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在哪里(中国唯一的神山:嵩山到底是什么)
公元696年1月,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出发,登上中岳嵩山。继位以来,举行了最重要的祭祀仪式——封禅。中岳嵩山被她改名为“沈约”。
众所周知,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的首选。为什么武则天会因为特立独行而选择在嵩山举行如此重要的祭祀活动?
1.“五代同堂”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五行相辅相成。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中央属土,五岳方位与之相对应。
嵩山在古代被称为“异邦”、“高松”。位于古代中原腹地,今属河南省。东临郑州,西临洛阳,南临水影,北依黄河。嵩山在五岳之中。
嵩山地形图,方位为上西下东。
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开发下,在陕西和河南的交界处形成了三个分支。北为萧山,中为熊耳山,南为伏牛山,嵩山发源于伏牛山。
从登封看嵩山。来源:图虫创意
说到嵩山,大众可能会默认为如今的嵩山少林景区。但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嵩山是一条东西绵延450平方公里的山脉。
2021年1月26日嵩山景区热图。来源:官方网站,松山风景区
巩义形成了“嵩山大峡谷”,西窄东宽。新密鸟语花香,登封香火旺。
少林寺。来源:图虫创意
嵩山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它清晰地反映了许多地质构造活动的遗迹,包括中原地区几乎所有类型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跨度超过30亿年。
从嵩山七十二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片土地的形成过程。陡峭的悬崖往往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剖面,这是造山作用形成的不整合。
宋书摇滚。来源:图虫创意
35亿年前的太古宙,嵩山还是泽国之地。时光流逝,时光流逝。23亿年前,在“松阳运动”中,未来将成为嵩山的巨大岩体诞生于世。
这片岩体在肆虐风雪下逐渐生长。经过1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和5亿年前的“少林运动”,山脉逐渐形成。经过后来“燕山运动”的洗礼,这块“五代同堂”的岩体终于在中岳嵩山被创造出来。
嵩山全经
走进嵩山,抬头仰望。悬崖之间的悬崖像一把剑,对华山来说相当危险。落基山脉的山峰都像泰山一样陡峭。嵩山等对的人已经等了上亿年,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觉得孤独。在漫长的岁月里,嵩山的主体倚在颍河之上,造就了一东一西两座山峰,后人将它们称为太师山和少师山。
太姥山。来源:图虫创意
少室山来源:图虫创意
2.太多的空间和更少的空间
狭义的嵩山分为两部分:太师山和少师山。两座山各有36座山峰。它被称为“太多的房间就像龙的睡眠,少的房间就像凤舞”。
(1)太师山
太史山的一部分。来源:图虫创意
在嵩山南麓的——万岁峰脚下,矗立着一块高约10米、周长50米的巨石。它叫奇木实,是太姥山名字的由来。
相传,在古代,大禹为了治水变成了黑熊。有一次,怀孕的妻子涂山石给大禹送了一顿饭,被黑熊吓得变成了石头。然后,这块石头生下了大禹的儿子齐。在起始石的北侧,有一块裂开了,它位于大石头旁边,平放在地上。传说出发的石头是从这个裂缝里跳出来的。
太姥山。来源:图虫创意
后来,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把“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为了纪念母亲,他将当年的出生地命名为太蜀山(房:谷一妻)。
如今,大禹变成熊的神话传说、土山化石、石头保镖,不经过看似荒诞,却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治水英雄大禹家族的尊崇。
嵩山齐木塔。阙北190米处,有一块裂开的巨石,即起始石。来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凯特岩的起源并不神秘。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它只是嵩山千千的一万块石英岩之一。它在18亿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中滚下。因为它耐风化和侵蚀,所以今天还能屹立不倒。祁木士不是历史遗迹,而是嵩山地质史的标本。
泰山共有36座山峰,包括季峻峰、江滨峰和玄桂峰。在群山之中,夕阳破空而出。在两座山峰之间,一百英尺的飞行练习倾泻而下。
垂下山峰。来源:图虫创意
悬崖陡峭,逐渐下降,溪水潺潺,水潭纵横。然后,山上弥漫着烟雾,远处隐约可见,如海市蜃楼。
太师山作为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元勋的诞生地,在古代备受帝王的推崇。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第一次来嵩山,就去看齐木石像,并下令在石像前修建齐木庙,以表彰涂山石的功绩。
经过几千年的变迁,齐木寺的遗迹已经消失了。然而,齐木神庙前不完整的巨型亭子向世界证明了它曾经存在过。这座名为“齐木塔”的巨型亭子是东汉颍川太守朱崇建造的。
