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套路其实就这么几个……(人物特稿)

人物特征(只有几个套路...)

来源:微信官方账号引力工厂(ID: DXYLGC)

前两天,一个也在做新媒体的朋友吐槽:

“我猜我不是天生吃这碗文字的,我写的东西天天被领导拒绝。”

似乎很多人把写作,或者说内容创作,看成是天赋决定的,一受挫就开始怀疑人生。

但其实在现在的女生眼里,写作和P图、插花、篮球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可以训练的,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写书的。

《People LIVE》之前的文章《王五四:我不怕,因为我没做错什么》(ID: renwulive)已经读了36w+,它的创始人先生也说过:培养写作能力并不难,甚至只需要3个月。

世界上任何一项技能,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不断反复训练,都是可以掌握的。

下面是鲁老师老师分享的写作技巧,全部整理出来给大家。毕竟怎么会有什么好东西隐瞒呢?

几个月前,《People LIVE》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个之前从事编舞的小伙伴写的,她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写作经验。

所以,我今天想告诉你的是:

1)人物特写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化和模式化方法实现;

2)写作一点也不神秘,完全可以训练。

写作可以通过训练快速习得。

之前我们写过一个关于第二代企业家“蚂蚁”(JUJU创始人)的故事。基于零粉丝,这篇文章已经达到6000多阅读量。

《People LIVE》运营一个半月后,第一个10w+出现了,标题是“王五四:我不怕,因为我没做错什么”。文章删除前,最终阅读量为36w+。

很多人会问,我们的作家都是叔叔阿姨级别的吗?其实我们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90后,几乎都是新手。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人物》特刊的写作技巧,这也正是我平日里教给小伙伴们的。我很有信心,大部分人经过培训都能写出达标的文章。

2文字书写的前期准备过程

当我们收到一个话题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它是否有价值。价值的主要参考维度是:有趣。即使是著名的商业领袖,如果他无聊,我们也会放弃这个话题。

我们的写作工作是面对面介绍一个陌生人,从一知半解,到熟悉,再到深入人物内心,从人物故事出发,唤起读者的共情。

> >信息收集

当我们识别一个受访者时,假设我们对他一无所知,我们需要详尽地收集与他相关的所有信息。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会有一些关键节点。

许建军:愿你出走半生,少年归来。以《People LIVE》这篇稿件为例。

首先,许建军来自南通的一个县城。文章中提到了他的中学时代,他在江湖上的青涩,他在县城的经历等等。

他在哪里上学,无论是私立中学、贵族学校还是农村小学,都会影响他整个知识体系、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

第二,许建军的商业创伤,以及他的强化和改变,以及他在周末或报纸之旅中商业人格的塑造过程;

三是创立众筹后,反思众筹的商业思维和过去的商业模式;

第四,在整理完当时的时间点之后,我们还会了解到几个对他影响最深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世界心理学的构建。

> >列出大纲

对于作家来说,在完成信息收集的第一步后,他应该意识到整个人物的形象。之后我一般会让他们跟我聊他了解的人物,讲述的过程一定是草稿。

通过信息筛选,人们可以建立对陌生人的了解。筛选过程本身很常见。当我们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时,读者也是这样想的。

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最令人惊讶和难以置信的地方是什么?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写作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工程。码字工作者和建设者也应该遵循建筑的规律。除了审美情趣,它还有自己的一套法式和组件标准。

思路清晰需要文字清晰,这是前提。在读者注意力只能持续十秒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 >面对面交流

我们需要和角色进行深入的交流。面试时间一般为2小时,不到一个半小时。我们只是不采访,因为我们无法深入了解他。

采访阿图尔酒店CEO王海军时,我们要求去他家采访。家庭物品和陈设可以反映人们的审美和爱好。

提前准备的问题需要记者先背下来,不要用文稿提问,要用聊天。我们希望受访者在面对面采访时放松。放松是获得他真实状态的方法。

除了直接访谈,我们还会利用外围验证,从主角身边的人那里获取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3.特定的写作技巧——冲突、故事、细节和视角

我不知道人们如何理解写作。可能老师在学校教我们写作需要天赋和灵感。

其实没有什么励志的文字从天而降。在所有美国文本中,包括影视作品,甚至像《海豚湾》这样的纪录片,都会有一些明确的剧本设置。

文本的推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 >冲突

故事以冲突结束。

这个冲突可以有一个主冲突,然后隔一段时间会设置一些小冲突,通过障碍的呈现和障碍的解决来呈现。设置障碍本身是常见的,文本的创作需要读者的参与。

就对人物写作的理解而言,我非常喜欢奥威尔的观点,虽然大多数人可能不认同。“任何人的一生都会从内心经历一系列的失败,想起来都太尴尬了。”

我们会更加关注商业人物背后的成功之痛。成功的痛苦在于我们对冲突的寻找,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成功是暂时的,成功的路上会有很多坎坷。

第二,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你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第二,当你处于成功的巅峰时,你会担心能否继续成功。

就像我们采访陈(开元集团董事长)时,在表面的成功和眼花缭乱下,他其实很焦虑。五星级酒店行业下沉,企业庞大,转型艰难。...

这种痛苦是一个能把精英人士拉下神坛,与读者完成共同价值沟通和情感共鸣的过程。

> >故事

采访完一个角色的第二天,作者需要在没有文字和录音的情况下,回忆关于这个角色的20个关键词。

服装、动作、语言、他讲的一个小故事等等。如果作者本人能被这20个细节打动,那么相信这些细节也能打动读者。

人是故事动物。当我们想要传递一种价值,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时,一定不能通过枯燥的说教来完成,而要通过故事来打动他人。

例如,在许建军的文章中,每三段和五段必须有一个短篇故事。当我们都用叙事性的词语来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无聊,这和看一部影视剧是一样的。

> >详细信息

比如我们写(《星周末》主编)的时候,她在采访中说:“去你妈的,你们这些不负责任的人,你们要我做最后一任主编!”“我当时说,这句话一定要放在文章开头。

通过这句话,我们基本上可以完成这个人物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她是一个媒体人;第二,她处于不受大家欢迎的状态;第三,这个人真的够鲁莽的;第四,她的团队是从别人那里继承来的。

通过这句话,这个人物的形象脱颖而出。所以,细节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人。可能是语言、服饰、动态信息资源等各种东西。

此外,采访期间,记者必须安排录音。如果只是当场做笔记,不做记录,那句话可能会变成“许晓芳不想当最后一任总编辑”。所以录音是呈现原景,还原很多细节的一种方式。

冲突、故事和细节相互交织。故事包含细节。冲突是故事的核心,也是细节的捕捉。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之外,我还要跟编剧反复强调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视角,上帝视角。

在上帝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穷人。当从上帝的角度观察别人时,人会有平行的优点和缺点。

年轻朋友更容易仰视受访精英。你通常可以抬头或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你必须在面试过程中抬头,在写作过程中低头。

每个人性都有它的缺点,比如贪婪、情欲等。我们会适当的表现出来或者在文字上做一个平衡。当一个角色高大时,他失败是因为他扁平,但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他是立体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