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的作用(看完就知道了)
讲一个古老的故事,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很好奇,当他看到一个苹果成熟的时候掉了下来。他想,为什么地球上的一切没有支撑就掉在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后来,这个问题也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通俗地说,大概就是想一想我们空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科学地说,当我们想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时,好奇心是一种认知上的复杂情绪。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动机,是主动学习和自发探索的关键。
科学家发现,好奇心有三个主要功能:第一,它可以激励我们积极学习,它可以让我们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二是会延长记忆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增长,这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增长上,也体现在未来预测和判断误差的减少上。总而言之,好奇心对人的成长和成功大有裨益。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面对未知的世界,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随着思维的变化,好奇心也会发生变化。其实0 ~ 3岁是宝宝好奇心最强的时期,也被称为敏感期。如果家长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宝宝的好奇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习惯养成和性格养成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过了0 ~ 3岁的“是什么”阶段,孩子开始问“为什么”。在孩子问“这是什么”的阶段,家长可以应付简单的问题,一般都能耐心回答。但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就没那么容易回答了。尤其是当孩子没完没了地问问题时,家长不知所措,往往会失去耐心,并且会以各种理由强行制止、敷衍、取消,甚至训斥、惩罚孩子。渐渐地,孩子们会沮丧,放弃提问。没有好奇心,没有探索世界的欲望,没有前进的动力,这才是最可怕的。
如何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1创造一个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日常生活环境中处处都有可以探索的资源,任何情境都有可能成为激发孩子好奇心、引导孩子提问的学习场所。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提供各种实用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不要用成人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小婴儿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超出成人逻辑的奇怪想法。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用大人的思维方式来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如果孩子观察到绝大多数落叶都是手心向下落地,他会认为是“落叶宝宝”在亲吻大地的父母。家长可以鼓励这种想法,而不是强调“落叶不是婴儿,落叶只是飘下来,落叶不亲吻大地”。
3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大多数好奇的孩子都有非凡的“动手欲望”。有的时候,孩子一定要把家里的电视遥控器当成“玩具”,不然不给就会哭闹。或者是够不到水池的孩子,自愿帮父母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会“惹麻烦”、破坏遥控器或伤害自己,不如教他们如何使用各种电器。只要家长善用情境,重要的收获包括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基础经验,更加自信。
4鼓励孩子多玩一些非传统的游戏。
好奇心如何上升为创造力?有时候这只是一个非常规的游戏。比如,孩子们把喜欢的异国豆和鱼皮花生埋在土里,等待“发芽”。父母不应该等着干涉孩子,试图把孩子拖回所谓的“正轨”,这只会让他们错过很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5做一个“不知道”的家长
做一个“不知道”的家长,有时候会激发孩子的探究。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敷衍地说“我不知道”,肯定会挫伤孩子“问全问题”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每次孩子问“为什么”,家长都抢着给出标准答案,这不一定是好事。这就等于给孩子省去了探究的过程,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会他们“研究方法”,学会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
6.适时提出建议
虽然在不危及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也不要过度干涉宝宝的思维和决策过程,做“无知”的家长。但是,当宝宝面临问题时,要及时给出建议,尽量避免给出消极、主观的话语,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上次不是已经教过你了吗?为什么这次不行!”而是尝试把导师的位置变成导师,从客观的角度给宝宝提建议:“要不要试试这个方法?”这不仅能给宝宝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回答他的好奇心,还能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尊重。
自然、社会乃至人体都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舞台”。河里的蝌蚪,蚕宝宝的脱皮,秋天树叶的变化...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心脏是否需要休息,细胞是如何构成人体的,汽车和轮船是如何使用的,汽油是如何使机械启动的,这些都是孩子们眼中的谜团,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好机会。经常带孩子仔细观察这些现象,他的好奇心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从而问更多的“为什么”,促使他更仔细地观察和思考。
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最终发展出创造性思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