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庚金杯(2021中国杯报名时间)南方周末2018-04-05 11:17:31
2017年7月17日,“中国杯”总决赛在广东惠州华罗庚中学举行。(视觉中国/地图)
(本文首次发表于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3月的最后一天,广州千人“秘密考试”宣布新赛季“初中”正式开始。
但一个多月前的一则通知,却在决赛前夕叫停了“中国杯”最重要的垫脚石——“小升初”。
一个多月前,一纸通知在决赛前夕的关键时刻叫停了华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下简称“华杯”)。至于什么时候批准重启,大赛创始成员之一的中国杯组委会副主任陈德全并不知情。
“中国杯”创办于1986年。由多方发起,以纪念数学家华。目前是全国含金量最高的小学数学竞赛之一。
按照原定计划,2018年3月10日将有200多支队伍参加决赛。周末,据“中国杯”通报的参赛单位统计,南方记者发现,这些参赛队伍90%来自当地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
2月以来,教育部连续发文,四部门联合发布“史上最严减负令”规范义务教育竞赛活动,奥运首当其冲。在随后的全国会议上,相关话题贯穿了整个会议。
在中国杯宣布停赛半个月后,另一所小学的奥林匹克杯希望杯也停赛了。截至3月底,广为人知的小学知名奥运杯几乎全军覆没。
举办了32年的“中国杯”,原本是为了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从历年的获奖名单中不难发现,很多顶尖选手都去了国际名校学习,也有人以数学研究为职业。但近十几年来,在“初高中分离”、“名校办私塾”、“小学减负”的大背景下,“初中”的竞争日趋激烈,校外培训市场爆发式增长。其中,以中国杯为代表的奥运会逐渐被攻击和异化。
奥运会已经暂停,但奥运会并没有离开:3月31日,在广州的一场“初中生秘密考试”中,考生反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数学比中的难,很多问题都与奥运会有关。没有参加过奥运会训练的学生很难应付这样的试卷。
随着“小升初”进入招生季,持续的“闪电风暴”将给今年这场“暗战”带来哪些变化?
4000多万人参加了比赛。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和管理基础教育竞赛挂牌、命名、表彰活动的公告》。公告要求,基础教育领域现有的所有竞赛、挂牌、命名、表彰活动,应按管理权限重新核定。
陈德泉说,公告发布后,组委会召开会议,决定在教育部重新批准前暂停比赛。据他介绍,各地参与单位也分别向当地教育部门上报了申请审批材料,目前部分地区已收到当地审批回复。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唐对此表示赞同。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中国杯”影响较大,是组委会主动暂停决赛,决赛距离文件发布时间最近,应该率先执行。
中国不同地区的小学有不同版本的四大奥运会,但每一个版本的“四大”都少不了中国杯。
“中国杯”每年举办一次,决赛稳定在7月,而决赛时间在3月。决赛队伍所在区域,全市组织考试、评卷、评奖,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肖透露,今年全国报名总人数约50万人。
官网信息显示,本届中国杯主办方包括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儿童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儿童报前身)、中国优化规律总体规划规律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双法研究会”)、Sina.com、中国产业合作协会等单位。
组委会成员多来自上述主办方,唐来自中国产业合作协会,肖承云为中国少儿新闻出版协会原副总经理,陈德泉为中国杯组委会副主任、双法学研究会原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目前,中国杯组委会副主任中,、许还担任“双法研究会”理事,他们与陈德全都是华的弟子。
南方记者注意到,“双法研究会”是中国杯、希望杯的承办单位。该研究会由华本人于1981年发起并担任首任会长,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协。此外,组委会中还有华的家属。
由此可见中国杯在数学竞赛领域的权威性。
陈德全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华参加学生活动。1985年华去世后,《中国青年报》提出举办以华名字命名的数学杯的想法。
官方数据显示,自中国杯举办以来,已有4000多万儿童参加了比赛。
由于不收取学生费用,“中国杯”初期资金短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教育委员会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社会企业捐赠奖品。第四届“中国杯”决赛举办的时候,出现了决赛开始就没有足够的钱买奖品的情况。
(梁/图)
走进应试教育的怪圈
直到2011年总决赛在广东惠州华罗庚中学永久落户,“中国杯”的经费问题才得到妥善解决。他们合作的方式是惠州为中国杯决赛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组委会为惠州的教师提供培训资源。肖承云透露,目前惠州已在全市普及“中国杯”,报名人数达19万人。
陈德全表示,此外,“中国杯”还没有与任何学校和培训机构达成任何合作,培训机构参赛时仍需提交当地教育部门的批准文件。
但《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与培训机构的联系是中国杯进入应试教育怪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本地比赛舞台为例,各地的“中国杯”由赛区管委会组织。参赛队伍超过3支的城市,可向组委会办公室申请成立赛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单位一般由市级数学学会、“双法学研究会”、教育学会、青少年宫等组成。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组委会任命,参赛队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管理委员会成员共同协商赛区竞赛安排。组委会办公室提供“中国杯”试卷,统一安排各级比赛,管理委员会组织决赛、评卷、颁奖。
