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冯德全早教现在怎么样(冯德全早教)

冯德全的早期教育(现在冯德全的早期教育怎么样)

编辑:冯教授,您对早期教育的坚持让我很感动。在没有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这种艰辛是普通人几十年难以想象和承受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累,有过放弃的想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让你在早教的道路上风雨无阻,一如既往?

冯教授:年轻的时候听说坚持就是“十年如一日”,真的让我觉得高不可攀。我从没想过我会投身于早期教育,但我却不间断地度过了30多年。一般大多数家庭在老家都有父母,孩子出去创业。然而在我们家,恰恰相反,孩子在老家,父母出去打拼。深圳有人对我说:“30岁来深圳打拼的人少之又少,不足为奇。40岁来深圳创业的人,50岁出来闯天下的人,恐怕在深圳都找不到。你70岁还雄心勃勃来深圳,真是绝了。你怎么看?”

现在我认为所有这些现实都在自然地、合乎逻辑地发展,没有任何惊喜或意外。这些主要是:

1.早教事业真的很伟大。诚然,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是优秀人才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甚至如《中国青年报》在访问我后的帖子中所说,是人类文明的新觉醒。

著名早期教育大师铃木新一说,如果世界各国都从0岁开始实现育儿国策,30年后世界将变成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为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我怎么能不继续追求呢?

2.越做早教越有成就,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我分享了成千上万家长来信来访所透露的快乐和幸福。我真的觉得早教的事业是“传播到世界是福”!这真的是人生的享受。为什么不和成功的父母一起坚持下去,继续享受呢?

3.在长期的社会调查中,我看到普通家庭的早期教育存在太多的误区。很多父母要么把孩子当玩具,要么当宠物。要么沉迷于各种可能的方式,过度保护;要么没完没了地唠叨,提出很多负面建议;或者害怕孩子哭,孩子哭的时候会投降;要么强迫孩子学习知识,完全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很多心血,十几年的爱情导致一场苦酒要自己咽下去;和孩子在同一个锅里吃了十几年,最终不能成为知心朋友,没有共同语言,造成两代人的遗憾。这不就是人生的悲哀吗?我觉得尽可能把研究成果告诉父母,为父母分忧,造福孩子,是我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精神安慰。为什么不呢?

4.接触学校教育和幼儿园教学50多年,遇到的问题很难说。时至今日,“说到最后”、“灌输教育”、沉重负担、应付考试等现象依然极为普遍,甚至愈演愈烈,素质教育大多只是一句空口号。

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源泉在于婴儿。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进步,学会关心。只有这样,整个素质教育才能顺势而为,服务于大学、中小学的改革,那么我为什么不坚持研究呢?

自然科学的进步往往会突飞猛进。例如,电话、手机和互联网迅速消除了电报。为什么教育的发展注定要缓慢爬行甚至原地打转?

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人们去探索,甚至遇到牺牲。为什么教育的发展不需要大胆的实验和牺牲?几十年来,我确实坚持了牺牲的想法。面对无数的困难,无数的误解,阻力,“白眼”和打击,我都置之不理。我全神贯注于有限的生活,迫切需要走自己的路!

我经常感到疲惫和委屈,但当我想到我的创新理论对“婴幼儿”的好处时,我一点也不打算动摇和放弃。在困难的时候,我经常重振精神,努力工作。

5.人类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研究自身的发展和自身潜能的开发却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在这几十年里,我很幸运,与时俱进。但我知道,从0岁开始的科学早期教育,要真正被国家教育系统和全社会所接受和实施,至少还需要50 ~ 100年的时间。这个我很清楚,但还是要做,因为重点是享受过程。

现在我们的团队在不断扩大,我被邀请到国内外讲学。几十年来,我做了上千次讲座,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是成千上万人的鼓励和参与,包括他们的来电和来信,对我来说是一种温暖的安慰。我能后悔什么?我力争80岁,培养一大批高级讲师。

陈嘉庚先生的教育和拥有全部财产的“厦大”都是备受推崇的,但毕竟还是学校数量的增加,人类早期教育的发展是几千年来教育的质的飞跃,其在人才、社会、经济、人类进步、世界和平等方面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为什么我不多想想,多享受呢?

我来深圳还有一个原因。在经济发达地区,我很容易找到中国第二个陈嘉庚先生和许多早期教育的后起之秀。这样,“0岁计划”早期教育将更快扎根。

我注定要这样度过一生。如果我有两次生命,我会为这个事业奉献两次,如果我有三次生命,我会为它奉献三次,并说“我很幸运有三次生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