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电视故事片评论(电视故事片评论)

图维宣传部

青海新闻网讯柴达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是我国四大内陆盆地中海拔最高的巨型山间断陷盆地,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三大世界名山,是柴达木盆地最突出的地理标志。大自然如此神奇,给你一种恶劣的环境和荒凉的风格;但也给你呈现了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宝藏。

察尔汗,中国第一盐湖,世界第二大盐湖,面积5856平方公里,是柴达木盆地的最低点,是柴达木33个盐湖的灵魂。只有钠盐储备才能铺设一条厚度6米、宽度12米的银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贯穿地球和月球之间。

回到2016年8月22日下午,总书记***来到青海盐湖工业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码头

这是总书记访问青海的第一站。在听取了青海省委、海西州委领导关于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介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业技术升级、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发展、镁合金新材料等情况后,他明确指出——

盐湖资源是青海最大的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资源。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工艺、技术和流程创新,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远造福人民。

***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仅确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生态坐标,而且指明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由此,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的愿景更加自信,“一区四园”独特的战略布局更加坚定。

这就是迷人的柴达木,它以绿色发展为基础,覆盖整个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

这里是人们留恋的海西州——资源开发必须坚守生态红线,建设项目必须是绿色发展的希望之地、梦想之乡。

时间的脚步永远不会停在任何一个,但在这一场现场影像和文字解说中,它却成为了一个难忘的历史收藏。

这是总书记的关怀和厚望,鼓励和寄托——

因为它不仅是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钾肥生产基地;而且是中国最大、人类最好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源地。

钾肥素有“粮中之粮”之称,但在这条繁忙的生产线上,我国土壤缺钾、作物缺钾、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正在逐渐改变。

实现1000万吨钾肥产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钾肥基地,既是百年盐湖的长远目标,也是绿色海西、绿色青海、绿色中国的百年期待。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给了今天著名的察尔汗盐湖一个更加新奇生动的称号:这是一个生态盐湖,“镁锂钾园”,是“丰镁、锂锂、富钾世界”的结合体,与生态海西、美丽家园谐音。

察尔汗是一个干旱的盐湖,曾经被几千年的阳光凝聚,被几千年的沙尘暴覆盖,如今才能够重新找回几千年来暗淡的古海之光。

在这一边,盐田的面积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波光粼粼的深度,其中含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氯化锂。氯化钾,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氯化镁。

源于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诞生了-

抢占镁,打造世界镁金属和镁合金镁产业基地;

发展锂,建设国家级锂电池和锂金属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

走出钾,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国家和一定话语权的钾肥基地;

碱一体化建设纯碱、烧碱、储能熔盐一体化国家示范园区和国家重要氯碱基地。

产业融合、废物循环利用、循环效率、高端技术装备现代化,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的生存基础和生命线。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于2010年3月15日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试验区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此后,中央和省政府先后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4.08亿元,用于加强园区投融资平台资金实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79.2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798.79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7.2亿元;建成重点产业项目83个;投资项目140个,竣工项目64个,实际到位资金504.8亿元;工业企业1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初步形成七大主导产业。

盐湖化工已形成氯化钾850万吨、硫酸钾镁肥8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10万吨、金属镁10万吨、纯碱430万吨的生产能力,盐湖化工梯级发展已初具规模。

德令哈工业园区注重培育盐碱化工、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特色生物加工业。盐碱化工已形成纯碱230万吨、水泥20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及下游开发产品10万吨、氯化钙10万吨的生产能力。新材料产业已形成1.5万吨金属硅、2400吨高强高韧镁合金、10万吨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板材产品的生产能力;新能源产业已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73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10兆瓦,风力发电100兆瓦。一条20公里长的黄金大道成为德令哈的又一美景。设备制造已形成180米管道、6.5万吨钢结构、1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板、300兆瓦高原风机制造、200兆瓦大功率聚光光伏设备制造、300兆瓦晶硅太阳能组件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完成了黑果枸杞精深加工、黑果枸杞酵素3000吨等特色生物加工。

油气产业已形成原油230万吨、天然气开采75亿立方米、原油加工15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的产能,建成了色宁兰、色格、色花等油气管道。

冶金行业已形成铅锌开采185万吨、黄金5万盎司、铜矿3000吨的生产能力,镍钴开采和冶炼项目正在建设中。

煤炭综合利用产业已形成440万吨焦炭、15万吨煤焦油加工、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和30兆瓦焦炉煤气发电能力,正在积极推进60万吨煤制烯烃等项目。

藏青工业园位于格尔木市东出口东侧,用地面积29.9平方公里。自2014年6月12日开工建设以来,走过了四个不平凡的年头。

藏青产业园的发展将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以资源加工转化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产业和物流贸易产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产业体系。它的建成不仅将成为青海省又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还将探索通过跨省合作建设园区的经验,充分发挥对口援藏机制优势,提升产业援藏水平,拓展“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拓展外贸新天地。堪称国内首个跨省区合作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新模式。

柴达木不仅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也是太阳能利用的聚宝盆。年日照时间为3100小时,年总辐射为每平方米6950兆焦耳。太阳能在中国排名第二,在世界排名第三。

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3924兆瓦,累计发电量达到96亿千瓦时。同时,已建成100 MW单晶硅棒生产、200 MW大功率聚光光伏组件、300 MW高原风电整机组装、风电塔架制造等项目,正在推进太阳能运维机器人设备制造、600 MW Cu-In-Ga-Se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等新能源产业项目。

光热发电已在德令哈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商业化运营的光热发电。高耸的熔盐储能塔像落日一样,日夜放射着聚光的能量。

目前,德令哈50MW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项目,并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随着CSP产业链集群的建立,黄金世界德令哈的黄金未来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新材料产业已形成10万吨镁金属一体化、5.6万吨特种镁合金、5万吨结构板、1万吨高强高韧镁合金、6万吨碳酸锂产能、1万吨在建聚苯硫醚。

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形成了8万吨红枸杞干、1万吨枸杞浓缩汁、0.5万吨功能性枸杞饮料、2000吨中国藏药的种植加工能力。牛羊养殖项目进展显著,配套饲草料基地、加工基地相继建成。

改革开放,远离封闭的柴达木,有着广阔的虹桥穿越时间空;循环经济,让美丽富饶的柴达木有信心和精力创造更多的辉煌。

近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下,勾勒出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蓝图。以政策支持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打造引领牵引的集群发展新引擎;通过转型升级,构建循环发展新业态;以科技引领,以创新驱动创造新优势;通过全产业链招商,开辟新的空发展空间;以金融服务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以循环转型拓展园区建设新局面;上述下游产业对接推进联动发展新格局的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得到充分肯定。

如今,格尔木、大柴旦、德令哈、乌兰四个工业园区先后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循环改造验收。以格尔木、德令哈为“两核”,以大柴旦、乌兰为“两翼”,以“两核驱动、两翼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呈现燎原之势,成为海西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察尔汗考察调研期间,***总书记提出“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海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动能结构优化、提升循环经济建设质量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不忘初心,带着梦想勇往直前。围绕“一同步、四提升”的发展目标,海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正着力打造“五千”产业集群,即:千亿元锂产业集群;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1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万吨级原油储备和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

这是绿海西向世界描绘的循环经济蓝图。这就是绿海西,有着明确的志向,在逐梦的征途上阔步前行。它必须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史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