太多的空间和正确的空间。作者:思吾杰协议:CC BY-SA 4.0
作为齐木寺神道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与另外两座石庙——太史阙和少师阙门一起,被统称为“中岳汉代三大奇观”,久负盛名。
从东南到西北坐在少师阙门。它由底座、底座和底座组成。东西两馆中间距离7.60米,馆高3.72米。来源:图虫创意
粤汉三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寺庙上的图像跨越了时间隧道,展示了汉族人精湛的雕刻技艺,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少师阙门的原始铭文大多损毁严重,只有神道阙西阙北可辨。来源:图虫创意
古人认为,在天地之间,“钟”是至高无上的。嵩山,曾经的夏朝都城,必然离不开中心。《史记》曾说:“近三代君王皆在河洛之间,故高松为中山国。”所以太史山上有中岳庙,供奉中岳山神。
中岳寺来源:图虫创意
中岳庙,在太史阁后的黄盖峰下,是武则天供奉禅宗和山神的地方。这是最高级别的仪式建筑综合体,有建筑、亭台、宫殿、大厅、亭台、露台和走廊等400多座建筑。
穿过通往中岳寺正殿的大门口,过道两侧是东、西、南、北四个大殿,像两个班的寺官一样围绕皇帝排列。因此,似乎不难想象武则天为什么放弃泰山,选择这个地方来为自己的统治正名。
封禅仪式已经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武则天的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嵩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古以来确立的山位,给了她最好的“借口”,既能宣示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又能避免给世人以闭关禅台谋篡位的借口。
后来,武则天改名叫“登封万岁”,改名为嵩山南麓的松阳县登封县和阳城县藁城县。这两个地名沿用至今,藁城镇依然存在于登封市东南部。
武周在武则天的统治下随着皇后的去世而结束。但是属于嵩山的传说还在继续。武则天之后,经过唐玄宗、清帝高宗等皇帝的扩建和修缮,中岳庙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宋岳山。来源:图虫创意
(2)少室山
太师山以西十公里,少师山是嵩山的另一部分。和太师山一样,少师山起源的传说也与大禹有关。相传,涂山石的妹妹后来嫁给了大禹,隐居于此。因此,太师对面的那座山被命名为少室山。
少林寺少室山风景。来源:图虫创意
少室山也有36座山峰,包括岳峰、王洛和太阳。宋代,许安仁有诗曰:“安得云跨白鹤,俯视三十六清风。”
与太师山相比,少师山更加挺拔、婀娜多姿。从南向北看,一组山峰相互重叠,形状像千叶舒炼。山峰之间,峰谷交错。
石头五颜六色,高耸如柱。
形状像一把剑,卓立在地上。
岩石矗立在墙上,就像城墙一样。
太阳落山时,仿佛人间仙境。
少室山的夕阳。来源:图虫创意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嵩山是武林第一大派少林寺的发源地。现实中也是如此。少林寺建于北魏。它是北魏孝文帝袁弘为了安顿他尊敬的印度和尚巴特拉而建造的。
所谓少林,就是少室山的森林。少林寺位于少室山和五如峰之间的一片平地上。它铲平森林,破土动工,在山边建起了一座庙宇。山门前的少师河是水影的源头。
但与金庸笔下的少林寺相比,现实中早期的少林寺并没有经常参加世界武林大会,接触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而是更注重“解禅”文化的发展。不如从波斯陀宣扬佛教义,到摩西渡宣扬大乘佛教,学习东方禅宗。
祖安。来源:图虫创意
少林寺西侧有一座祠堂,又称“达摩面壁寺”,是北宋宣和年间为纪念达摩祖师而建。面壁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当时法师在嵩山中面壁修行了九年。
这座祠堂更是不同凡响。正殿全为八角石,按北宋官方建筑标准“建筑法式”建造。历经近千年,是河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祖安。来源:图虫创意
或许是为了锻炼念经这种久坐不动的身体,少林寺的僧人结合日常需要,不断探索融合,最终形成了金庸先生笔下变幻莫测的少林武术。
因此,少林武术应运而生,并非出于御敌自卫,而是出于强身健体,领悟佛法。
和尚雕像。来源:图虫创意
然而,怀着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雄心壮志,少林僧人终于走出山门,以僧人的形式参加了统一天下、驱除倭寇的战争,并“干了不少死活”,使少林的威名永存于世。
少林寺的宝塔林。来源:图虫创意
3.三大宗教交汇
北魏孝文帝为和尚巴陀修建少林寺。但当时的嵩山充满了三教,纷争不断。孝文帝访嵩山后,召三教领袖曰:
“东边的中岳寺建立时间最长,是寇的道场,应该住在道教;自古以来,中国中部就是儒家崇天的圣地,理应生活在儒家之中。佛教是来自西方的宗教,佛教在西方,所以应该是佛教。”
从那以后,三教和睦相处。嵩山,被公认为儒、释、道三教的发源地,在中国名山大川中实属罕见。
嵩山山脉。来源:图虫创意
(1)佛教
虽然几千年的少林为嵩山佛教文化增添了很多细节。然而,早在少林寺建成之前,佛教的含义就已经在嵩山群峰间流传了400多年。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建成三年后,法王寺屹立于太史山。
根据《说宋》一书,这座寺庙是为了招待远方的佛教徒而建造的。因此,法王寺也是中国佛教的源头之一。
嵩山王大法寺。来源:图虫创意
