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一年内发展了一百个团,毛主席说发现太晚(经天纬地之才)

天下英才(一年发展百团,毛主席说发现晚了)

建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元帅是第一个追随毛主席的元帅。

1927年9月,罗荣桓元帅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经历了文佳城部队的转移和三湾的改编,坚定不移地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从此,我们与毛主席风雨同舟,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罗荣桓元帅也被毛主席称为“与他共事一生的人”。

1955年9月第一次军阶评定前夕,罗荣桓元帅任军委委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他主管军阶评定,主持将军以下和少将以上的军衔评定。

当他得知中央要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写信给毛主席,说与其他几位打算授予他元帅军衔的同志相比,他参加革命的时间较晚,资历不够,贡献不大,要求不要授予他这么高的军衔。

老谭在这里强调,罗荣桓的要求是绝对真诚的。他一生谦逊低调,很少顾及个人荣誉和待遇。他追求的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多做点事。

主要负责元帅和将军提名的毛主席不同意罗荣桓的要求。他在座谈会上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模范,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至于战功,他还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指挥员。”

罗荣桓的政治工作非常突出。

毛主席曾称其为“解放军政治思想战线的奠基人之一”。

毛主席第一次注意到罗荣桓是在他调到文佳市部队的时候。

罗荣桓在武昌中山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从学校出来参加革命。因为他戴着一副厚底眼镜,性格温和,所以被安排负责这个账户。但在这场战斗的途中,他随身携带的装有军队经费的手提箱被两个歹徒骗走了。

毛主席知道后,笑着对他说:“你太老实了。”

然而,毛主席也看中了他的诚实。

毛主席认为,只有“诚实”才能立下坚定的意志;只有“老老实实”,才能办实事、办大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三湾改编”期间,毛主席任命罗荣桓为特务连党代表。

毛主席没有错过他的远见。在后来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不断发现罗荣桓身上更可贵的品质:出门在外,先来后到;当他进去时,他为受伤的士兵携带枪支;当他外出野营时,他下班后检查商店;当他吃饭时,他带着党员站岗,看着饥饿的人...简而言之,他首先要求自己做士兵被要求做的事情。

1929年12月28日,红四方面军第九次党代会在古田村廖家祠堂召开。毛主席亲自建议选举罗荣桓为红四方面军前委委员。

即便如此,毛主席还是觉得找罗荣桓已经来不及了。

会后,毛主席对秘书冯文彬说:“罗荣桓同志是个人才,是个很好的干部。我们找到这个同志太晚了。”

毛主席在担任总政治部动员部部长时,才真正意识到罗荣桓的才能是广泛的。

罗荣桓下到当地扩大知名度,一下子吸引了8000多人,表现抢眼。

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来说,就是1939年3月初,山东地区形势吃紧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命令罗荣桓、陈光率领115师主力到山东。

罗荣桓到达山东后,“视山东整个战场为一盘棋”,积极发展人民武装,不断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拿下“山大王”万春璞、孔昭通,联合东北军于学忠部,迅速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以大胆的“翻边战术”与日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山东的情况很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后来毛主席无限欣慰地说:“山东只有一个罗荣桓,整个棋局都会活下去。山东的棋是活的,全国的棋也是活的。”

1943年3月,罗荣桓患了肾癌,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他不得不打电话给中央委员会要求休假。

想到毛主席在山东没有罗荣桓很难开展以下工作,他回答说:“如果能坚持,请勉强坚持。”

罗荣桓随即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兼代师长。

1945年,罗荣桓指挥部队在山东进行重大反击,控制了山东所有战略要点和线路,将我军在山东的正规军扩大到27万人,成为我党在中国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毛主席对此的评价是:“只有山东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至东北,南至长江,主要靠山东。”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局向中央报告士兵不足。

毛主席挥挥手,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罗荣桓肯定有办法的。”

果不其然,罗荣桓在一年内发展了100多个二线主力团,向主力输送了大量兵力。

后来东北野战军从11万多迅速发展到150万,成为各大野战军中最强大的野战军,占全国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

毛主席觉得罗荣桓在东野的工作比较复杂,说:“罗荣桓既是婆婆,又是媳妇,还负责穿衣做饭。”

罗荣桓第一次与林彪搭档是在1930年。那时,红军刚刚成立。

林彪年轻有为,是红四方面军的司令员。但是他性格孤僻,不好相处,和几个党代表关系很僵。

毛主席改罗荣桓,后来被称为“党内贤人”,为林彪当政委。

林彪和罗荣桓相处了几年,他被罗荣桓说服,甚至称他为“导师”。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病去世。不顾林彪的大雪,他驱车直奔医院,独自告别罗帅的遗体,并无奈地写下了“导师”的题词。

第二天,我写下了挽联,上面写着“一劳永逸,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知音”。

相比之下,毛主席的悲痛更甚。

毛主席为纪念战友和亲人写的诗只有两首,一首是亡妻杨开慧和战友刘志勋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首是为罗荣桓写的《挂罗荣桓七律》。

《吊罗荣桓七定律》第一句“记得在草地上飞”,让很多人不解。

其实这是毛主席怀念井冈山时代的一件旧事:1928年秋,毛主席率部欢迎第28团回到井冈山,罗荣桓让战士们坐在山坡上顺势滑下,加快行军速度。当毛主席看到数百名士兵同时在草丛中急速下滑时,脱口而出:“在草地上飞,我们都成了‘在草地上飞’!”

《七律吊罗荣桓》最后两句:“你今天不幸死了。国有问题你能问谁?”充分体现了罗帅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分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