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柴达木盆地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柴达木盆地沙漠)

柴达木盆地沙漠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柴达木盆地的雪山草原。石金军

柴达木盆地的雪山草原。石金军

西宁。中新网11月15日电(孙睿)青海省海西州政府15日披露,柴达木盆地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被称为中国“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公益林造林、三北防护林、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开展小规模人工治理和大规模封闭防护,推动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建设,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的良好局面。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海西州累计投入8.96亿元防治荒漠化,完成沙化土地(含沙化草地)治理20.84万公顷,建立7个国家沙化土地禁止保护区和6个沙漠公园,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功能显著提升。

据介绍,近年来,海西州制定出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生植物保护条例》、《海西州沙生产业发展规划》、《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以及化措施,不断加强格尔木市5个封闭保护区、都兰县下日哈、乌兰县布朗沟、茫崖、大柴旦的管理。扎实推进冷湖、乌兰早火两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建设,认真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成效监测和日常巡查,不断巩固提升柴达木独特的生态地位。

同时,根据海西州沙化土地分布现状及特点,采用砾石、草格、尼龙网格等加强固沙能力,实现了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山水林湖草生态系统保护,统筹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控制湿地利用和总量,大幅提升生态资源质量。目前,全州共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53个,是青海省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全州共有野生动物196种,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62种。野生植物资源有400多种,通过可开发利用的有198种。

此外,海西州还大力发展沙产业,将枸杞产业作为生态治理的支柱产业,优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致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州枸杞种植面积50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24亿元。每年有近10万名省内外富余劳动力参与枸杞种植、加工、销售、采摘等生产活动,人均收入近万元,有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根据2008-2018年气象资料,海西都兰县宗家(诺木洪)地区年降雨量由39.9毫米增加到108.51毫米,6级以上大风由每年54次减少到20次以下,平均每次大风天数由10天减少到5天。枸杞产业在保护柴达木绿洲湿地、防治荒漠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结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