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说起活字印刷术,很多网友可能会觉得特别遥远,但是边肖去过这样一个中国古代文明重现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东源村,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完整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作场景,同时也证明了活字印刷是来自中国最有力的证据。
活字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流传到世界各地,给很多书写工作带来了便利。那我们都知道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又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让我们来看看关于活字印刷的故事。
1.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我们不说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一般公认是毕升发明的。
11世纪中叶(宋仁宗清廉时期),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印刷技术。公元1041-1048年,平民毕升用泥土造字。粘土被制成一个方形的长圆筒,圆筒的一面刻有文字,然后用火焚烧使其成为陶瓷,每个文字都作为印章。
排版时,先准备一个铁板,上面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是放松的。铁板周围有一个铁框,铁框里填着要印的字,这是第一版。然后用火烘烤,熔化混合物,并与活字块结合。趁热用平板按压活字,使文字流畅,即可进行印刷。
这样,印两三份就谈不上效率了。如果有更多的印刷,几十份甚至几千份将是高效率的。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用来印刷,一块用来排版。打印一张后,另一张重新排列,这样可以高效交替使用。常用词,如“之”和“也”,被制成20多张印刷品,以便在一个版本中复制使用。毫无准备的生僻字被临时刻出来,立即用草木之火焚烧。
从印版上拆下的字放在同一个字的小木箱里,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便检索。最初毕升用木头做活字,实验发现木纹密度不一样,遇水容易膨胀变形,但用粘合剂加固后不易下去,于是就用水泥代替。
这是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发明,被称为泥活字。与今天毕升发明的印刷方法相比,虽然非常原始,但活字印刷的三个主要步骤——制作活字、排版和印刷——已经具备。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孟茜笔谈》中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然而,他的发明并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未普及。他创造的泥活字没有保存下来,但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流传了下来。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发现的《佛家观世音经》一书被鉴定为北宋傅园至崇宁(1100—1103年)的活字版,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最早的历史见证。
文章开头,我们谈到了浙江的东源村。如果有网友对活字印刷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东木活字印刷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已知的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堪称世界印刷活化石。
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完整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作场景,是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的最好实物证明。2008年6月1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东源木活字印刷为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太原王家族谱》记载,东源王家祖上原居河南,其中一人于唐末五代王超、王申智时期迁居福建。元代时,隐居在福建安溪县的王的始祖王法茂,开始用木活字印刷术为“”造字。后来,明朝郑德时期,王法茂的后人从福建迁到浙江平阳,于清干隆元年(1736年)迁到瑞安东原。“修订通俗谱”的木活字印刷术生根发芽,有东源人。
据说,王家的祖先并没有把木活字印家谱的技艺当作传家宝,而是非常开放地收徒传艺。从王法茂到东源王氏,传了24代。目前东源村仍有近百名作曲家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木活字印刷技艺。最小的才20多岁,最大的80岁。
东村木活字印刷刷完整再现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工作场景,每一道工序都与古籍《孟茜碧潭》、《农书》中的记载相吻合,是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的实物证明,也是中国目前唯一已知的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术。中央电视台“目击-发现之旅”栏目组在东源村拍摄的故事片《深埋物证》说:“这里的每一步,都和元代王镇的描述一模一样。他们的做法似乎是从古代原封不动地流传下来的……”
2001年,东源村木活字印刷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惊呼“古代文明在这里重现”。10多年来,瑞安十分重视东源村木活字印刷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设立东源木活字印刷展厅,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完整保存了27张木活字印刷页面和4万多种字体,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瑞安东源,重新认识了木活字印刷。
二、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我们前面说过,关于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被普遍认为是毕升发明的。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古腾堡。西德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比毕升发明陶器活字印刷术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和任何发明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有其社会需求、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当中国社会发展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需要迅速而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社会需求所带来的问题。
