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第六险(社保一年交多少钱)
央视新闻(记者王靖元):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什么是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我们将来能依靠它吗?
什么是长期护理保险?
所谓长期护理保险,又称社会保障“第六保险”,是指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等原因不能自理,需要由专人在家或疗养院治疗的个人所发生的费用进行赔付的保险。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原则要求。
上述《指导意见》明确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15个城市为试点城市,标志着在国家层面开始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和发展。
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宣布,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名单中,新增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山西省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14个试点城市和地区。
为什么要引入长期护理保险?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残疾人超过4000万。残疾人长期照护保障缺失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此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000万,2053年左右达到峰值4.87亿,即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
日前,中国保险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2018-2019年中国长期护理调查报告》,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进行了调查。
报告显示,4.8%的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严重残疾,7%为中度残疾,总残疾率为11.8%。换句话说,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等基本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下降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下降,25.4%的老年人需要综合护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人残疾,全家失衡”的问题。可以说,正是社会的迫切需要推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
“目前我们每月护理费的最高水平是8000元,针对的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这是央视记者咨询北京市海淀区某养老中心时被告知的护理费报价。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他所在的养老机构每月护理费一般在5000元到8000元之间,根据老人的患病程度而有所不同。
根据北京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基本养老金为每月4157元。显然,高昂的护理费用已经成为失能、痴呆、自理能力弱的老年人沉重的经济负担。
谁可以投保?治疗支付怎么样?
这次公布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参保对象和覆盖范围、资金筹集、待遇支付等一系列问题。根据《意见》,试点阶段从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开始,重点解决重度残疾人的基本护理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给予优先照顾。
在待遇支付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提供基本护理服务要求的机构和人员发生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上述待遇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意见》指出,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诊断治疗,残疾状况持续6个月以上,经评估合格的残疾参保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此外,要根据不同的护理等级和服务提供方式,落实差别化治疗保障政策,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对于符合要求的护理服务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水平控制在70%左右,发挥保险的基本功能。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从哪里来?
与2016年发布的文件相比,扩大试点明确表示将建立独立的融资机制。《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互助共担、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科学测算基础护理服务相应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本统筹区年度筹资总额。
具体来说,筹资主要以单位和个人出资为主,原则上按相同比例分担。单位缴费基数为职工工资总额,可在不增加单位负担的情况下,从职工初始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提取。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收入,可通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代扣代缴。
从融资来源来看,不少试点地区实施了多渠道融资机制,为长期护理保险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长期护理保险仍需从“长”的角度考虑
相关数据显示,在此前的试点实施过程中,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大量家庭带来了实惠。但各地的融资、评价标准和服务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中西部少数试点地区财政紧张,医保资金也压力较大,大部分靠医保年薪资金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赫近日撰文分析称,如果长期护理保险融资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将影响前者的独立性。尤其是医保基金结余转移的制度设计,最不利于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融资的独立性。一旦医保基金余额有限或不足,长期护理保险的融资也将受到威胁。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方案,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框架,如失能老人评级等。对老年人伤残程度进行分类是申请长期护理保险的前提。但国内缺乏有效的评估机构,各地采用各种评级方法。有的地方由民政部门评估,有的地方由第三方机构评估,有的地方由养老院相互评估。
除了护理人员缺乏、供需失衡的结构性困境外,随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其他新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一些老年人希望护理人员提供不包括在长期保险计划中的家务服务,如购物、烹饪和清洁;部分重度失能老人需要长期护理,每天一小时的居家护理仍不足以满足需求;等一下。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还需要长期考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