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吗(学会高情商的表达自己,不要让别人一直猜测你的想法)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他们期望别人看穿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艰辛。
但是很少有人能察觉到每一种微妙的情绪。
如果你指望别人主动意识到你的辛苦,很容易失望。你需要的时候最好说出来。
“我今天很累。请安静。”或者“我现在很忙。如果我有点不高兴,我很抱歉。”
只要我们先说明情况,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一个人之所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因为他对积极回应的良好期待,这种期待来自于无数的积极体验。
而每一次被拒绝的经历都会激起各种羞耻、尴尬、屈辱的经历。
人们害怕再次经历那些痛苦的感受,所以含蓄的表达成为一种防御手段。
敢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是心理健康程度高的人。
这类人在被拒绝时往往更自信,更容易接受。
这种接受来自于大量正面经验的支持。
在心理学上,他们属于高韧性的人。即使被拒绝,也不会产生那么多痛苦的负面认知。
在亲密关系中,有一种回避型依恋人格。
这种人往往会压抑自己对别人的需求。因为这些人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无法得到父母和亲人的积极回应。
因此,他们建立了自我保护机制。
在他们看来,机器或知识比人更可靠,他们会因为感受不到现实关系的意义而赋予知识崇高的价值。
对于这些人来说,一旦他们不得不从外面的其他人那里获得满足感,就会引起他们的焦虑。
因为害怕冷漠和拒绝,所以在每一段感情中都会小心翼翼。
也就是说,对于回避型依恋人格,自我价值高,他人价值很低。
他们认为一旦进入某种关系,最终会伤痕累累。与其碰伤,不如趁早撤退。
缺乏安全感的人,或多或少都避免了依恋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
“安全感是一种与恐惧、焦虑分离的自信、安全、自由的感觉,支撑着生命和心理健康。”
所以安全感阻止了我们表达自己的需求。
也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经历:
距离越近,越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和亲近的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容易。
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明明受到了伤害,却下意识地承受着;有时候我们被别人爱着,却不相信自己值得。
其次,我们感受到情绪,但可能无法正确表达。
表达情绪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命名情感的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
是童年的经历告诉你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什么是被冒犯,什么是后悔。
最后,是我们对表达的信心。如果你说话前总是担心哪些话会引来指责,那就很难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总是如履薄冰不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语言的不可靠性实际上代表了你对内在自我的限制。
表达需求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单纯的表达而不加入其他东西太难了。
很难承认你需要另一个人。
我们需要别人,但别人不一定能满足我们。这种情况会让人不堪一击。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为了避免这种脆弱,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不够真诚,最后说的话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意思。
很难表达,但我们需要表达。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表现力的人呢?
首先要找出自己不敢表达的原因,然后逐一消除,为自己的表达创造更多的勇气。
你要找出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是因为自卑不敢表达,还是因为内向不善言辞。只有找到弱点,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找准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表达和说出合适的话。
有些话适合两个人说,有些话适合开诚布公地说。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时间,让你的表达成功一半。
第三,选择多种表现形式。对于无法口头解释的东西,可以选择书面表达。
面对面的交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诚,但是在一些比较难的话题上,你的也可以选择书信、邮件等书面形式。
口头上更容易理解,书面上更庄重。最后的选择是看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舒服的方式才是最优解。
世界上没有读心术。不要指望别人猜透你的心思。
表达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不表达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善于表达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