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修道院(真诚就是精神)
寺庙是中国艺术的宝库,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广义而言,寺庙不仅与佛教有关,而且与寺庙文化有关,完全保存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遗迹。同时,寺庙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来看看北京最灵验的15座寺庙。本文还整理了北京44座寺庙的名单。仅供欣赏。
一、北京最灵验的寺庙
那么北京有哪些寺庙呢?北京哪座寺庙最有灵性?本文盘点了北京最具灵性的15座寺庙,包括潭柘寺、法源寺、代嘎库吉、戒台寺、云居寺、广济寺、广化寺、红螺寺、和平寺、灵光寺。如果有机会,你应该去这些最有灵性的寺庙祈祷。记住,如果你真诚,你就会有灵性。让我们看看。(序列号不是排名)
1.潭柘寺
潭柘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该寺原名“卡福库吉”,清康熙皇帝将其命名为“云岫寺”。但因为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所以一直被人们称为“潭柘寺”。潭柘寺朝南,其主要建筑可分为三路:中路、东路、西路。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庆阁、宫院、万寿宫、故宫。西路有冷艳潭(已不存在)、揭台、观音堂,庄严肃穆。
从金代开始,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来这里拜佛,特别是从明朝开始,潭柘寺成为北京人踏春的固定场所,“四月潭柘寺观佛观蛇”成为北京人的传统民俗。每年在潭柘寺,每当举办“沐浴佛法”、“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教盛会时,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浪僧人和忠信男女蜂拥至潭柘寺,数千人如云。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历史上曾有许多古香古道从不同方向通往潭柘寺。
2.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交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历史悠久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馆及文物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培养年轻僧人、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归海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汉族佛教寺院。
法源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从南到北,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民中台、叶静殿、无量殿、大悲殿、藏经阁、大本觉殿、东西廊等。共有七个入口和六个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
在法源寺,提到院中的紫丁香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四月,庭院里的丁香花如暖春的紫雾般绽放,与寺庙里参天的古槐花、墙角石盆里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奔跑的自由动物,共同构筑起一幅天堂般的美景。
3.代加库吉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脚下。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名清水园。晋代,代嘎库集是金章宗西山的八大水上医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朝重建后改为代嘎库吉。代嘎库奇以清泉、古树、玉兰和优雅的环境而闻名。寺内古树160株,包括千年银杏、三百年白玉兰、古松古柏等。代嘎库吉的辛夷、法源寺的丁香花、小虫寺的牡丹花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坛。
代嘎库奇八大奇观: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柏、鼠李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宝塔、碧云清池。当然,最著名的是千年银杏和古寺留兰香。无限寿殿前左右各有一棵银杏树。北方的是雄银杏,据说在辽代就已经种植了900多年。故称千年银杏,辽代银杏之王。甘龙皇帝也写诗赞美它。当然,代嘎库吉的古银杏树不止两棵。深秋,银杏叶变成金黄色,游客和摄影师总是在这个时候蜂拥而至。
4.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马鞍山。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它的原名是会稽寺,被明朝英宗皇帝命名为万寿寺。因为它有中国最大的佛教佛坛,所以在民间也被称为戒台寺。
戒台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北方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代文物寺庙。最特别的是,它保存了辽代佛教中的稀世珍宝,如宝塔、佛经和佛教寺院。2014年12月1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责令古庙景区拆除非法功德箱。
5.北京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山区,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云居寺、石景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宝库。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连续修缮,形成了五院六厅。两侧有侧厅、皇家宫殿和僧侣室,还有两座面对面的塔。这座寺庙坐西向东,依山傍水,造型宏伟,享有“北方大寺”的美誉。
1942年,云居寺被日军炮火摧毁。1985年,云居寺恢复绿化委员会成立,进行了一期恢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石经归还西藏,并进行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庄严肃穆。
