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穆斯林不吃猪肉(为什么穆斯林不吃猪肉?)
出自:大象协会
穆斯林不吃猪肉。真的是因为猪肉不干净吗?同样禁食猪肉的犹太教,为何对“恶心”的蝗虫宽容?为什么中国穆斯林比沙特和伊朗的穆斯林更讨厌猪肉?从科学角度质疑宗教禁忌合适吗?
为什么穆斯林不吃猪肉,恐怕是每个汉族人一直好奇的问题,但大多数人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尤其是在中国人普遍缺乏教育的时代,普通穆斯林只能说这是《古兰经》的明文规定,并不清楚为什么。因此,禁食猪肉很容易让汉族人自动做出各种离奇的猜测。
穆斯林学者马健可能是国内第一个给出详细权威答案的人。1951年3月20日,马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一文。除了详细介绍《古兰经》的相关解释外,他还从现代人的角度解释了《古兰经》的规定:猪是最不卫生的牲畜,容易感染寄生虫和各种疾病。
马健和他的团队独立翻译出版了伊斯兰经典《古兰经》的中文版
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马健先生的文章传播范围非常有限,对于今天一些特别热爱科学的人来说,马健先生为数不多的合理解释显然不能满足他们。
迫于压力,在马健教授的基础上,不断有更新的新解读版本,试图尽可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猪肉是不洁食品。但是这些努力对于认真相爱的人来说几乎是无效的,基本上每一个解读版本都会被一一反驳——你的解释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那些肮脏不干净的动物】
犹太教还认为猪是脏的,禁止吃。三大一神教中,只有基督教没有禁猪肉的要求,这可能与圣保罗(约公元3-67年)有关——基督教从一个犹太教派变成了世界性的宗教,被视为《新约》主要作者的圣保罗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明确反对以食物禁忌的要求来提高信仰门槛,只要求信徒不要吃被勒死的动物和鲜血。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吃猪肉,像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这样一个特别古老的教派相当自律。像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一样,他们认为猪肉不干净,而且很快。
在《古兰经》中,提到猪肉,只有一句话:“只有你被禁止吃死去的动物、血、猪肉和以真主的名义杀死的动物”,而在《旧约》中,猪为什么不干净还有另一种解释:所有蹄被分成两块并反刍的动物都可以吃它们,“猪与你不干净是因为它们的蹄被分成两块但它们不反刍。”
《古兰经》原文及其翻译
但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远不止猪肉,其中犹太教最为详细。摩西五旬节的第三部分,利未记,有一长串。有些名字今天还没有,包括所有的猫、狗、啮齿动物和各种奇怪的爬行动物。此外,马、骆驼和兔子不能吃——只有牛和兔子可以被陆地动物吃。
从屠宰动物的禁忌规则来看,如不流血、不吃死动物、不吃淋巴结较多的组织、不吃猛兽猛禽的肉等,各种宗教的饮食禁忌确实有基于清洁卫生考虑的古朴。但这种“不纯”不仅仅是从现代人的科学角度出发,还带有很强的感官或道德评价色彩。
最直接的类比就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对广东人最爱吃的食物的看法——蛇、老鼠、狸猫、穿山甲等野生野味,蜈蚣、蝗虫、蚕蛹等昆虫,尤其是多肉的牙齿(特殊方式培育的蛆),对北方人来说是恶心肮脏的食物,想想就觉得毛。今天很多科普文章也认为这些动物因为寄生虫和微生物而不干净、危险。
广东餐厅墙上的蛇肉菜单
人们对我们不常吃的动物的感受基本相似。很少在环境中遇到青蛙、乌龟、乌龟、蛇等动物(更不用说各种爬行动物)的人,会本能地觉得这些“丑陋”的东西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厌恶感,而猫、狗、海豚等既漂亮又可爱的动物则会让人觉得残忍,难以激起食欲。
如果是“我们”经常吃的动物,感情上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博物学家型的广东食客,看到奇怪的动物,大多会流口水,眼睛发光。比如禁食清单最长、最详细的犹太教,其实在《利未记》中就指出,各种蝗虫及其甲虫亲属都是可以食用的——这一点现代都市人很难理解,但在蝗虫多发的地区,蝗虫却是各地祖先普遍接受的食物。
