦核武器的目标;另一方面,这是为了换取哈萨克斯坦政府通过经济援助支持削减核武器。
然而,想要减少哈萨克斯坦核武器储备的不仅仅是西方国家。继承前苏联遗产份额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也在独联体成立后开始积极推动独联体核武器统一管制原则。总之,俄罗斯希望自己是独联体唯一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从而获得独联体更大的政治资本和领导权。
美国和俄罗斯很快就三国无核化达成协议。实现三国无核化的第一步是签署《里斯本条约》。早在苏联时期,美苏两国就签署了《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双方的各类武器削减到了相对安全的范围。
在这种双重背景下,俄罗斯和美国迅速达成协议。1992年,在美苏《第一次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框架下,双方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签署了《里斯本条约》,规定三国应拆除并销毁中国现有的所有核武器,实现无核化。
另一方面,美国也是软硬兼施。根据《里斯本条约》的硬性规定,它还支持哈萨克斯坦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将其核弹头运往俄罗斯销毁,另一方面,它敦促不愿销毁核弹头的哈萨克斯坦政界人士扭转局面。
苏联解体之初,原本指望苏联支持生存的中亚五国,突然断绝了物质经济来源,生活相当清苦。美国政客一眼就能看出哈萨克斯坦作为“核大国”的真实贫困状况。因此,美国人对症下药,于1992年5月19日正式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美哈贸易投资协定》,不仅指导了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和民生的改善。
在美俄的软硬兼施下,哈萨克斯坦很快“缴械投降”,拆除了所有核武器,并以牺牲美国人为代价,将所有核弹头运往俄罗斯销毁,成为三国中第一个彻底无核化的国家。
和平的中心——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的远见和智慧
苏丹努尔·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也是哈萨克斯坦唯一一位连续五届获胜的总统。这位被中国授予“友谊勋章”、被埃尔多安称为“突厥世界元老”的政治家,在哈萨克斯坦无核化中也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2019年3月卸任总统的老人有这样一本书——《和平的震中》。在这本书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决定关闭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的,以及自己是如何下定决心成为第一个实现完全无核化的“后苏联国家”的。
自苏联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就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在是否服从西方安排和销毁所有核弹头的问题上,哈萨克斯坦存在严重分歧。
苏丹努尔·纳扎尔巴耶夫
一些人强烈要求哈萨克斯坦保留现有的核武器。一方面,面对威胁,哈萨克斯坦可以有一定的反制能力;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也可以利用核武器的威慑力量称霸中亚,获得一些原本属于苏联的政治权利。
另一方面,其他人是以纳扎尔巴耶夫为代表的“弃核者”。在他们看来,哈萨克斯坦拥有核武器的坏处远远大于好处。首先,哈萨克斯坦缺乏维持核武器的必要经济条件。国家独立之初,一切都是一片废墟,到处都是钱荒。第二,真正能保护哈萨克斯坦的绝对不是核武器。如果哈萨克斯坦整天拿着原子弹,只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制裁。
正是在纳扎尔巴耶夫的倡导下,哈萨克斯坦最终选择了放弃核武器的道路。正如纳扎尔巴耶夫所说,在20世纪,哈萨克斯坦超越并自愿放下核武器,这表明了21世纪应该是什么样子。
苏丹努尔·纳扎尔巴耶夫
乐章结尾部
实现无核化后,哈萨克斯坦开始注重国内发展。时至今日,与独立之初相比,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虽然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在讨论放弃核计划的决定是否正确,但在大多数哈萨克人眼中,当年的决定对他们来说,现在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重要的永远是生活和当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