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吴茱萸治胃病太神了(制吴茱萸)

吴茱萸的制备(吴茱萸治疗胃病很神奇)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针灸等中医康复疗法因其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和康复治疗。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对传染病的防治有很好的作用。

中国针灸学会《关于针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的指导意见(第二版)》提出,根据发病演变规律,将针灸干预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恢复期三个阶段,鼓励患者在针灸专业人员指导下,自行或借助器械进行针灸治疗、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以辅助疾病治疗,帮助身心康复。

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肺康复委员会与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肺部疾病分会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医康复专家共识(第一版)》中(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推荐运动训练、针灸、穴位按摩、经络按摩、刮痧拔罐等中医康复疗法用于轻度、普通、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种简单的艾灸贴敷疗法。

1.什么是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即穴位贴敷,是艾灸的一种,是指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共同作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不经过消化道,很少被肝脏代谢,不仅可以保留更多的活性成分,还可以减少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西医的透皮给药技术颇为相似。

2.疫情期间适合贴的穴位有哪些?

根据专家的共识,推荐七个适合贴敷的穴位,包括天突、大椎、舒菲、定川、高中、风龙等。

三、如何取穴?

天图

在前颈部、胸骨上窝中心和前中线。

大椎

在脊柱区,在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后正中线上。

飞宇

在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下,后中线开1.5英寸。

哮喘停止

在脊柱区,将第7颈椎的下棘突水平放平,在后中线旁开0.5英寸。

(身体的)重要器官

在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中线开放3英寸。

钟山

在胸部,第四肋间隙水平,在前中线。

丰隆

在小腿外侧,外侧踝尖上方8英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4.如何申请?

1.准备中药饮片

专家一致推荐白附子、阿莎丽、川芎、吴茱萸四味中药。

2.选择和鉴别中草药

白附子

正品产地为河南省盂县。

制得的白附子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厚片,外皮浅褐色,切面黄色,味微刺痛。

细辛

北细辛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首尔细辛产于辽宁东南部;北细辛的道地产地是陕西。

细辛多为不规则段,根不规则、圆,外皮有时呈环状节,呈灰棕色。根面灰黄色,薄,光滑或纵向起皱。切面为黄白色或白色,有刺鼻、辛辣气味和刺痛感。最好有多色灰黄色的根和麻辣的麻舌。

川芎的根茎

真正的产地是四川的都江堰、郫县、彭州。

川芎为不规则厚片,外皮皱缩,黄褐色。切面为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分散的黄棕色油斑,呈波浪状的圆形线条或多边形线条。质地坚硬,伴有浓郁的香气,口感苦辣,但余味微甜。

吴茱萸

正品产地有江西瑞昌、湖北阳新、贵州铜仁、湖南新晃等地。

吴茱萸表面呈褐色至深褐色,多为球形或五边形扁圆形,表面粗糙,有许多突起或凹陷的油斑。顶部有五角星形裂缝,底部有黄色绒毛的茎。横切面可见五室子房,每室有淡黄色种子。质地硬脆,辛辣苦涩。品质好的吴茱萸饱满,棕褐色,芳香四溢。

3.制作药糕

第一步:将白附子、阿莎丽、川芎、吴茱萸等粉碎。用合适的工具磨成细粉。

第二步:在研好的药粉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白酒、黄酒、姜汁、蜂蜜或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药饼。

应用它。

消毒:上药前,对穴位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膏药:将准备好的药饼直接贴在穴位上,然后贴上医用胶布固定;或者先把药放在医用胶带的粘合面中央,然后贴在穴位上。

应用频率:根据专家共识,应用时间为6 ~ 8小时,每7 ~ 10天一次。敏感的人可以适当减少申请时间。

5.有关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适用于轻、中、恢复期疾病患者(重症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出院),重、危重症患者不推荐贴敷疗法。

孕妇、咯血、皮肤溃烂、皮肤过敏、疤痕体质者禁用。

注意局部防水,用药后观察皮肤反应。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潮红、轻微瘙痒、灼热感、疼痛、轻微发红、轻度水泡等是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出现皮肤红斑、水疱、瘙痒或全身皮肤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

1.、、陈。中医康复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共识(第一版)。在…里

医学。http://kns . CNKI . net/kcms/detail/41 . 1411 . r . 20200306 . 1315 . 006 . html .

2.王华刘宝燕。针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的指导意见(第二版)。中国针灸。https://doi.org/10.13703/J.0255-29320302-K009.

3.王富春,马铁明。针灸方法论。第四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梁、。针灸。第四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程凯解杰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术详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6.,黄。《中国临床药物词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18。

7.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词典:第一卷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