现在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庙,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大寺”的美誉。云居寺独特幽静的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美景、丰富的佛教文化特色,是人们珍藏佛经、祈福迎祥的地方。
6.北京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它占地2.3公顷。始建于宋末年,名西流村寺。明天,它将在早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献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广济寺”。
1931年,寺庙被大火烧毁,1935年重建。要维持明朝的格局,有三条路。中路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童渊殿、多宝殿(舍利阁)。西路有佛寺、戒台堂、叶静堂和云水堂。东路有仪器库、延寿堂等。寺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明代第三尊佛像和十八罗汉像、康熙时期修建的汉白玉环台、乾隆时期的青铜鼎等。广济寺有无数佛教经典。仅图书馆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卷佛教经典和著作,还有12版《藏经大集》,是研究中国佛教发生、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北京光华寺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以北雅尔胡同31号,是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后的北岸,银顶桥以东,宋庆龄故居以西。整个寺庙占地20多亩,有329个大殿,分为三个院子:中级法院、东法院和西法院。
三个院子。整个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什刹海由前海(又称什刹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佛寺众多,素有“九庙一庙”之称,这也是其名“什刹海”的由来。元代,什刹海是南北大运河北段的起点,水域宽阔,风景秀丽。广化寺位于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岸,银顶桥以东,宋庆龄故居以西。在世界的繁华中,坚守佛教的宁静与淡然。
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广化寺有护法活动。每周六,北京佛教音乐团在广化寺举行演出。每年农历腊八、广化寺,都免费给来寺的市民发粥。自从寺庙建成以来,这一传统一直延续着。
8.红螺寺
罗红山红螺寺风景区位于罗红山南麓,怀柔区以北5公里,距北京市区55公里。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渗透,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罗红山红螺寺已成为一个具有完美和独特特色的“净土佛国”。红螺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几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主持寺庙的皇室门派很多,高僧也很多。佛教非凡,佛教更繁荣。光绪年间,尹光僧人来到洪罗寺学习净土法门,后又前往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故有“南有普陀,北有罗红”之说。
红螺寺有近1700年的悠久历史,香火旺盛。红螺寺被誉为“三大奇观”:一是元代种植的皇竹林,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曾经在这里观赏竹子。当时统计了613棵树,现在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二、雌雄银杏。大会堂前有两棵古银杏树,东边是雌树,西边是雄树。虽然这些树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们仍然活着。是松本天皇。大雄宝殿后院西侧,有一棵高6米的平顶九枝松。两棵碗口粗的藤蔓缠绕着整棵松树。每年五月初,藤蔓像一串串紫玛瑙一样落满枝头。
9.赐平安寺。
和平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尉迟恭》所建。有句话说,古平安寺后面有潭柘寺。寺庙所在的华塔村环境优美,背靠青山,面向北京北部平原。一年四季都很宜人,水果和谷物丰富。寺庙很安静,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据传说,1000多年前,和平寺建于三国末金初。据说白阳市双山的一个小尼姑庙因为战斗被摧毁了。和尚养的两只鸽子放生后,落在龙凤山顶。后来,和平寺就建在这座山下。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都修建了它。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和平寺。
和平寺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唐代著名的兵家尉迟恭所建,唐太宗李世民所作。古语有云“和平寺先于潭柘寺”。正面石阶33级,分为东、西两栋。东院的主要建筑是正殿、阿弥陀佛殿和菩萨殿。正殿宽3间,136米,前廊后宅,进深74米。正殿西面是阿弥陀佛殿。西院有一个辅厅,三个辅室。寺庙所在的华塔村,森林环境优美,背靠青山,面向北京北部平原,四季宜人,瓜果五谷丰登,寺庙幽静,春有花鸟,夏有树木,交通便利。有铁路和公路直接通往重要的南口镇,还有公路直接通往寺庙。和平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该寺位于龙凤尾山坳下,山峰险峻,风景秀丽。真的是:大地金色沙滩上的仙府,山下藏着层层殿堂。龙凤环山,松柏刺在古楼阁。
10.北京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以东西山第八位,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佛教寺庙。八大处第二庙灵光寺建于唐代(公元766-779年)。原名龙泉寺,辽代扩建,金代改名觉山寺。明代成化重建15年后更名为灵光寺。这座寺庙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因佛牙舍利塔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成为中外佛教徒的供奉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出的僧人管理。
