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交响乐(生活中必须听的10首交响乐)
生活中必须听的10首交响乐
1.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扼住命运的咽喉》是对这部作品最简洁有力的总结。《贝乌》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不仅表现在它雄壮的音乐旋律上,更表现在贝多芬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上!由小克勒贝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的“北舞”版本,被认为是1975年以来全世界爱乐人士最独特、最伟大的演出。它有一种速度感和平衡感,这是纯粹的性质,而不是雕刻。
2.柏辽兹的交响幻想曲-梦想家的狂野与奔放。
法国浪漫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柏辽兹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试图用音乐语言表达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使器乐的演奏更具感染力。他的《交响幻想曲》是一部被人们称赞的“标题交响曲”。丰富多彩的音乐质感和怪诞大胆的想象总是让作者想起唐代诗人李贺,他是一个怀着病态而压抑的梦想去燃烧生命热情的天才。信息网络
RR唱片公司录制的柏辽兹交响幻想曲,在爱好者中享有盛誉,有“高保真断头台”的称号。它有着巨大的动感和惊人的音效,充分展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张力,绝对值得一听!
3.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号——天地之心。
有人说李白和贝多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是他所有的作品都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宇宙境界和人的精神升华。如果你听了北九,看了李白的《日行》,你会在体会到同样的效果。你可以感受到造物主洒脱宏大的胸怀。没有这个头脑,就不可能涌现出“如云飘,如龙待”的创作灵感。
4.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来自新世界)——自强、善良、道德。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音乐学派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E小调第九交响曲《来自新世界》作为其代代相传的代表作,构思宏大,韵味流淌,音乐美无穷而积极,催人奋进。
莱昂内尔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来自新大陆)被公认为著名版本,而刘易斯·莱顿在黄金时代的录音水平也不容小觑。此外,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爱乐版本也值得推荐。
5.莫扎特第40交响曲——天真单纯的情感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纯净,充满欢乐和友谊,揭示了人类最纯真朴素的情感。第40交响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首交响曲还是通过SHE的《我不想长大》(改编自这首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有人欣赏卡尔·鲍姆在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的《第40交响曲》的版本,优美优雅,但也有人认为《富特文格勒》的版本意境独特,有一种悲苦之感。不过这两个版本的下载来源都不容易找到,不妨先听听容易找到的伯恩斯坦版本。
6.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持久感恩的责任感
勃拉姆斯是西方音乐史上与巴赫、贝多芬相媲美的音乐大师(统称为“3B”)。令很多乐评人困惑的是,勃拉姆斯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对舒适平淡的,但渗透在音乐中的悲悯的史诗性和悲剧性,甚至比贝多芬命运多舛的一生还要深刻复杂。
勃拉姆斯热爱一个人做自己的岳父克拉拉(音乐家舒曼的遗孀)的经历,从未结过婚,总给人“气急败坏,沉浸在爱情中”的感觉。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懦弱的人完成了音乐史上四部重要的交响曲,其中第一交响曲甚至被称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用心理解这首交响曲中纠错和压抑的痛苦感受,我们很容易发现他的隐忍和深深的责任感。勃拉姆斯终于理智地克制住了对克拉拉的感情。他用空把爱埋在绝望的思念里,这是一种更大的感情,来自一颗感恩的心。
20世纪上半叶,指挥家富特文格勒被公认为勃拉姆斯交响乐团的权威诠释者,录制了许多版本的《第一交响曲》,尤其是1951年的北德电台管弦乐版。
7.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宁静自然的生活心态
在西方音乐史上,许多音乐家都创作了描绘自然或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音乐。贝多芬交响曲中唯一的标题音乐《牧歌》就是最好的代表。听《牧歌》是一段很过瘾的心灵之旅,就像品味一首古老的田园诗。
第一个乐章,“初到乡村的愉悦感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恬淡轻松;第二乐章《溪边》,音乐舒缓,适合人,有着“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的精神,质朴如空;第三个乐章《村民快乐集会》,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就像“我们在花园和田野上打开你的窗户,手里拿着杯子谈论桑葚和大麻”一样简单亲切。第四乐章《风暴》,描写夏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如东坡“乌云翻墨不遮山,白雨跃舟”般明亮豪迈;第五乐章《风雨后的愉悦与感恩》,描绘的是雨后楚清的喜悦,用“夏雨初身轻,远山明”来形容最为贴切。
这是田园贝多芬交响乐中最温柔舒缓的作品。由温和的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版本被美国的TAS评为发烧卡,这是这首曲子最好的版本之一。
8.柴可夫斯基的《悲情交响曲》——命中注定的宿命感。
西方美学家常常用“美”和“崇高”两个范畴来概括艺术作品,这其实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之美是一致的。以音乐为例:莫扎特、门德尔松、亨德尔、维瓦尔第、罗西尼等人的弦乐作品给人一种行云流水、委婉含蓄的美感;相反,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充满了无尽的斗争和冲突,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种内在的音乐张力超越了作曲家个人的局限,探索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共同恐惧。
《悲情交响曲》是一部典型的“贵族”作品,描写了人生的恐怖、绝望、阴郁、压抑和悲观。当时(1893年),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老柴已经感觉到死神一直在跟着他。这种深深的绝望已经融入到这部作品中,听起来依然像是“而我孤独一人,泪如雨下”。
对于这部伟大作品的“最佳版本”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富特文格勒版、弗里克赛版、伯恩斯坦版、梅纽因版等。考虑到初学者的接受度,特别推荐1961年穆拉文斯基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
9.马勒的《大地之歌》——一个心地善良的诗人气质。
马勒是最具东方诗意特征的西方音乐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用了七首中文德语唐诗(包括李白、王维、孟浩然的作品)作为歌词,更是因为他拓宽了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转向探索人类的内在宇宙:无边无际、令人困惑的灵魂深处。
马勒的音乐有着不合逻辑的感性跳跃,暧昧晦涩的意境,独特的朦胧美感,这与中国古代诗人的感伤气质非常吻合:如果说李白和贝多芬有共同点,那么马勒和李商隐就可以跨越时间空!他们作品中的忧郁和紧张,都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压抑,因为两人都经历了太多的人生不幸。
布鲁诺·瓦尔特是马勒的学生和密友,也是公认的马勒作品的权威解释者。他多次录制《大地之歌》。感兴趣的粉丝不妨对比一下。
10.海顿第94交响曲:令人惊叹——一次不可预知的人生旅程。
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是一位性格简单开朗、亲切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的大师。他有着惊人的创造力(作品数量没有定数),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初听《第94交响曲:惊奇》时,一定会被第二乐章中段突然奏响的有力和弦惊到(据说这就是“惊奇”这个标题的由来)。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前面可能有乐趣,也可能有困难和障碍。没有人能预测人生旅途上会发生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