印刷必须用纸和墨水。早在汉代,中国就发明了纸、油烟和松烟。纸和墨水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秦汉以来,印章、拓片等临摹文字、图画的方法,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顾名思义,印刷术中的“印”字本身包含两层含义:印章和印刷术。“刷”字是拓印和着墨过程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揭示了印刷术与印章和碑拓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的两个起源。
早在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战国时期,私印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它当时被称为“海豹”。秦始皇灭六国时,得到楚国和石碧,凿国玺。从此,“封”字被封建帝王垄断。皇帝的印章只能叫印章,普通人的印章只能叫印章。汉代印章盛行。起初,印章大多是凹铭文,用于密封膏。后来随着纸张的普及,封贴逐渐失去了效用,水印取而代之,出现了更多凸起的铭文。
海豹创造了一种从反刻字符中获得正体字的方法,杨雯海豹提供了一种从杨雯的反写字符中获得正体字的复制技术。印章的面积原本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阶等几个字。东晋时期,道教兴起。一派道教关注福禄。他们在桃树和枣树上刻上了带有较长字符的咒语,从而扩大了印章的面积。
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纪念碑扩建的方法。平板延伸的方法很简单。将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泡后,敷在石碑上,然后用吸水的厚纸覆盖,用刷子轻轻敲击,直到纸落入石碑上刻字的凹孔中,然后将外面的厚纸剥开,用棉絮或丝棉蘸墨,轻轻均匀地刷在薄纸上,待薄纸干了,再剥开,就是白字黑地的副本。
这种碑拓法与雕版印刷有着相同的性质,但不同的是碑上的铭文是凹阴,而雕版上的铭文是凸阳,碑上的铭文是正阴。沱牌提供了从文胤正字法文字中获取正字法文字的临摹技术。后来,人们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传播开来。
到了唐代,印章和碑刻两种方法逐渐发展融合,导致了雕版印刷的出现。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当时扬州、岳州各地的人都“写痣”说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在街上卖或以茶换酒。“鼹鼠”是一个雕刻。这是现存文献中关于雕版印刷的最早记载。公元836年,根据东川使苏峰的报告,唐文宗下令禁止私修历法。苏峰在报告中说:“每年,在中央天台奏请颁布新的历书之前,民间私印的历书就已经满天飞了。”
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金刚经》印在雕版上,末尾写着“先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君为二老所作”。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这本书是试卷的形式,大约一英尺六英尺长,由七张打印纸组成。前面是标题的图片,展示了释迦牟尼在树上和孤独花园对话的场景。其余印有《金刚经》全文。
这张纸的图文非常精美,雕刻方法细腻、简单、端庄,说明当时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精密的水平。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快速增长,每印一本书都要刻一次,耗费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人们被要求寻求一种更简单、更经济的印刷技术。
到了晚唐时期,已有千余尊佛象手卷连续不断地反复印制一枚佛象印。过去,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发现了大量这样的数千尊佛像卷轴。大英博物馆有一个17英尺长的卷轴,上面印着468尊佛像。此外,在雕刻过程中,错别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刻错了一个字,那是一种遗憾和浪费。聪明的工匠想出了一个补救办法,就是用凿子把错别字挖出来,然后用一块同样大小的木头把错别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由此可见,活字印刷虽然是毕升的个人发明,但却真正体现了历代众多劳动者的智慧。印刷是一种改变历史进程的工艺技术。第一项发明是雕版印刷。然而,关于它的起源却有不同的看法。“始于隋朝,止于唐,宽于五代,擅于宋”是迄今为止最被接受的经典说法。
隋朝佛教的兴盛促进了雕版印刷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在唐代,印刷术不仅用于佛经的印刷,也用于一般的书籍和日历。在无休止战争的五代时期,印刷术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宋代是印刷术发展的美好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了将在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布依笔生。元朝是一个过渡阶段,但王镇发明的轮排法离机器印刷只有一步之遥。明代豆瓣印刷流传至今,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印刷术的成熟造就了清代许多经典的印刷杰作。
当然,我们也说过,活字印刷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有人改进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他就是有“当代毕升”美誉的王选。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让中国传统的出版印刷行业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从直接打字排版到激光照排,走过了西方几十年的技术改造之路,被公认为继毕升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汉字印刷术第二大发明”。王璇获得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两项、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得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业最高个人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到目前为止,王选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对中国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互联网中文世界的开创者。汉字激光排版技术使汉字进入计算机。如果当时没有王选发明的激光排版技术,汉字可能会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成为一种古董,一种特殊的古文。
正是以王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杰出贡献,让中国人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汉字摆脱了“过时”的形象,为汉字传承和中国文化走向全球打开了一扇窗。
独家世界观:各种证据都可以证明活字印刷术是毕升发明的,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所以有些外国朋友不应该加入其中取乐,也不要说端午节是你的,四大发明是他们的。在感谢这些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杰出贡献的同时,也请记住,他们的故乡是中国,活字印刷术在中国,他们是为汉字而生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