1.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在这里建了一座大宅,给了四个儿子雍亲王,叫做雍和宫。雍正三年(1725年),皇宫改为皇宫,称为雍和宫。1983年,喇嘛庙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国家重点佛教寺院。寺庙主要由三座精美的牌坊和五座宏伟的大殿组成。占地面积6.64万平方米,寺庙1000多座,从有檐有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的东西顺山楼,应有尽有。今天的喇嘛庙集宗教活动场所、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于一体,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出永和门,院内有铜鼎、御碑阁、铜须弥山、摩尼杆、正殿永和宫。正殿,原名阴安殿,是雍亲王最初接见文武官员的地方。喇嘛庙重建后,相当于一般寺庙的正殿。大殿正北有三尊高近两米的青铜三世佛像。第三世界有两组佛像:一组是中国菩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另一组是左边东方世界的石爻佛。适合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这是空界的第三尊佛,意思是到处都有佛。空为横,故又称三佛。大雄大部分供三佛的大殿都是供三佛的。喇嘛庙大殿的第三尊佛展示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进程,说明一直都有佛,即中间是现在的佛释迦牟尼佛,左边是过去的佛燃灯佛,右边是未来的佛弥勒佛。空是宇宙,时间是宇宙,意思是宇宙中充满了佛。正殿东北角为青铜观音像,西北角为青铜弥勒像。有十八个罗汉坐在两座山墙前的宝座上。正殿前院的两座寺庙为“四校堂”。
12.什邡普觉寺(北京西山卧佛寺)
石佛觉寺位于北京西山北首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窦律寺,又称寿安寺。此后,寺庙被废弃和建造,寺庙的名字也随着朝代的变化而变化。清朝12年雍正复辟后改名为普觉寺。因为唐代寺庙里有一尊檀香木雕刻的卧佛。
后来到了元代,寺庙里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大多数人把这座寺庙称为“卧佛寺”。2001年6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妙应寺白塔
藏传佛教古塔,全称童玲万寿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的庙营寺内。国家保护文物。这座宝塔是元朝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藏传佛教宝塔。1961年,庙营寺白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经过两年零七个月的修缮,白塔寺于2015年12月6日重新开放。白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白塔的形状起源于古印度的古壁坡。
14.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临巨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寺庙。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在明清时期扩大。这座寺庙朝西朝东,依山而建。整个寺庙布局主要布置在六个院落中,南北各有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的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而叠,地势300多级台阶。
由于寺庙是按照山体走向逐渐上升的,为了不使整体布局充分暴露,它采用了蜿蜒串联的引人入胜的建筑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载歌载舞的两位将军,寺内的泥塑彩塑,弥勒寺山墙上的壁雕,都是明代的艺术瑰宝。
15.保国寺
国保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国保寺前街1号。它位于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闹市区,东起城东南角,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和城市东南角占地3.3公顷,绿化面积12.2公顷。原大殿有七个入口,后面是毗卢阁,高36层。西城区东与东城区相连;毗邻西海淀区、朝阳区;以永定门南西北河路、右安门东城根、右安门西城根为界,与丰台区相连。
你有一尊一尺多高的瓷观音像,手里拿着一顶绿冠和一个梵文轮。是上帝统治时期景德镇瓷窑贡献的。是老北京八宝之一,名曰窑变观音。“胜利果实和美妙图像”的第一轴悬挂在横梁之间。殿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年)五彩天尊仙第一轴。目前,成化二年(1466年)御碑仍保存在寺内,国保寺御碑重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北京寺庙名录
1.东城区雍和宫2号。门头沟区潭柘寺3号。海淀区戴嘎库吉4号。门头沟区戒台寺5号。北京市西城区广济寺6号。北京市西城区光华寺7号。怀柔区红螺寺8号。昌平区油慈和平寺9号。北京市石景山区灵光寺10号。西城区国保寺。15.海淀区白林寺16号。海淀区满居集17号。石景山区城恩寺18号。海淀区碧云寺19号。什邡普觉寺(北京西山卧佛寺)海淀区20号大慧寺海淀区21号。觉生寺(大钟寺)海淀区22号。西城区牛街庙23号。27.北京市西城区三圣寺28号。朝阳区西黄寺29号。密云区大云峰寺30号。北京市密云区法兴寺31号。密云市密云区龙泉寺32号。北京市密云区赵普寺33号。北京市怀柔区圣泉寺34号。北京市怀柔区朝阳寺35号。北京市昌平区延寿寺36号。40.北京市海淀区龙泉寺;41.北京市石景山区双泉寺;42.北京大北寺石景山区;43.北京市西城区佛寺;44.通教寺。
【以上数据收集于各大网络平台,数据更新至2019年4月。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据可在官方网站、发布者查阅。如有不准确之处,请及时反馈给我们。】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自然成为宗教发展的胜地。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北京的寺庙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