由于培训机构在前述队伍中所占比例极高,培训机构在赛区管理委员会中也有相应的比例,这些机构在区域比赛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正是在培训机构,一年前的成都中国杯决赛发生了放题事件,为学生赛前背题打开了死角。据媒体报道,当年成都赛区决出的331个一等奖出现在成都市管委多个成员单位,占比超过80%。
除了“中国杯”,组委会还举办了国际精英赛和“中国杯”冬令营、夏令营。
唐解释说,国际经典赛是中国杯的延伸和拓展,参赛选手要经过中国杯预选赛。由于港澳台的介入,今年的国际经典赛并未停赛,将于今年8月举行。
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事业部管理委员会。通过“游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寒暑假参加讲座和考试。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决赛和国际精英赛。“每个队进入决赛的学生人数有限,冬令营和夏令营也为学生提供了进入决赛的途径。”唐对说道。
据了解,在2018年“中国杯”冬令营活动中,设置了哈尔滨、深圳、杭州等7个营地,进行了5天的教学、考试和试题讲解。学生必须支付2000元至3200元不等的费用,包括住宿、教师授课等项目。在冬令营测试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可以直接晋级第七届国际经典赛。
周末,南方记者接触到参加冬令营的学生,说他们的活动是“每天刷题8小时”,相当于一次超短期的训练。
短期训练正是陈德全声称反对的。
部分地区培训机构会在中国杯开赛前推出60天的短训班、优秀培训班等专项培训班,重点复习知识点和算法。本届中国杯预赛开始前两个月,新东方苏州学校为参赛学生推出“竞赛培训班”课程,7节课,每节2小时,收费980元。
陈德全表示,组委会将拒绝参加短期培训班,但实际上组委会并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一一把关。肖开利表示,近年来,组委会控制了各地参会人数,同时尝试成立省级管理委员会,对参会单位违规行为进行审查。
他们之间的另一个联系在于训练教练。
根据组委会要求,报名时参赛单位应保证教练两人以上。无教练员的单位可选派教师参加培训班并取得“中国杯”教练员证书。
根据中国杯举办的2017年蔻驰培训班资料,每人培训费2880元。陈德全表示,由于各地经济、教育水平不同,组委会还将为边远贫困地区提供培训师资。
肖承云透露,到目前为止,中国杯已经培养了2000多名教练。
此外,唐介绍,陈德全、肖承云等人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中国杯青少年数学教育发展中心”的公司,该公司涉及中国杯组委会办公室的运营。主要销售“中国杯”培训教材,并销售洗漱用品、纪念t恤等。决赛的参与者。“所有股东都签字了,公司的利润永远不会分红,全部用于职业发展。”
《华奥双一》
“中国杯”暂停后,《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顺天府超常教育培训中心、新东方(望京校区)等多家北京培训机构。,均表示不再开设竞赛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并申请退款。
目前新东方(望京校区)的数学培训班只开设高级班,“比课堂上的内容难一点,远没有奥运会难”。
每两年交替举办的“中国杯”决赛/精英赛在7/8月举行,当年的证书只能作为以后深造的依据。也就是说,今年停赛的“中国杯”决赛对今年的“初中”没有影响,而精英赛照常进行。
“我儿子三次获得‘中国杯’一等奖,但最后都没有用。他以成绩考上了中学,但他的训练提高了他的成绩。”成都家长秦敏(化名)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儿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秦敏和丈夫就系统地调研了成都的中学,研究招生政策。要想进入成都最好的私立中学,最保险的是“华奥双一”,即“中国杯”和奥运会一等奖都拿,这“太厉害了”。
不报培训班的家长往往会遭受巨大的落差。
我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参加培训班。后来,他失去了他最喜欢的小学。上海儿童文学作家肖平觉得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其他孩子都带着厚厚的简历,穆洋的简历平平淡淡。”小平回忆道。
小平根据儿子在沐阳小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故事,写了一部儿童新闻短片《沐阳学校实录》,于2016年出版。书中记录了儿子参加培训班和“小升初”时的择校故事。
“我们知道的培训班都报了,能参加的比赛一个都没落下。”另一位上海家长程晓峰干脆让儿子参加所有可以报名的课外比赛。原因和所有焦虑的家长一样,“多一张证明,多一份保障”。
结果,小学五年级,儿子拿到了20多张奖状。“每天不是训练就是考试,有时候一天要考好几次”。
“教育培训本来应该是对教育的一种支持和补充,但现在,却反过来绑架了家长和学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晓鹏评论说:“如果班里的孩子都去培训,考试的证书可能有用,家长会很着急。”
3月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中小学生减负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时间“领跑”全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现状”调查显示,2015年,小学生工作时间超过66%,初中生工作时间超过78%。在2012年的PISA测试中,学生报告每周平均课外学习时间为13.8小时,位居世界第一。王晓鹏称之为“自我教育”的课后辅导。
为儿子制作“小升初”简历时,程晓峰用两页纸写满了获奖证书。儿子进中学后,所有的证件都堆进了储藏室。“这是上学的敲门砖,过了那个阶段就没用了。”
这个垫脚石是怎么敲门的?
