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一定要收藏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24节气养生法)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必须收集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我们保持身体健康!来看看中医专家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吧!

冬天的开始

它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暖背暖脚,睡前泡脚。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候,但不要盲目进补。尽量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瘦肉、鸡蛋、鱼、牛奶、豆类和土豆。

小雪

意味着降雪开始,进入频繁萧条的季节。你可以多吃香蕉、菠菜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来改善心情。

吃三种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荸荠和黑豆。黑芝麻具有滋补肝肾、滋润五脏的作用。黑荸荠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丰富,具有泻内火的功效。黑豆含量高。

大雪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空气湿度很低。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大雪过后,正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机,所以要在合适的时间喝“八珍汤”调理。它由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8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组成。去药店炖鸡。

冬至

从冬至开始,就是“数九寒天”。北方有吃饺子、馄饨等习俗,南方则有饺子、饭团、长线面等。

冬至期间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健康,气血畅通。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法是拉耳垂、抬耳尖、揉耳廓,以轻微发热为度。还可以按摩劳宫穴和内关穴,这两个穴位都属于心包经的穴位,具有温补的作用。

小寒

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三十九天”,是在小寒时节。保持身体健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一个小时,平衡体内的阴阳。

预热那碗南瓜山药粥。南瓜和山药是温热的食物。经常喝它们可以有益身体,抵御寒冷。也可以加点红豆、燕麦片、红枣、莲子一起煮。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要警惕“五寒”。①颈部防寒:戴围巾、立领;②预防感冒鼻子:早上用冷水揉鼻子;③预防肺寒:喝热粥散寒;④预防腰冷:双手搓腰温肾阳;⑤足部防寒:每晚用热水泡脚。

艾灸可在神阙穴(肚脐)周围艾灸15分钟左右,使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天枢穴、大恒穴由外向内逐渐温煦,进而使全身经络、气血畅通,起到强身健体、预防感冒的作用。

春季节气包括立春、雨水、刺痛、春分、清明、谷雨,养生要点为春季捂火、疏肝润燥。

立春

作为立春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养生需要符合“杨琪生长,万物始升”的特点。在吃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温热开胃的食物,如大葱、韭菜、白胡椒等。

从冬天到春天,身体的温度调节机制需要适应,覆盖腰部、腹部、膝盖和脚部。将手掌放在膝关节上,每晚用适当的力度均匀搓揉50 ~ 100次,直至搓揉部位发红发热,可以“暖”关节。

雨水

从降雨开始,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但冷空空气和暖空空气仍会频繁竞争,所以“春寒”往往发生在雨水节气。

弹簧套的重点是“下厚上薄”,覆盖背部、腹部和鞋底。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多吃山药、莲子、韭菜等食物,以便更好地保健。

惊蛰

惊艳是指天气转暖时,春雷开始鸣响,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冬眠动物。少酸多甜是蛰人的饮食原则,在甜食中,大枣是最好的。

打晕还需要调理脾胃,疏通肝气,维护肾水。养胃可以按摩足三里(从关节外侧向下4个横指),疏肝可以用推揉双肋的方法,即双手压在腋下,沿肋间隙推揉至双手触胸后再返回,来回推揉30次。待肾脏调养好之后,双手一起搓至手心发烫,再放在腰部两侧,上下按摩腰部至感觉温热。

春分

春分是春天的一半,昼夜温差大,雨水多,天气条件不稳定,早晚气温低,穿衣可厚可薄。

饮食方面,可以多吃香菇、香椿、油麦类蔬菜等。香菇富含维生素D,干品中还含有更多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香椿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散步和放风筝是春分最好的运动,可以拉伸你的肌肉,放松你的肩膀和脖子。

纯亮度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拜和缅怀祖先的节日,也是徒步旅行、亲近自然、督促新生的春季仪式。

每年的这个时候,杨琪很容易生气,所以试试茶。莲子心和绿茶泡水降心火,适用于失眠、心烦、舌尖较红或长口疮的人。头痛、头晕、眼睛干涩、口苦、两肋疼痛等人群。可以喝野菊花。绿豆粥可以降胃火,适合有口臭、口腔溃疡、恶心、痤疮、便秘等症状的人群食用。咽痛、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口鼻干燥、发热、流鼻血等人群。可以多喝点酸梨水。

谷物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气温上升较快,但同时雨水增多,湿度较大,需防春火,排除湿热。

这时要特别注意健脾和胃,如山药、蜂蜜和大枣。生活中戒烟戒酒,早睡早起,天气好的时候出去运动,为夏天做好准备。

夏季节气包括长夏、小满、忙中、夏至、小暑、大暑。养生要点是养阳祛湿、养心明目、防暑除烦。

立夏

漫长夏天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开始了。漫长的夏令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要特别呵护心脏,做到“戒躁怒”,让身心得到休息,保持心静乐,减少心火。饮食要低脂、低盐、多样、清淡。早晚喝点米饭或薏米粥。体质虚弱的人也可以加一些红枣或生姜。

