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沙漠之星钻石(沙漠之星)

沙漠之星(沙漠之星钻石)

巴基斯坦塔尔电站航拍图

从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出发,驱车400多公里到达信德省东南部,那里有一片总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的沙漠。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风沙蹂躏的广阔矿区。现在,一座新的现代化发电站正在形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建设者们克服了常年高温大风的考验,精心打造了巴基斯坦Tar燃煤电站项目。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合作协议》的优先实施项目,巴基斯坦塔尔燃煤电站将新建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将有效缓解当地缺电现状,推动塔尔成为巴基斯坦能源中心。自2019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电建一公司在1号机组及公共系统安装施工方面稳步推进,呈现出“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的风采。

踏上勇敢的新征程,小心翼翼地出发

2019年5月19日,安徽省电力建设一公司接到中标通知,立即派出6人的勘察队踏上出国之旅。由于这是安徽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第一次在巴基斯坦建设大型电站项目,之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大家都是第一次出国,很多工作都在摸索前进。

“我们得先解决主线问题。当务之急是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点:中转站的建成投产、市场调研、Tar现场临时建设的启动对接!”该项目常务副经理沈天生说。以规划为导向,迅速梳理工作网络和信息资源,克服水土不服、斋月、安全出行限制、政局不稳等带来的困难,采取走访跟进、日常盘点等措施,积极联系当地华侨华人、同行电建兄弟、中资企业、本土企业等单位,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卡拉奇中转站的房屋租赁、生活办公硬件配置、车辆租赁、安保和服务人员招聘等工作。同时具备60人的转运功能,已完成首批入境人员转运站管理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和交底,成为项目各参建单位中第一个投入使用的转运站。

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军方出行管制严格,塔尔电站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进出口均由军方把守,人员难以进入现场。项目前期,勘察队想尽一切办法进入现场,自行租用集装箱,入住兄弟标段宿舍。实地勘察中,安徽省电力建设一公司实时保持前后局密切配合,根据勘察队发回的勘察情况,进行了临建位置图和施工图的规划,组织准备了人员、机具、材料等各种资源。

由于项目远离城市,物资匮乏,为保证物资及时供应,项目部多次走访在巴中资央企、地方企业和在建电厂,进行本地化调研,获取供应商信息,寻找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同时,项目部还引进不同地区的分包商和供应商,通过协商确保质量好、价格实惠。

现场具备临时入住条件后,项目部到达施工现场进行生活区平整、墙基等工作。随着前期充分的勘察、测量工作,项目部员工生活区在全工地所有标段首次投入使用,工期提前近一个月,受到总包、监理等管理方的好评。

高效的性能造就优秀的产品。

“就像我们可以在中国各地顺利旅行一样,但在巴基斯坦这是一种奢侈。所有旅行者必须提前60小时报告,并由军方护送往返现场。”“现场所有生产、生活物资和物资都要从卡拉奇部署到现场,距离400公里。如果一件工具暂时损坏,可能会因为不能及时购买而阻碍施工进度。”“建筑工地的所有区域都在军方的监护之下,他们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如果不提前报告,他们就不会加班。”

虽然在困难的情况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国际项目仍然要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压力。该项目总工程师邱表示,前期由于其他标段土建交接滞后,安装作业开展缓慢,项目部密切关注总承包商和土建施工单位,提前规划准备,只要交接验收符合施工条件,立即安装。

“在1号锅炉钢架吊装中,我们合理调配现场作业资源,调整作业范围和作业程序,避免了土建施工滞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据该项目热工部门负责人叶介绍,由于受磨煤机基础和塔吊基础的影响,履带吊无法到达吊装位置,无法吊装1号锅炉B5/K1-排立柱,必须投入使用塔吊。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灵活采用网格式、穿插吊装作业的方法,分区域进行验收,最终赶上土建和安全两个月的滞后期。

针对沙漠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面对循环水管回填施工,项目部积极与设计院、总包沟通,提出了回填的分层和深度的设计优化,节约成本数十万元。春节后,由于疫情原因,负责制作钢煤斗的家政工人无法进入现场。项目部在当地联系了2名华侨,迅速组织22名当地员工进场,缓解了用工荒。

据安全部部长黄德平介绍,“当地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不熟悉劳动保护用品和工具的使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项目部特别注重源头控制,选择正规劳务公司用工,聘请当地翻译和当地安全学院学生协助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每天召开巴基斯坦人员倒班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中方人员每天现场指导,对施工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动手”示范。针对当地没有特种作业人员考核认证的部门,项目部积极开展巴基斯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交底,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考核,合格注册后方可上岗。

目前1号锅炉10层钢架已通过验收,空预热器安装、循环水管制作安装、煤斗制作、全厂接地正在施工中。生产、生活、办公临时工程全部投入使用,是目前特殊时期现场唯一按时完成关键节点施工目标的单位,赢得了业主的信任。

合作共赢和谐进步

今年春节过后,随着海外疫情蔓延,项目220余名招行员工坚守在施工一线,自觉遵守“只出不进”的管理要求,加快施工进度。

为筑牢战斗和疫情防线,项目部及时启动“12345”防疫体系,围绕一条防疫主线划分两个防疫责任区,在施工生活区、办公区、工地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对中国员工、当地员工、物资运送人员和驻地军警人员采取分类、分层、分级、逐块防控措施。项目防疫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服务、物资准备、生产保障、应急响应、宣传报道5个小组,各司其职,在管理层防疫检查中得到认可。

海外项目没有国内的长,出国的人假期更长。再加上疫情,很多员工近一年都没有回国。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关心关爱,无论出行安排、接机站、生活设施等方面,都努力做好资源供应和生活保障。项目部还联动公司工会开展员工需求调查,并对36名员工家属进行电话访谈。公司工会帮助解决亲属就医、生产等问题,并对中考学生进行慰问,赢得了员工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巴基斯坦人民信仰伊斯兰教,每天祈祷五次。我们为巴基斯坦员工建造了一座清真寺,为他们提供祈祷的场所。斋月期间,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他们的体力劳动和高空作业。”工会主席张良生介绍。

“巴蒂”兄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盟友”。项目部不仅充分尊重当地员工的习俗,还通过“导师和学徒”指派中国师傅进行“一对多”的个人指导,让巴基斯坦员工尽快掌握中国标准和实用技能。每个月底,项目部根据综合安全、质量、工作热情等指标对巴基斯坦人员进行“月之星”评选,并利用站班会向优秀员工发放奖金,激励当地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高温天气下,项目部加大了对巴勒斯坦营地和食堂设施的消毒处理频次,在现场多个施工区域设置饮水点和防暑降温药品收集点,合理调整工作进度,避免高温时段施工,成为全现场用工损失最少的单位。当地劳务公司负责人Abdul Khalique说:“中国企业发自内心地关心我们,我们就像一家人。中巴友谊万岁!”

今年5月,斋月期间,项目部精心准备了大米、面条、饮料、西瓜和药品,并向约150名当地军人、当地安全部队和当地工人表示慰问。同时,项目部也鼓励全体员工和合作团队员工向多次给予安全保障的驻防部队提供帮助和慰问,感谢驻防军警为项目安全出行做出的重要贡献。

远行千里,念念不忘孩子最初的心。安徽电建一公司将坚守“智慧打造中巴经济走廊新旗舰,为中巴电能升级版贡献力量”的愿景,以塔尔煤田为基地,雕琢“沙漠之星”,助力打造“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