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历史上的爱国小故事有哪些(爱国故事)

爱国故事(历史上有哪些爱国故事)

1.屈原为报国而死

屈原,本名平,字原。他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他成了楚怀王的左撇子弟子(官名),协助楚怀王规划国家大事,颁布政令。接待外国使节和处理外交事务受到国王的高度信任。

这会引来一些人的羡慕。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王怀面前造谣,说屈原以自己为荣,连王怀都不在乎,所以王怀很生气,疏远了屈原。

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是秦、齐、楚。“合纵”与“连横”之争激烈,最终谁胜取决于三国内政外交的得失。

在楚国的内政上,屈原主张选拔人才,全力建设尧、舜、禹等理想社会。在外交上,他主张与强秦的连横结盟合作。因为王怀疏远了他,屈原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

楚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他接连被骗,断绝了与齐国的联盟。结果,他失去了军队,失去了土地,国家局势逐渐衰弱。赵继位后,向楚怀王求婚,屈原极力劝阻楚怀王不要再上当。

然而,在他年幼的儿子子兰的鼓动下,楚怀王去了那里,但他被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了秦国。王怀长子王祥继位,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等人在王祥面前陷害屈原,一怒之下将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长期流亡在沅水和响水流域。眼看祖国越来越弱,即将被秦王朝所灭,他的报国之志无法发挥,他忧心忡忡,写了很多诗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愤怒。最后,他绝望地投入汨罗江。

2.霍去病马踏匈奴

“匈奴人还活着。你为什么住在家里?”西汉时期,匈奴贵族经常派兵骚扰边境地区,边境地区的人民没有生活的安宁。

公元前123年,18岁的大将军霍去病,以800骑的速度,直闯敌营,杀死匈奴。公元121年,他两次率军西征,斩了几个敌军首领。

公元前119年,他率部北伐,驱车2000里深入敌区,对匈奴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霍去病一生不脱鞍不脱衣,当兵度日。

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亲自下令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大宅,但直到修建完成,霍去病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豪迈地说:“匈奴不灭,我们为什么要住在家里!”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享年24岁。

为了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座石雕“马踏匈奴”,作为他为国家建立荣耀的精神画卷。

3.岳飞“尽忠报国”

岳飞入伍参军,因战功不断升迁。宋高宗亲笔写下“忠信岳飞”几个字,做成旗,送给他。

他被叫到自己的卧室,说:“中兴的所有重要事务都交给你了。”晋人攻打周公、亳州,刘维急入朝廷。宋高宗命岳飞速来增援,在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至于设施,我就在不远处。”

岳飞随后派出军队,以不同的方式投入战斗。他率领一支轻骑兵驻扎在盐城,士兵们干劲十足。然而,后来,皇帝和秦桧决定与金和解,并向他致敬。

正当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时,汉武帝和秦桧多次发来12封带金盘的迁军诏书,命令岳飞撤军。

后来,岳飞在年仅39岁时,因“诬告”被投毒到临安风伯亭。

4.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在地牢中度过三年,屡次拒绝敌人的劝说。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他投降,徐毅城不肯动摇。相反,他坚定地说:“我只想死来报效我的国家。”

行刑前,狱官走近说:“文丞相,你现在若改变主意,不但可以免死,还可以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了就死了。胡说八道!”

面向南方,文天祥慷慨就义,留给世人一个荡气回肠的“宋正琦”。

5.杨靖宇投身于抗日战争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1934年至1940年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

在六年的艰苦战斗中,他在白山黑水和临海雪原率先与日寇作战。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人躁动不安。

日寇又怕又恨,就调集重兵围攻他。有人劝杨靖宇投降时,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仰。”

最后弹药耗尽,杨靖宇在最后一颗子弹后英勇就义。

敌人用刺刀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肚子。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粒米,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6.科学家献身于祖国

1946年,美国一所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选择真相,为了民族,我想回到中国!”

最后,我带着儿子回了北平(现在的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努力进行理论研究,还走遍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他用数学解决大规模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一大批著名的地质学家如李四光、生物学家童迪周、核物理学家薛倩、高能物理学家张文宇等。他们都很爱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7.安徒生与他的老朋友断绝了关系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和德国的奥古斯都堡原来是好老朋友。

1848年,普鲁士入侵丹麦领土。这种侵犯行为从信息资源上激起了安徒生的巨大愤怒。四年后,他去了德国。

许多德国朋友涌向车站迎接他。一个朋友说:奥古斯都堡公爵和公爵夫人在家里等你。我希望你能见到他们。

“我不想见他们。四年前,奥古斯都堡参加了普鲁士对丹麦的入侵。我怎么才能看到这个家庭?”安徒生生气地说。

从那以后,两个老朋友断绝了关系。

8.把我的心带回我的祖国

1830年11月初,费雷尔·德立奎·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出国留学,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夕,朋友们为他举办了欢送会。怀着感激之情,肖邦接受了朋友赠送的盛满祖国土壤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游历了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增进了西欧人民对当时苦难的波兰民族的同情和理解。

然而,在不稳定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弥留之际,他告诉来自华沙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允许将他的遗体运回华沙。他要求:“至少把我的心带回去。”

肖邦的心,按照他的遗愿送到了华沙,象征着肖邦对祖国的热烈热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