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的起源(粽子的起源是否与屈原有关)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的端午节了。作为法定节日之一,端午节也相当隆重。各大超市开始通过节日噱头疯狂打折降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粽子!
端午节第五天吃粽子是中国一种常见的民俗。粽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食物。这种食物用糯米填满,用芦苇叶、荷叶或艾叶包裹。它尝起来又甜又香。如今,在中国的每个端午节,粽子都会大量出售,即使是在平时。大家都喜欢吃粽子,但是说到粽子的起源,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来谈谈粽子的起源。
屈原画像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目睹了楚国的灭亡。在国家灭亡的时候,屈原用一块大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自尽于。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杀。人们非常钦佩屈原。为了不让汨罗江的鱼虾伤到屈原的身体,人们把米放进竹筒里,吸引鱼虾来吃。之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把竹筒饭丢进河里。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桶装粽子的由来。
后来汉朝建武时期,一个长沙人的做了一个关于屈原的梦,屈原对他说:“你牺牲的东西都被河里的龙偷走了,然后你可以用艾叶包起来,绑上五色丝线。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从此,人们开始用艾叶包粽子,然后逐渐发展到用芦苇叶和荷叶包粽子,直到今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的样式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包九子粽子以求好运。九子粽子是粽子的一种。顾名思义,九子粽子就是一串九个粽子。这九个粽子有大有小,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它们形状不同,非常漂亮。九个粽子用九种颜色的丝线绑在一起,色彩鲜艳。一般来说,这种粽子是用来给亲戚朋友送礼物的,比如妈妈给已婚女儿,婆婆给已婚夫妇。因为“粽子”的谐音是“中子”,所以九子粽子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到现在,粽子的口味也多种多样,以至于引发了“甜咸大战”。然而,在边肖看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口味,那么为什么要为这些小事争论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