因为法王寺背靠太师山,两边山势险峻,所以比较高耸,看起来像个龙门架。据说每逢中秋之夜,一轮明月如银盘,从这个半圆形的门口缓缓升起,不偏不倚,就在这两座山峰的正中间,像嵌在镜框里的玉镜。
如今,在寺庙里,建于8世纪初的盛唐宝塔,依然挺拔地矗立在山间,仿佛诉说着它与法王寺之间千年的默默相伴。
法王寺塔。来源:图虫创意
在法王寺的西南部,一座名叫宋岳寺的佛教寺庙也已经屹立了几千年。它曾经是北魏的皇宫。
中国的南北朝是一个战争不断,历史上涌现出无数英雄的时代。在那个分裂的时代,“放下屠刀,就地成佛”可能已经成为从王公贵族到李玟人民心中唯一的安宁。因此,离开皇宫最终将成为一座古庙。
宋岳寺来源:图虫创意
然而,与以武术闻名的千年古刹少林寺相比,历经千年风雨的宋岳寺似乎要安静得多。岁月给宋岳寺留下了一座古河南“大玉米”宋岳寺古塔。2010年,寺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封“天地”中国历史建筑综合体,举世瞩目。
宋庙塔。来源:图虫创意
此外,在嵩山还有永泰寺、惠山寺等古刹,继续谱写着亘古不变的佛教寓意。
(2)道教
中国的道教习惯称名山大川为山洞。在72洞的道教体系中,嵩山是第六洞。
在历史的长河中,道教何时传入嵩山,难以考证。
嵩山北麓。来源:图虫创意
据《说宋》记载,早在汉末,正一派创始人张道陵就来到嵩山传播道教思想。后来,著名的道士如左慈、鲍良、寇等也选择嵩山作为长期修道之地。
随着世界的统一。隋唐时期,道教在嵩山兴盛,逐渐兴盛。在此期间,潘、李贽等一大批著名道士来此修道,偶然发现了《黄帝阴符经》。
在李贽的研究下,深奥难懂的《黄帝尹福经》成了集《神仙合璧之道》《兴国之道》《强兵之胜之道》于一身的养生之书。
唐松阳遵纪守法、归纳圣德的牌位。来源:图虫创意
到了宋代,道教在嵩山达到顶峰。始建于汉武帝时代的万岁观,也被提升为崇福宫。董、丘处机等。曾经在这里传教和生活。除此之外,崇福宫的繁荣也吸引了一批大宋王朝最有文采的名臣大儒聚集于此传道解惑。
(3)儒家思想
与早期发展起来的佛教、道教不同,嵩山作为儒学传播重要场所的地位始于宋代。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宋代儒生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伦理为核心的理学。
当时传播儒学的重要途径是书院教学,由私人创办,集教学、研究、收藏于一体。因此,作为古代传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松阳书院闻名于世,成为儒家思想的圣地。
松阳书院。来源:图虫创意
嵩阳书院与湖南岳麓山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合称宋代书院,是宋明理学的教育中心之一。当时,范仲淹、司马光、朱等著名儒者云集于此桃李满天下,“二程”程颢、程颐为松阳书院推出金字招牌。
松阳书院。来源:图虫创意
据悉,松阳书院最初是隋唐时期的松阳观。直到五代后期和周朝,这里的宗教色彩才最终褪去。从养生炼丹到请名师著书。在松阳书院,两千年的古柏成为这一变迁的历史见证。
松阳书院韩枫将军白(将军)。来源:图虫创意
传说院子里有三棵柏树。汉武帝访嵩山时,看到一棵柏树参天,便封其为大将军。然后当我看到更大的一个时,我不得不纠正它,让它成为第二个将军。
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赞美道:“松阳有柏舟,三千岁。”
松阳书院韩枫将军白(第二将军)。来源:图虫创意
如今的“将军”老态龙钟,斑驳如一把大伞。“二将”生机勃勃,枝干挺拔,但树干下部腐烂。没有“三将军”的踪迹。
随着时间的打磨,松阳书院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逐渐丧失。世界纪录中留下的是曾经发生在这个院子里,与嵩山发展乃至中国语境有关的重大事件。
松阳书院。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儒释道之外,嵩山也见证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元朝时,水利出身的郭守敬奉命调整历法。他发现当时的天文仪器已经过时,测量结果也不可靠。
为了完成这项国家天文工程,郭守敬提出在各地建设27个观测站,“东至朝鲜,西至滇池,南至朱雅,北至铁勒”。其中,最重要的中央测绘站由郭守敬亲自监造,他曾亲临嵩山,在登封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观星站,这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郭守敬团队夜以继日地计算,编制出“计时历”,至今已使用360多年,计算出回归年份为365.2425天。700多年前中国人测量的结果,只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少了25.92秒。
封锁观星平台。来源:图虫创意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主观地认为地理位置是五岳最初的定位标准,其实不然。从儒、释、道的发展,以及皇帝的禅礼和天文历法,证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武则天封禅嵩山一千多年后,“宝童”甘龙皇帝也来到嵩山。他说了五个字:“太少(太师山、少师山)无限!”
35亿年的中原地理进化史可以在这里找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可以在这里用精神图腾找到。这片世外桃源,看着中岳嵩山,无限神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