夏天出汗过多容易流失体液。吃一些微酸的水果,如西红柿、山楂、猕猴桃等。,能敛汗祛湿,并有助于生津止渴、健脾消食。

小满

小丰满标志着炎热潮湿的夏天正式开始。在此期间适当出汗可以降低体温,排出水分。你应该少做运动,运动强度太大,比如踢足球和打篮球。你可以早起或去散步、拳击、锻炼、跳舞等。晚上太阳下山后在公园或绿地,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都在旺季上市。蒜苗、樱桃、黄瓜被称为小满时节的“三鲜”,能健脾利湿,清心消暑,滋阴养胃。

芒种

莽表示仲夏将至,阳气渐升,阴气藏于年中。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半夜注意睡眠。

以滋补为主,多吃蔬菜、豆类、水果为宜,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红豆等。当人体大量出汗时,不要立即喝太多开水或糖水,而是喝一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度降低。

夏至

夏至,全国进入最热阶段,阳气最旺盛,建议避免在气温较高的下午外出。如果使用空的话,室内温度在26℃左右比较合适。开空两三个小时后,应该开窗透透气,半个小时左右。

养心清暑,荷叶、竹叶、薄荷叶(各3-5g)可制成茶饮用,具有很好的清心火、养心清暑的功效。还可以多吃苦瓜,苦瓜有清暑明目、解毒的作用;你也可以在仲夏吃更多的菊花。具有解热、除烦、止泻、止咳、驱虫的功效。火锅、烧烤、涮菜等。,是一年中这个时候最好的禁忌。

小暑

小夏节气意味着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日将四面八方到来。天气炎热,情绪波动容易激动,导致血压升高、肠胃功能紊乱等。,应该有意识地调整情绪。

民间有句话叫“黄鳝暑热争人参”,暑前后一个月的黄鳝最滋补。南方也有夏热时吃蜜藕的习惯,有清热养血、除烦的多重功效。另外,建议吃绿豆芽,绿豆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暑

夏季,天气经常闷热潮湿,容易中暑。除湿是保健的关键。多吃清热祛湿的食物,如绿豆粥、荷叶粥、红豆粥等。,和冬瓜、荷叶、薏米汤一起喝,也是一种清湿热的清凉饮料。

避免在炎热、潮湿或寒冷的房间生活和工作,尽可能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一定要在阳光下晒衣服和被子。不要穿湿衣服和裤子。夏天有很多雨天。如果你在雨中涉水,你应该及时擦干身体。

秋季节气包括立秋、夏至、白露、秋分、寒露、初霜,养生要点为养胃、防风润燥、消除疲劳、安神定志。

秋天的开始

立秋时节,天气开始由热转冷,但“秋虎”会起飞,仍需预防中暑。很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但是,苦夏过后,不宜大补。主要是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吃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莲藕等。

有一种在立秋吃瓜的民俗,叫做“咬秋”。瓜类有清热利湿,解暑的作用。立秋前后适当吃一些瓜是有好处的。丝瓜具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木瓜炖肉味道清爽,还能补水去燥。西葫芦性平,有利于消肿、止渴、除烦。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热的终结

暑热预示着暑热即将结束,显著特点是空空气干燥,养生离不开防秋燥。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而萝卜和鸭肉、鱼、扇贝、海带、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和牛奶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时热量尚未消退,不宜过多过早添加衣物,这是基于你不会感到太冷,从而提高身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秋冻”也因人而异。老年人和儿童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缓慢。他们怕冷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要及时增减衣服。

白露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昼夜温差一般在10-15℃。俗话说“18盆暑后不要暴露千年”。在白露季节,首先要防止着凉。

注意养肺,多吃梨、银耳、蜂蜜和百合等。可以将一般食材与药食同源的材料混合制成贝母梨汤、百合粥、冰糖银耳汤等。,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能滋阴润燥。另外,如果口干、咽干、干咳少,可以用麦冬、菊花、沙参泡茶。

秋分

秋分昼夜平分,然后气温逐日下降,人的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容易抑郁,也就是有所谓的“悲秋”情绪。可以多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晒晒太阳,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心情。

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有三个“禁区”——头部、肚脐、脚部要严格保护。

头:你出去的时候最好戴顶帽子。洗头的时候水比冲时候热一点。额头出汗看不到风。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这个穴位可以鼓励身体阳气。可以经常在肚脐处热敷驱寒助阳。

脚: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动的距离也最长,脚汇集了全身多条经络。睡前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寒露

寒露节气是寒冷天气的象征,表示从凉爽天气过渡到寒冷天气。在寒冷的季节,多吃香甜、清淡、滋润的食物,如山药、银耳、莲藕等。,既能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止咽喉口干。

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练习“弹手指”。每天中午,他们用大拇指扣住中指,弹出来。如果有空,他们就会播放。中指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心包经是心脏的护壁。寒露过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流入心包经,所以经常打中指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御寒能力,手脚不容易发冷发冷。

霜降

初霜是秋冬季过渡的开始,气温持续下降,寒冷对胃的刺激较大,饮食不慎可能引起肠胃疾病或加重胃病。萝卜煮牛肉既能健脾暖胃,又能驱寒。如果肚子不舒服,可以泡点大麦茶喝。建议加一些陈皮,性质温,健脾养胃效果好。

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可在18~23度之间,同时保持水分或使用加湿器。另外要加强通风,早晚开窗15分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