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学校根据我校学生特点,以“德育为核心”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机会。现将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1、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今年的社会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 把社会实践作为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方面,形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二是营造促进实践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
实践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形成一切公共资源都有义务支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有责任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一些地方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效,是因为在服务教育的氛围下,不断激发社会资源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调动服务学生的积极性。家长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促进全社会共同育人氛围的形成。实践活动前,我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积极利用广播、黑板报、传单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宣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社会上营造了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践活动开展。
本次活动学校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工作,特别强调发挥团队辅导员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在这个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涌现出一批热心教育、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教学方法的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4.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身安全制度。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身安全制度》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审批制度》。要求班级在开展活动前要经学校批准,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有专人负责。活动前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注意力信息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督促学生自觉遵守活动守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5.开展健康、及时、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从9月1日持续到8月31日,为期一学年。期间,结合中小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开展了各种积极健康多样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好书伴你成长”读书活动:书籍记录着人类成长的历程,并将文明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在韩国暑假期间,组织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三至七年级的学生也写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
2.“爱老”体验活动:节日活动期间,中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定期到附近帮助孤寡老人,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祭扫烈士陵园”:学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使学生了解烈士精神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爱国热情。
4.“农业生产”体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生产劳动基地进行劳动体验活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工作中挥汗如雨,不怕苦不怕累。中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自觉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集体观念。
5.“拒绝三无食品”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访调查了工商、超市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查,他们了解了什么是三无食品,如何鉴别,为什么会出现在市场上,有什么危害,小学生应该如何抵制。
通过广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生体质得到锻炼,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术得到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进步和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向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迁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