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阅读体验(19位图书推荐人分享)
为加强学习型检察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干警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6月29日下午,市检察院召开2020年第二季度读书推荐交流会。该院各部门同志推荐了19本书(篇),涵盖法律、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我们来看看前五名同志分享的书籍。
办公室推荐了于娟的《未完成的人生》。
推荐人:丁力
阅读体验:
《未完成的生活》是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生前的生活日记。作者于娟,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晚期乳腺癌患者。2010年元旦,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后,她希望别人能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关注她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于是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年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抗击癌症的英勇过程。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享年33岁。
当我第一次见到于娟时,我看到了一个关于她的角色的采访。在视频中,她看起来很憔悴,但她仍然能让人感觉到在这个柔弱的身体里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看完采访,被那个勇敢地与病魔抗争的女孩震惊了,然后在网上看到了她的病魔日记,于是买了一本书《此生未竟》。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被于娟在简单明了的文字下的心路历程所吸引。读完这本书,我钦佩于娟面对苦难的坚强意志和勇气,但也有了一些细微的感悟。
第一,注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于娟说:“不失去就不能珍惜。平时身体好的时候,不去想生老病死,离开很难过。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只在倒数,那么你和亲戚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就屈指可数了。恐怕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空只有绝望。生命太脆弱了,那些所谓的物质换来的健康成本在生命面前显得特别渺小。”记得以前经常熬夜睡在,尤其是节假日。我晚上精力充沛。我经常刷剧看小说到深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总是早上很晚。匆匆吃完午饭,拿起手机继续消耗青春。那时候我很少运动,只想玩,很少注意身体。看完这本书,我又开始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了。正如于娟所说,“人们生病时会明白很多。我宁愿放弃我现在拥有的很多东西。我只想祝福我能走在田野里,恢复健康。这是我当时最大、最迫切的愿望。”突然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名利和地位就像无数个零。没有第一健康,他们只是零。
第二,学会珍惜,养成善待亲友的好习惯。人生看似很长,但实际上,时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过得飞快。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现在,珍惜那些关心我们和我们的人。正如于娟所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我总觉得现在和父母在一起还是太晚了。反正人生漫长,时间漫长。现在,这不完全是真的。只是一天又一天,也只是一年又一年,也只是一辈子。不明就里的追逐和奔跑,一旦你站起来思考,你会发现你的余生已经过去了,成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太大意义。然后你一转身,却发现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父母亲人在一起,没有时间去享受最重要的幸福。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人生之路,从开始到结束,在匆忙中遇见无数人。遇见彼此,在同一条路上并肩而行,也是一种福气。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身边的同事,既然见面了,那就是缘分。我们要懂得珍惜这份缘分,真诚对待他们,多陪陪他们,才能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遗憾,真正把握住身边的幸福。
三是保持乐观,塑造笑对人生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事情总是不愉快的。于娟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有多痛,都会过去的。失恋、事业失败、婚姻破裂,甚至是绝症,一切都是浮云。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我喜欢他的那句话‘任何杀不死你的东西,最终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我们会有失落和退缩的感觉。但是,我们应该保持乐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很多我们当时认为不可逾越的困难,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都会被视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想法。希望更多的人能从这本书里获得前进的动力。
政治部人事教育处推荐《九人纪要》。
推荐人:恒力
阅读体验:
2005年《公司法》实施至今已有15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各种公司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现行公司法中的一些疑难争议问题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或者虽有规定,但由于理论上缺乏统一规定,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结论。法律虽然总是滞后,但也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这些客观问题要求我们的法律必须回应、改进和进步。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会议纪要》,简称《九人纪要》。《九人会议纪要》对过去几年民商事审判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作了集中规定,立法水平高,作用不可估量。九人会议纪要不是司法解释,也不是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但在理论上统一了公司、合同、金融等民商事案件审理中的前沿性和争议性问题,规范了法官在司法裁判中的自由裁量权。虽然《九人会议纪要》不能作为民商事案件的法律依据,但判决文书的说理部分可以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会议纪要》的相关规定进行说理,让法官和当事人在司法实践中的每一个相关案件中都有证据可以依靠,都有法律可以寻找。
《九人纪要》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既保护交易安全,又保护投资安全。认为司法实践强调对交易安全的保护,而忽视了对投资安全的保护。对于具体案件的审理,不能教条式地拘泥于法律条文,而是要把握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依据和精神理念。《九人纪要》指出,要区分公司的内外部关系,明确股东、债权人、公司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公司自治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司法干预,如公司担保、股东股权转让、公司章程和公司章程、对赌协议等。会议纪要的公布将对国家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判决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更好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地方法治建设,增强法律的公信力和可预见性。
政治部推荐米奇·阿尔博和莫里的周二。
推荐人:常陆
阅读体验:
