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失眠去药店买什么药(助眠药)

助眠剂(失眠去药店买什么药)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受访者在过去一个月内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10% ~ 15%的成年人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了解治疗失眠的药物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一、可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

人体内与睡眠和觉醒有关的物质:

1.促进睡眠的物质包括:-氨基丁酸、褪黑素等。

2.促醒物质包括组胺、血清素、食欲素等。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常用的药物有:

1.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埃斯莫那唑(苯二氮卓类)、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非苯二氮卓类)。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缓释片、拉美替丁、阿戈美拉汀;

3.组胺H1受体拮抗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

4.食欲素受体拮抗剂:Suvoreisen等。

二、失眠药物的选择策略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疗指南(2017年版)》中推荐的选药策略如下:

三.非苯二氮卓类中含氮药物的差异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ZDs):通过选择性激活氨基丁酸受体A亚单位(GABAA)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1.常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区别

2.为什么推荐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首选?

第一,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的风险低于苯二氮卓类;

二是肌无力的作用小于苯二氮卓类(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

第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半衰期小于等于6小时,第二天残留作用小,一般不会引起白天嗜睡。

3.请记住以下四点:

第一,扎来普隆半衰期短(1小时),只能用于睡眠困难的患者;

二、唑吡坦:梦游的发生率(开车、做饭、吃饭等。)高,建议用于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原药品说明书);

三、右佐匹克隆与佐匹克隆的区别:右佐匹克隆疗效与佐匹克隆相当,不良反应少于佐匹克隆;

第四,佐匹克隆可以通过唾液分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苦味。

四.苯二氮卓类之间的差异

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通过非选择性激活氨基丁酸受体a发挥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1.苯二氮卓类的区别

苯二氮卓类药物:有抗焦虑作用,有焦虑的患者可以选择苯二氮卓类药物。

三唑仑是唯一的短半衰期药物,因其成瘾性和逆行性遗忘发生率高,已被列为中国精神类药物。

替马西泮:美国指南推荐的药物没有在中国上市,半衰期为9小时。

2.老年人为什么避免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一是有明显的肌肉松弛作用,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第二,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3个月)与认知障碍有关;

3.记住三点

一是半衰期长,第二天残留效果明显,导致白天嗜睡;

二是具有呼吸抑制作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禁用;

第三,容易出现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动词 (verb的缩写)褪黑素激动剂之间的差异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褪黑素受体(MT1和MT2受体)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1.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之间的差异

褪黑素主要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和昼夜节律紊乱性睡眠障碍。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是独立的,不会产生戒断症状。

2.为什么不推荐褪黑素片?

现有证据不支持褪黑素治疗失眠的疗效,国内外指南也不推荐普通褪黑素片作为催眠药。

可能的原因有:

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途径为松果体→褪黑素→大脑→肝脏。

外源性褪黑素的吸收过程是胃肠道→肝脏→大脑。

褪黑素有首过效应。口服褪黑素后,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只有少量起作用。而且褪黑素半衰期短(约40分钟),维持时间短。

美替丁和阿戈美拉汀:它们比褪黑素半衰期长,对褪黑素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可用于治疗失眠。

3.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

胍丁胺是褪黑素受体(MT1和MT2受体)的激动剂和5-HT2C受体的拮抗剂。因此,它同时具有抗抑郁和催眠作用。

特别提醒:

Amerasidine可以增加转氨酶,据报道,这种酶在上市后会导致肝功能衰竭。

Amerasidine只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

不及物动词抗抑郁药的区别

治疗失眠的抗抑郁药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1.常用抗抑郁药的区别

2.常用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多塞平: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具有抗胆碱能、抗组胺和1受体阻断作用。

小剂量多塞平主要起抗组胺作用。

抗抑郁药的剂量为75-150毫克/天,失眠的剂量为3-6毫克。

米氮平、曲唑酮:

可拮抗组胺H1受体,降低组胺的唤醒作用。

特别提醒:

多塞平、米氮平、曲唑酮均有1受体阻滞作用,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七、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食欲素又称下丘脑分泌素,具有唤醒功能。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阻断食欲素和食欲素受体的结合,可用于治疗失眠和睡眠障碍。

苏利森可以同时阻断食欲素A和食欲素B受体。能显著改善入睡和睡眠维持(包括夜间最后三分之一)。

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