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唐璜(拜伦和他的唐璜)
拜伦是19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对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歌德、普希金、雨果等。鲁迅在《摩罗诗论》中也高度评价了拜伦及其文学创作。
拜伦的代表作《唐璜》(1818-1823)是一首堪比《浮士德》的讽刺性长篇叙事诗。唐璜是西班牙中世纪民间传说中的花花公子,一个做各种坏事的浪子,曾经是莫里哀和莫扎特作品中的主人公。这个著名的“登徒子”被改造成了一个英俊、优雅、善良、勇敢、聪明的贵族冒险家形象,也成为拜伦展现欧洲丰富多彩现实生活的独特媒介。诗的开头,唐璜是在“唯母养独子”“一致纵容淘气孩子”的环境中长大的。和朱莉娅约会时,被丈夫发现,互相扭打后逃跑。他在欧洲航行和逃离西班牙时,船突然遭遇风暴,发生了食人悲剧。最后,他被吹到了一个海盗岛上,他和海盗的女儿海德有着田园般的爱情。海盗发现后,把唐璜卖到土耳其奴隶市场,海德死于抑郁症。苏丹的古尔佩夏女王把他伪装成女奴带进后宫,但他以“奴隶没有爱情”为由坚决拒绝了女王,对土耳其后宫的描述也像安格尔的画一样离奇。逃出宫廷后,唐璜参加了俄罗斯苏瓦罗元帅围攻伊斯梅尔的战斗,从残忍的哥萨克刀下救出了一名10岁的少女。叶卡捷琳娜皇后视唐璜为自己的最爱,后来被派往英国,这也在传说中的英国城堡里产生了一段惊人的爱情故事。
拜伦的《唐璜》出身高贵,相貌英俊,性情温和,骑术精湛,舞姿优美。他是女人的爱神,是社会的宠儿。没有传说中的邪恶和荒谬,也没有拜伦式英雄中常见的无聊、沮丧和愤世嫉俗。相反,他充满了勇敢、乐观和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拜伦对唐璜和海德之间纯洁爱情的描述是长诗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常被提及的美好爱情之一(第二章,148节)。这首长诗赞扬了唐璜在伊斯梅尔战役中的惊人勇气。保卫国家的不屈不挠的激情,侵略者的勇猛残忍,战争的悲剧性,在拜伦的笔下都得到了生动的呈现。长诗通过惨烈的战争场面,揭示了毒害生命的侵略者的残酷本质,也歌颂了誓死保卫国家的守军的战斗骄傲(第8、83、85、15、119章)。
除了唐璜之外,还有拜伦本人作为长诗的主角,正如诗中所说:“我天生的爱在大多数事情上都起着哲学的作用,从暴君到一棵树。”正是通过这种包罗万象的讨论:从政治到哲学,从文学到风俗,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展示了欧洲广阔的社会图景,反映了拜伦深刻的认识和观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民主的战斗雄心。他说,英国首相是海盗,伦敦是魔鬼的客厅,俄罗斯帝国宫廷到处都是“一群受过教育的熊”,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被称为“杰出的刽子手”,叶卡捷琳娜被称为“大魔咒的融合者”,伊丽莎白女王是“半贞洁者”,甚至号召全欧洲的人起来“把邪恶的人从柱子上挂起来照明”!他对湖诗人诗人如索思和华兹华斯的叛教的攻击更为激动人心!
《唐璜》的故事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庄与庄和谐相处。讨论中有哲学反思和尖锐讽刺。精彩的段落令人目不暇接:《悼希腊》中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第三章,第86节),晚钟中游子思乡的描写(第三章,第18节),对海上风暴的讨论。
拜伦(1788-1824)是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称他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拜伦于1812年出版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塑造了一个憎恨和鄙视英国上流社会,骄傲而叛逆,孤独而忧郁,冷漠而痛苦的拜伦式英雄,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抒情史诗的杰作。拜伦最好的作品是长篇叙事诗《唐璜》。他与另一位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友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拜伦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曲折的故事、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优雅通俗的完美语言,说明他是一位照亮世界文坛的天才诗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