也许猪是因为外表最受歧视的动物。即使把猪作为它的肉源区,也被认为是又蠢又丑又脏(其实猪的智商远高于牛羊,连猫狗都比它们笨,喜欢滚泥巴是因为没有汗腺散热不了)。如果不是重要的肉源,更容易上升到道德规训层面上的丑和不洁的象征。
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圈地运动后,一些地区逐渐转变为适合集约放牧的牧场,没有森林植被的环境不适合养猪。猪被羊取代后,很快就被视为不洁动物,对猪的排斥甚至比犹太人和穆斯林还要严重。然而,土豆进入英国后,猪慢慢恢复了名声,因为猪非常适合在土豆收获后用鼻子在地里挖掘和翻找食物。
[宗教禁止和妥协]
猪虽然不产奶,皮毛用处不大,但却是大型牲畜中产肉效率最高的——等量饲料的产肉比是牛的5倍,简直就是给人类提供动物蛋白的专属天使。在大多数不忌讳猪肉的地区,猪肉是最重要的肉类来源。
野猪(左)与家猪颅骨的比较
中东是人类最早驯化猪的地区。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开始养猪。东地中海新时代古村落遗址直到两河流域出土了大量猪骨,显示了从野猪到家猪的驯化过程。然而,早在旧约(写于14-5世纪)诞生之前,猪就开始逐渐退出这些地区的重要牲畜。
一些人类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在新石器时代的近东和中东,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水资源非常适合喜阴的猪居住,因此猪将成为重要的肉类供应商。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中东的林区逐渐退化为耕地、草原和沙漠。因为猪不会反刍,消化草料的能力远不如牛羊,所以产肉率大大降低,养猪越来越不划算。
另外,猪和人一样是杂食动物。土地荒漠化后,猪与人争夺食物是不可避免的。与能提供畜力和产奶量的牛不同,在自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养猪不仅没用,而且有害。
在犹太教兴起的时代,以色列的养猪业早已衰落,当地居民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牛羊。牛羊是反刍动物,所以“反刍”成了一种可食用的符号。
反刍动物的胃。反刍是指动物把胃里的食物反哺到嘴里再咀嚼的行为。胃需要分成多个胃腔,主要出现在哺乳动物无尾目的一些食草动物身上。
《旧约》中对猪肉的排斥看似多余,其实不然。如果宗教要在一个地区有效传播,就不应该与当地习俗相冲突;相反,它应该被归类为教条。“反刍+分蹄”的公式并没有强加给信徒,而是将后者既有的饮食习惯制度化、神圣化——除了猪,犹太教还禁止塘鹅、鸬鹚等海鸟,当时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以色列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这些动物。
在伊斯兰教诞生的地区,气候和自然条件不如以色列适合养猪——不难想象,这样的地区的猪在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很容易沦为蛇、老鼠和狸猫的地位——这就是英国人曾经少吃猪肉后对猪的认知状况。
蝗虫及其近亲昆虫,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被当作食物来对待是相当不舒服的,尤其是它们的“烹饪”方法,无论是来自北非还是东亚,都缺乏基本的重视,但在《旧约》中却专门被列为网开一面,因为它们在当时还是人们经常吃的食物,而蝗虫显然比水生动物中那些没有鳍和鳞的奇怪生物要亲切得多。
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在西亚影响最广的祆教(又称明教、祆教)也有不吃猪肉的规定。历史上,从北非、地中海东部到中亚广泛传播的宗教中,不吃猪肉的禁忌与其说是相互影响,不如说是对当地习惯观念的确认和强化。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对骆驼肉的不同态度也可以解释,饮食禁忌更多的是与地域习俗而非宗教有关:由于饮食行为与牛羊非常相似,所以古代以色列人将骆驼误认为反刍动物,但其繁殖力较慢,通常被用作沙漠坐骑而非肉类来源。所以《旧约》中规定食用动物的特征时,除了反刍外,还故意加上“蹄裂”来排除。
与以色列不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完全处于沙漠之中。骆驼不仅是重要的骑行工具,也是沙漠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骑行的时候可以宰杀它们,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饥饿感。因此,《古兰经》没有将骆驼列为禁食的肉类。
沙特美食-骆驼肉手工米饭