今天推荐的书是周二和莫里。作者米奇·阿尔博是一名美国记者。主角默里是社会学教授。1994年,他被诊断为渐冻症。作者是通过收听电台采访得知这一消息的。毕业16年后,他去大学看望他的老师。
作者没想到的是,病重的默里教授主动请缨,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生命课。出于身体原因,莫里和米奇同意每周二在莫里家上课,这个上课协议持续了十四周。莫里把讲座整理成了一本名为《和莫里一起度过星期二》的书。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三的时候,当时我即将走出象牙塔,真正进入这个社会。我还记得当时的迷茫和焦虑。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它立刻吸引了我。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社会学教授,短短十四节课,他将如何展开沉重的人生,讲出人生的最后一课?我们来看看书中讨论的话题——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金钱、永恒的爱情、婚姻、文化和宽恕。
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人们面临和寻找答案的话题。如果说在大学读这本书是为了发现自己,那么现在读这本书就是为了学会贬低自己。
在书中,当米奇问人生最难的是什么时,默里教授给出了答案:与生活和平相处。如果你以一种双赢的态度对待生活,那么面对死亡,每个人无疑都是失败者。
他的生活态度也让我想起了中国作家苏轼。他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十几年的贬谪生涯几乎是他一生的主题。然而,他仍然关心这个世界,平静地面对它。他曾经自嘲:听说你一辈子都有很大的成就,黄州惠州儋州。他“以生之心入世”的人生态度也创造了文学创作的高峰,写道“竹签草鞋不如马,谁怕?这首洒脱、豪迈的诗,“让我们永远活着”。
就像这本书一样,虽然死亡是这本书的主线,也是主人公最终会走向的结局,但它教会我们放下遗憾,看淡死亡,真正传达了生命的责任和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希望这本书能为你照耀出一个温暖积极的方向;如果你找到了自己,也欢迎你翻开这本书,为一个乐观有见识的老人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政治部宣传部推荐迈克·桑德尔正义。
推荐人:景海燕
阅读体验:
永远想着“正义”
为了探索真正的“正义”,我翻开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从来没有想过要告诉读者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对正义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可以阅读一千个哈姆雷特。正义这个词本身包含很多含义,每个人对它都有无数的看法。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看完这本书的收获和感受。
在这本书里,桑德尔介绍了判断正义的三种主要哲学观点:功利主义、自由选择和社会美德。乍一看,这三种观点都是合理的,但在应用上各有不足。功利主义支持最大化大多数人利益的行动。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案件“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一艘英国船只遭遇海难,四名船员逃到救生艇上。经过19天的极度饥饿,三名船员杀死了最虚弱的成员——一名生病的17岁男孩,并以他的身体为食。又过了四天,三个人终于被路过的船只救了出来,但后来他们被送回英国,并因谋杀罪被逮捕和审判。”这个怎么判断?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法官宣布参与谋杀讨论的两名船员犯有谋杀罪,并判处他们绞刑。然而,考虑到他们当时面临的极其特殊的情况,维多利亚女王下令赦免他们的死罪,他们只被判处6个月的监禁。这个案例背后其实是功利主义的体现。功利主义的公平判断变成了一个计算问题,以快乐和悲伤为唯一的尺度,简单地把所有因素叠加起来,结果是片面的,所以功利主义的缺点真的很明显。
另外两种学说,自由主义,把个人自由和权利放在第一位;社会美德强调政府的责任是弘扬美德,让公民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都有潜在的问题。自由主义虽然赋予了人自由,但却模糊了个人喜好和利益的界限,从而影响了正义。社会道德过度强化政府权力,忽视公民的自由选择权。...
看完这本书,我甚至觉得现实世界的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正义。重要原因是人口庞大复杂,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同一个观点。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对一切的判断和评价中,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负面的声音永远不会缺席。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定义不同的声音,因为任何事情都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角度。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一直在引导读者积极思考,让读者用自己的判断,以正确的方式关注各种公共议题和事件。对于各种关于正义、法律和道德的神话,作者不会告诉你做什么是对的。相反,他会用简单的方式给你一个推测。读书的时候,就像看了无数遍空交错的哲学家的辩论,认知也在不断被推翻和重建。看完这本书,其实很迷茫,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标准答案来定义什么是“正义”。但是如果你想说,我读完这本书得到了什么?我觉得面对外界的喧嚣,要保持理性思考,时刻保持对“正义”的思考,不断锻炼对自己固定思维的深度反思能力,在内心解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第一检察部推荐了周《周文选》。
推荐人:谢莎莎
阅读体验:
今天推荐的书目是《周散文选》。
说到散文,很多人会想到朱自清等大师的作品。其实,周的哲学散文在当代散文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平。闲暇时把书放在书桌上读几段,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这种享受来自于周散文所体现的思想光芒,也来自于对他写在哲学边缘的人生的认同。老子有句话:“道可道,超凡道,名可名,超凡名”。世界上的真理和真谛似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们都是对的空。周以一个智者清醒的眼光审视、探索、探索生活的每一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的喜怒哀乐,用细腻的心感受千变万化的世界,诠释自己、他人、人生的真谛。
我认为他把哲学的反思和文学的归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中国古代有“取经”的意思。生活永远大于文学,生活永远充满哲理。我们不能说他一定找到了生活的全部真谛。但他写下的那些生活境遇和感受,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和坚持,欣赏到他更加灿烂的自我人格。这是一种体味,一种享受,一种美好。
读周的散文作品,自然会向往他的丰沛恬静。“不管这个世界有多忙,兴奋感永远只会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兴奋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有我的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站在哲学边缘书写人生的文人特有的气质。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大量的沉默。因为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它变得丰富;因为摆脱了外界的诱惑,它又可以安静了。
读周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鲜活的生命质感,对自然生命的热切呼唤。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人与人的交流往往因为不够冷静而浅薄;情感交流往往因为缺乏坦诚而显得苍白无力。读周的作品时,我并不觉得那么肤浅和苍白。这是因为他的真性情,他不做作。“气质是关键,陶艺是关键”。人一旦回归自然生活,简单的生活感就会激增。当我们摆脱了各种想法的限制,就能自然地做出反应,互相交流,这往往会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建议大家在休息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看一看内心的寂静和与世界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灵魂的长度,生命的价值和益处都包含在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