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培训的体验(进入新课程的体验)

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推崇的新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力点,其所体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正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认可和践行。但新课程改革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衔接?新课程改革是否达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单方面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分享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受、经验和想法,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同进步,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这些观点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经验出发。备课的时候,老师要准备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准备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他们应该做什么。

二,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如何对待学生,学生是谁,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首先要知道学生是发展的人,活泼的人,端庄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发展人有很大的潜力,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中的人意味着不成熟的人,他会有这样的缺点和缺点。老师一定要关注他,用大爱关心他。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只有年龄和知识掌握上是绝对平等的,所以老师不能随意责骂、谴责、讽刺学生。相反,他们应该改变过去强制性和生硬的教育方法,用协商和鼓舞人心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如果你同意?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等等。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过去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关心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只批评指责学习困难、思想素质差的学生。所以,课堂上只问好学生,给了好学生很多机会,而学困生却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觉得不景气,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这样的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有笨蛋,只是他在这个领域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老师给他机会,鼓励他,他就能很好地转化。

三,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学的载体。新课程是一门体验课程。一切教学都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教材写什么,讲什么。至于教材,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点是否有实用价值,学生是否愿意学,不符合学生实际。如果不适合这个班的学生,教材可以综合选择。教学实例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学习。

第四,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要求,符合国际评价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改善教师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应该在保护学生自尊自信、尊重关爱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需求,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使用鼓励和鞭策的语言,少使用简单、生硬、粗鲁和结论性的语言。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除了鼓励他们,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认识自己,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走上一段楼梯。对于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评价。教师必须以真诚、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发现和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首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要改革单纯通过笔试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倡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绪、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从学习成绩中得出结论,而应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等。一个好老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老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客观鼓励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结果,也要忽视过程。这样不仅会起到促进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评价应该是多向的、主客体互动的。评价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只有强调双方的沟通和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评价的互动是为了改变以往评价的片面性,即只有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给教师的评价。现在要强调的是,教师可以给学生评价,学生有评价教师的权利,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共同发展。此外,还要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团结协作的精神。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汇报小组意见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这样便于借鉴别人的方法和经验,促进自己的发展。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发现不足,激励自己,促进自己的发展。

第三,要有机利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评价方法和手段,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改变目前以笔试为唯一考试手段,过于注重成绩和量化的做法。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考试方法和手段,对考试结果区别对待,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考试进行评价。这样,用人文精神评价试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新一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构建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教育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学生发展中心、教师成长中心、家长交流中心、评价中心、考试中心等。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学生要爱国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具有适合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