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园七大新规(北京市教委发布七大校园)
继续实施相对封闭的校园管理,继续加强对教师、学生、员工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刚刚,北京市教委发布了7条校园新规。市教委发言人李毅表示,根据北京市整体防控要求和疫情发展形势,学校内部所有防控措施必须严格落实。
七项“新规定”是:
1.继续实行相对封闭的校园管理。
严格校园出入管理,所有教师、学生、员工在入校时都会核对身份、检查体温,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校。
在校期间,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实现闭环管理,校园内设置“1米米”,保持社交距离,安排课间、就餐、上厕所、户外活动等。当高峰出现在错误的时间,使得学习和生活空相对固定,彼此联系密切的人可以在线追踪信息资源。
2.继续加强对教师、学生、员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坚持“晨午晚检”“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坚持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和共同生活的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暴露信息报告制度。
特别建议有考生的家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郊游活动,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在入学考试前的关键期尽量保持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
3.继续科学佩戴口罩。
在校园里,包括上课的时候,要一直戴着口罩。不聚集、不保持社交距离,不得在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中佩戴口罩。
校门服务员、保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4.继续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手卫生措施。
进食前、排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后、使用运动器材或电脑等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眼睛等“易感”部位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
5.加强办公室、教学场所、实验室的清洁消毒。
除特殊天气情况外,教室和办公室应全天开窗通风。公共设施需要日常消毒,主要是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由人共用的设备。
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增加门把手、桌椅、平台、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6.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保持食堂环境整洁,每天定期对餐桌、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记录。
保存食品样品,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时间和程序,建立就餐和消毒管理台帐。
学生应在错峰用餐,用餐开始前半小时完成餐位桌椅、地板和空空气的消毒,并通风。排队吃饭时,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遵循分时、错峰、单向就餐的原则,避免聚在一起面对面吃饭,避免交谈。
用餐者应做好餐后的清洁、分类和垃圾投放工作。
7.进一步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管理
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天早、午、晚测量所有食堂工作人员体温,做好登记。
严格按照食品操作规范操作,全程佩戴口罩、工作服、帽子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和工作服、帽子整洁。
饭前饭后和接触垃圾后要认真洗手。
严禁外人进入厨房。接机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并在食堂外保持一定距离进行验收。
工作时禁止聚集聊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参加下班后的聚集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