伊斯兰教的经典传播边界清晰勾勒出猪肉禁忌与地域的关系——在非洲,干燥的北非被迅速伊斯兰化,但在适合养猪的撒哈拉以南地区,伊斯兰教很难占据主流;在中国,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干旱或半干旱的西部省区,但始终难以在适合养猪的传统农业区扎根。
与猪肉的禁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斯兰世界对葡萄酒有不同的态度。《古兰经》明确规定,穆斯林不允许饮酒。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违反命令饮酒将受到严厉惩罚。但是中亚穆斯林社会的酒文化相当发达——他们根本不吃猪肉,完全可以接受猪肉的禁忌,但是不喝酒绝对很难执行。
马肉能不能吃也体现了这种因地制宜。穆斯林遇到牲畜时,也会用“反刍+分蹄”的标准来判断是否能吃。中国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等生活在穆斯林人把马和驴列为不吃,而游牧民族哈萨克人、柯尔克孜族人爱吃马肉。
哈萨克妇女正在加工新鲜的马肉。
今天,在文化经济交流空之前,游牧民族的穆斯林给定居的穆斯林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困惑:哈萨克族的马香肠和标有“清真食品”的熏马肉能吃吗?这是近年来穆斯林社区中虔诚的穆斯林经常问的问题。另外,各种海鲜能不能吃都挺头疼的。
很多穆斯林的态度很简单:除了猪,什么都可以吃。
【“这不科学”就是不科学】
如今,网络上关于中国穆斯林最令人不安的是,好奇的汉族人反复问:“为什么不吃猪肉?”即使他们被告知这是《古兰经》中的明确规定,但有些人仍然坚持:“上帝为什么不让我们吃猪肉?”
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即“伊斯兰教的支柱”)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使用的词汇,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应遵守的五项基本原则。
从所有试图为不吃猪肉寻找科学解释的努力都被无情地嘲讽和驳斥的结果来看,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并不是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被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而是宗教饮食禁忌本身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经验的神圣化,是基于特定文化习俗和传统强化集体认同的产物。
广州火车站外爱猫人士制作的“拒绝吃猫”标语
从科学的角度很难证明传统的饮食偏好或禁忌是否合理,尤其是上升到宗教层面之后。我们今天众多的饮食偏好和禁忌,几乎没有一个来自科学理论的指导。然而,饮食偏好或禁忌必然会成为文明的话题。
比如广东人,因为包容性的食谱,很难避免被中国其他地区的人居高临下地进行道德审查。因为人们总是这样想:敢乱吃任何东西的人通常都是野蛮落后的,文明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会乱吃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如果珠三角恰好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而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很难想象广东人对自己的“重口味”有如此强烈的文化自信。至于今天外国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广东人,大概会总结他们乱吃和野蛮落后的因果关系。
紫河车在中医中,用胎盘制成的紫河车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用于治疗不孕症等疾病。
禁忌无处不在,但我们很难察觉。最极端的例子是,不管今天人们对食物有多宽容,他们都不会吃人——大多数中国人已经很难接受吃轮胎板了。
吃人曾经是太平洋岛上极其普遍的一种行为,其奇怪的吃法在今天看来令人毛骨悚然:比如在西方殖民者改变习俗之前,巴厘岛的土著居民就有这样的埋葬习俗,他们把死者聚集在棺材里,并在下面放上锅碗瓢盆来接收尸液,他们的家人用它来做拌饭。
其实知道穆斯林不吃《古兰经》规定的猪肉就够了。不需要科学的答案和解释。如果有一天超过一半的中国人是广东人,他们问你为什么不吃老鼠、蛇、肉牙,你能想出一个足够科学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