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天津南开区艺术公寓(天津东北角)

天津东北角(天津南开区艺术公寓)

现在的人对东北角印象最深,

大概只有东北角的书店。...

你真的不知道,

那年东北角多出名啊!

“东北角”首先在哪里?

北路、东路、北城街、

被程响东路包围的区域。

△图片来源天津老城网

"

《天津老城回忆》中的讨论:

东北角是天津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道署衙门、盐运署所在地,天津文庙也在这一带。这是昔日天津卫最繁华的地方。

东北角是天津老城区,

最著名的地名。

国电街、胡同、故宫北街、

旧城墙拆除后,城市的一边迅速繁荣起来。

"

郑德茶馆、五河商场、观音豪菜市场、北海大厦商场、天津电影院、大观茶园等。曾经是天津人熟悉的商业和娱乐场所。

在北路和东路的交叉口,

老年人,

我可能记得这里有一座尖顶似的建筑,

那是正兴德茶馆的建筑。

△正兴德茶馆内部,虽然有点暗,但图片来源见水印。

茶馆的老板是天津八大名茶之一的穆。

始建于嘉庆年间,

到民国全盛时期,

天津有三家店。

查查正兴德↓的没落

北门外,竹干巷是总公司。1926年在今天的和平路开了第一家分店,1935年在东北城角开了第二家分店。该建筑正面为圆弧形,砖混结构,两翼三层,部分四层。主楼上有一座钟楼,是上海建筑师葛洪福建造的。而主楼的西边是茶馆,南边是其他店铺。主楼外檐用大理石汉白玉装饰,内部为砖木结构,配有铜柜台。正门外的牌匾是写的,一楼营业厅的“正兴德茶馆”牌匾是吴写的。整洁优雅的营业厅,让当年进入正兴德茶社的顾客,即使不买茶,也能光顾这家店。

郑德茶馆不仅有自己的店铺,在豫、福、杭等地也有自己的茶厂,使得其茶质优价廉,深受天津人的喜爱。1994年,在马贝路拓宽工程中,主体建筑和西翼建筑被拆除,正兴德茶楼搬迁到其他地方。

正兴德茶馆旁边是五河商场。

位于正兴德茶楼主楼南侧,

位置在路的东边。

五个购物中心建于1938年,

一开始不是很大。这是一家五人合资企业。

因此,它的意思是“五河”。它曾被称为五河百货。

1970年更名为新华百货。

1980年恢复“五和”名称,

叫“五河商场”。

"

商场一楼主要经营百货、电料、针织棉织品,二楼主要经营成衣面料,三楼主要经营音响电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日顾客都聚集在这里,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20世纪90年代末,五河商场迁出,改为中式快餐店。直到2003年旧城整体拆除,才被拆除。

北马路口菜市场西侧曾经有一栋三层的建筑。

这是马贝路9号大观茶园旧址。

甄广钧先生曾在《宋泽九与大观茶园》中说:

"

大观茶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时为两层砖木结构,楼下池座一等座,楼上楼栋两侧包厢,后排二等座,楼下左右包厢,共可容纳近700名观众。大观茶园的主要股东是实业家宋泽九,武清梆子艺人崔德荣(艺名灵芝草)也投入了部分股权。茶园建成后,崔德荣第一次公开演出,赢得了几个月的上座率。

宣彤元年(1909年),改名大观新台。

作为尝试新剧表演的位置。

1909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大观新戏台举行更名后的首场演出,由王中生领衔新剧《园外园》,该剧由王中生编剧并执导。同台合作的小、万、日日红、金岳梅等黄皮、梆子等著名演员,都属于拥有大观园原班人马,也有和王中生一起来京的,吸引了大批观众。此后,王中生还在大观新舞台上表演了林文忠的《反吸烟的力量》、《潮金顶》等新剧,有力地推动了天津新剧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大观新舞台继续坚持戏曲改良,具体体现在梆子、京剧的演出上,优先选用天津人称为文明剧的新时尚剧,为文明剧提供与群众交流的场所。艺术家经常被组织起来,在贫民区等慈善组织中为买不起戏票的穷人表演志愿戏剧。

逐渐改为商业网点。

这座建筑在1994年被部分拆除。

在大观楼以西不远处,

有一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三层建筑。

这原本是国内产品打造的天津商场。

1930年改为天津电影院,

之后多次转手。

也许很多老人会记得。

电影院正门左侧有一个发电机房。

当时电力供应不足,停电时,

电影院自己发电,以免中断放映。

官方银行号,

清代天津最早的国有银行。

“官方银行号到了,快点下车!”

当时,电车在东北角设站。

每天听列车长用天津话喊得那么大声!

历史的东北角也被称为官方银行,

这是一个文化、金融和商业繁荣和集中的地方。

△右边的楼是官方银行号。

为什么东北角也叫官银?

就像劝导店、百货公司和小白楼一样,

用繁华的地标来代表一个地区。

作为银行的官方银行号,

它不会存在很长时间,

作为地名的官方银行号,

20世纪80年代以前深入人心。

"

这家官方银行的初始资本为100万银元,是一家省级政府运营的金融银行,可以代表国家发行纸币。同时经营直隶国库,资助行政费用,与西方国家金融业交流,调节市场。

1903年4月1日,直隶官方银行开业。

这一时间比北京设立账户银行的时间还短,

也就是说,央行必须提前半年。

智冠银行开业后,

天津的各种工商企业都在官方银行开户,

存取银元。

"

官方银行也发行印有北洋天津银行和李鸿章头像的纸币。1907年4月,官银在其东侧附设门面,开设姬伯储蓄银行,经营存款业务,吸收社会热钱。

天津当时是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

官方银行提倡民间储蓄,

开创了私人理财的先河,

吸引了大量金门人开户,

大大提高了官银在民间的知名度。

官方银行旁边曾经有一个菜市场,

关昊菜市场,

清朝末年,这里已经是一个大规模的菜市场。

1913年,

建造一个有木制天花板和固定房屋的市场,

直到2003年被拆除,

它一直是天津最著名的蔬菜市场之一。

"

1913年,摆摊设点,形成小巷,俗称“蔡氏街”。1983年,正式更名为“观音蔡氏街”。节日期间,附近居民会提前在菜市场排队购买花生、瓜子、核桃、糖果棒等定量年货。用副食书,这是一种让一代人印象深刻的年味。

△图片来源天津老城网

1906年,

比利时电灯电车公司

第一条电车线路开通了,

设置“官方银行站”,

这个地名一直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

直到古文化街建成,

东北角的新华书店已经成为天津最大的书店。

“官方银行号”这个词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淡化。

但是住在这里的老人,

当有人问他家住在哪里时,

他会像家里的长辈一样,

用纯正的天津话回答:“在官方银行。”

△根据原址翻新的官方银行号

依然繁荣的东北角

首先东北角的书店,还是比较强的↓

△看到那个模糊的新华书店了吗?它是当时天津最大的书店。

你一定是转了古文化街↓

△图像来源见水印

你一定要去买文具袜的胡同↓

也有熙熙攘攘的现代化商场↓

看看现在的耳多眼↓头店

去正兴德买茶叶,去五河买针线脑,

去绸缎店和行胜买新鞋新衣服,

去袁中立吃他们著名的三鲜面...

这大概是东北角人最深的记忆。

话题讨论

你曾经住在东北角吗?

还是对东北角有什么回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