2017年7月17日,“中国杯”总决赛开幕式上,南京分公司总裁孙凯将流动金杯交还给组委会副主任计雷。(视觉中国/地图)
择校与“秘密考试”
3月3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开放日,早上不到8点,家长和孩子就来交简历了。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的简历会被埋没。他们还带了两份,一份给学校保安办公室,一份给招生老师。
据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计划招收6个班约200名学生,根据往年数据,可招收80名特长生。
把简历交到招生老师手里后,家长们就一直围在旁边,看着招生老师用自己的眼睛打开简历,听着询问信息。
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很多简历都是用铜版纸打印,装帧精美。在招生的时候,老师会翻看学生的简历,成绩、获奖证书、身体素质是主要检查的内容。“美德少年”、“三好学生”和竞赛奖项是老师和家长谈论最多的。
对于“中国杯”在招生中的作用,该校一位招生负责人表示,这些奖项不会作为考核学生的明确指标,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获奖的学生自然会更有竞争力。
在广州,私立学校的开放日今年被禁止接收简历、考试和面试。密集的校园开放日会在4月份开始,但其实很多小开放日在4月份之前就已经低调举办了。据南方日报报道,3月31日,广州逆风举行千人“秘密测试”,甚至宣布“小升初”新赛季的激烈角逐开始。
为了参加广州六中珠江中学的“秘密考试”,家长们要经过长达一年的流程,查看各种秘密号,简历也交给门卫,而部分家长则由培训机构推荐参加考试。据家长说,这不是第一批考试。“去年年底和学期初选出了最好的”。
有些私立学校有“秘密考试”,连培训机构都直接负责。程晓峰说,“有些培训机构不公开说话,但实际上与学校有直接联系”。以沐阳为例。他在“小晋升”之初的简历也被培训机构送到了学校。
各种“秘密考试”的消息在不同的家长群和论坛传播。在论坛文化日渐式微的当下,各地的“小升初”论坛异常活跃,出于保密考虑,充斥着“黑话”。在这里,已经代号为“秘密测试”的还有另一个代号——“MK”。
无论是北京还是广州,《南方周末》记者都看到不少初中多次公开宣称,奥运会等竞赛成绩不与招生挂钩,也没有与培训机构合作。然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证书和奖项仍然是简历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广州某民办初中的报名页面,接受上传各类证书,建议“选择重要或有说服力的奖项”。其中,“重要奖项”包括但不限于奥运会、英语竞赛,甚至培训机构的统一排名。
就在上述千人“秘密考试”前一周,3月23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基础教育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赵琪表示,以往整顿民办学校“密考”时,往往受限于取证难度。今年要求民办学校将面试方式、计划和问题提交当地教育部门备案,以便下一步取证。
虽然地方教育部门有明确规定,但不允许提前组织知识型统一考试。但是私立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可以从不同地区招生,择优录取。除了学生,民办学校还凭借资本优势招聘高薪优秀教师,这是近年来义务教育分化明显的重要原因。
“家长普遍担心,受教育程度意味着孩子教育的起跑线。”王晓鹏说:“义务教育是全民的,是公民最基本的教育,不应该是选择性的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关键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竞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