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位置图(人体穴位百科-风池穴)
【说明风池孔的位置】
风穴确切位置:进入后脑勺两侧发际线一寸凹陷处及枕部。简单取穴法:拇指、中指自然置于枕骨两侧,轻轻滑动,枕部有两个明显凹陷,即风池穴。
取穴方法:双手掌心贴耳,手指自然张开头部,拇指向上推,在颈部与发际线交叉线处有一凹陷(即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下,与风府穴平齐,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深层是头夹肌;枕动脉、静脉有分支;枕神经有一个分支。
【穴位名称解释】
风穴、经络穴位名称。“灵枢出。发烧”。属足少阳胆经。别名:热敷穴。《谈腧穴命名》中说:“风为阳邪,其性轻,在头顶之上,但只有风可达。困于太阳穴后发际线者中,风池穴名为风池,主中风干,少阳头痛。”
即“风”指侵入人体的风邪。“池”,一个用于蓄水的洼地,这里指的是一个洼地。此穴位于枕骨下方两侧凹陷处,是风邪积聚的,故名“风池”。
要点: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化为阳热之气。
气血特点:气血物质是受热胀散影响的阳热大气。
操作法则:沿胆经运达头部各处,出阳卫脉。
功能:壮阳益气。
治疗:如果是冷的,会用出血或腹泻刺,然后用补药或艾灸,而如果是热的,会用针刺来清除。
【按摩风池穴位的作用和益处】
1.消除黑眼圈,缓解眼部压力,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痛、偏头痛等。(特别推荐:边肖多次自己按摩穴位,确实效果明显。)
2.主治:头痛、头晕、发热、感冒、落枕、眼肿痛、眼流泪、风流泪、夜盲症、鼻窦炎、流鼻血、耳聋、窒息、中风、面部歪斜、疟疾、五倍子、落枕、荨麻疹、丹毒、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
3.缓解头重脚轻、眼疲劳、颈痛、失眠、宿醉等。
穴位配伍:风池穴配合合谷穴、四柱空穴治疗偏头痛;风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宣石穴治疗中风;风穴配合脑俞穴、于震穴、风府穴、上行穴治疗眼痛。
风穴对鼻炎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对近视、鼻炎、舌病、咽喉疾病、中风有很好的疗效。按揉风池穴,对深层用力。是的,揉200次。在风池穴的位置给头发消毒,或者洗头,每天在风池穴轻敲两三分钟。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取穴:患者在定位该穴位时,应采用坐直、俯卧、俯卧的取穴姿势,便于练习者准确取穴,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最好用拇指对着中指捏风点。可以捏、拿、揉,也可以双手同时按,或者用皮针对准位置,自己敲。如果揉风池穴,一般是100次左右。
按摩:用双手中指腹按风池穴,每日两次,自下而上按摩2分钟。剧烈运动引起的出汗不建议揉风池穴,因为这是人体正常的排毒阶段。
艾灸:用艾条在风池穴灸5~10分钟,每日一次,可治耳聋、中风、面部扭曲等症。
刮痧法:用角刮法刮风池穴,隔日一次,治颈痛、落枕、目赤疼痛、感冒。
方法:针刺时针尖稍低,斜向鼻尖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艾灸。
1.用食物和中指按摩风池穴,用嘴唇正下方的凹窝贴穴按压,取掌根末端圆骨前方凹陷处的神门穴,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用两指肋面,紧按风池穴位置,旋转按压几下,再按压后脑勺,做30次左右。有酸痛和肿胀的感觉是明智的。这种方法对镇静催眠更有效。
懒人小贴士"-梳头。
人体头部的穴位很多,可以用木梳,或者每天从头发前端到头顶轻轻梳一下指腹,这样可以同时按摩头部的穴位,有助于全身放松。男性要多梳头,因为额头上有前列腺的全息穴位,头上的很多穴位都有调神疏肝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