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岁修制度(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是哪里什么时候)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何时建成的(李冰父子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年修制)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最早由战国时期秦国和蜀国的提督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一切水利工程的根本目的都是兴利除弊,而都江堰水利工程承担着这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泄洪排涝;另一方面灌溉了岷江下游的成都平原。

“水旱来自人,不知如何挨饿。没有连年饥荒,天下称为天府”(华阳国志)。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从一个水患频发、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变成了富饶的天府之国。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为了工程质量,可以忽略成本,比如延长工期,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增加工程投资,更换建筑材料等。这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鸟瞰图

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1.成都平原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是先秦时期水旱灾害频发的地方。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处于长江流域上游,包括长江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等河网。成都平原湿润多雨的气候使得当地年降雨量极不均匀,阴雨年与枯水年交替,因此巴蜀地区人民长期遭受水旱灾害。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开篇就提到:“直到这一地区的两位统治者,在烟波浩渺的年代里推着他们的路走过?”;与此同时,边塞诗人岑参说:“江流初期,蜀人是几条鱼”。都是关于巴蜀地区人民创业的艰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

成都平原地形图

2.秦国统一山东六国的战略需要;战国后期,经过秦孝公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富强起来。秦开始考虑统一山东六国的战略计划。公元前316年,巴基斯坦和蜀国国家在成都平原爆发战争,两国都来秦国求援。秦国名将司马错认为“得地足可扩国,夺财足可富民备兵,不伤民心,但已服事。”建议秦惠文王借此机会出兵平息巴蜀战争,占领巴蜀作为秦国的土地。凭借蜀国的人力、物力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们可以等待吞并楚国的机会。

于是秦惠文王命令司马错率领大军,将巴蜀之地纳入秦国版图。后来,他平定了陈庄之乱和公子之乱。后来,秦国在巴蜀地区设立郡县制,管理地方事务。

巴蜀地域辽阔,但由于当地水旱灾害频发。四川人民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很落后,巴蜀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因此,志在一统天下的秦国,必然会改变巴蜀的社会地位,使其成为除关中平原之外秦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因此,应该在巴蜀修建水利工程,以保护当地农业生产免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秦朝名将司马错出兵平定巴蜀地区。

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秦国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最早到达蜀郡的李冰父子,看到蜀中百姓苦不堪言,蜀中百姓总是饱受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困扰,于是考察了蜀郡的水系和湖泊,然后拜访了蜀郡治水经验丰富的工匠,商讨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彻底根除成都平原的水患和灌溉问题。项目地址选在成都平原西侧的岷江上。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当地材料。

中国古代水利专家、蜀郡知事李冰画像

都江堰水利枢纽由三个主要工程组成,即余醉引水堤、宝口口进水口和沙飞堰溢洪道。接下来,逐一介绍。

1.挖瓶口的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带领当地人挖宝瓶口的进水口。进水口开挖位置选择在延伸至岷江的千山山脊上。因为挖好的进水口形状像瓶口,有特殊功能,所以叫宝瓶嘴。

由于先秦时期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父子带领当地人一锤一锤地挖山石,当地人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怕吃苦。后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李冰父子采用了将岩段煅烧、冷水淬火的方法,利用热胀冷缩和岩石受力的原理,使岩爆脱落。

宝口口进水口分隔的山前山脊称为堆石,挖出的弃石也堆在堆石上。如今,它变成了李堆公园,还有一座伏龙观建筑。

从丽都公园俯瞰瓶口

2.修建鱼嘴引水堤。

宝口取水工程建成后,虽然可以起到排灌的作用。但由于宝口口进水口河底地势较高,枯水期河水很难流入宝口口进水口。于是,李冰父子带领当地百姓在进水口上游修建了引水堤。因其鱼嘴形状,故称鱼嘴分水堤。

起初,引水大坝是通过直接向岷江扔石头修建的。结果湍急的河水很快冲走了石头,根本不可能建起大坝。后来李冰发现川中有丰富的竹类,当地人一直用竹子编织竹笼。于是李冰拿“碎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尺,石造。厌倦了溺水。”(唐李继福《元和郡志》)。果然,当装满石头的巨型竹笼被扔进岷江时,河水根本冲不走这些竹笼。竹笼逐渐堆积,形成一个引水坝,就像河里的一个岛。

师傅正在用当地的竹子按照古法编织竹笼。

余醉引水堤建设完成后,岷江水在余醉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条河,外江用于汛期泄洪防涝。内江作为灌溉用水,通过人工渠道引入成都平原,灌溉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农田。后世之书记载:“第二条运河又开了,由永康引入成都,名为外江;一条运河从永康流向成都,被称为“内江”。

鱼嘴把岷江分成两部分,内侧是内江,外侧是外江。

3.设置沙飞堰溢洪道。

鱼嘴引水堤与瓶口进水口的结合,可以很好的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但如果只用鱼嘴导流堤和瓶口进水口一段时间,河道就会被淤积的泥沙堵塞或者鱼嘴被冲走。

为增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分洪防虫能力,在余醉引水堤外河修建了溢洪道,确保内江在汛期和枯水期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来水量。

此外,溢洪道前河道有弧形弯道设计。外河水进入河道时,会形成涡流,带走河道淤积的泥沙,从而避免内河道和溢洪道堵塞。

飞堰为弧形设计,保证宝瓶的瓶口不会淤塞。

此外,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合理设计,在不同季节有“四分六”的两种特殊功能。春耕期处于旱季,此时岷江水量较少,水位较低。通过鱼嘴分水堰后,60%流入内江,40%流入外江。夏季汛期,岷江入流量变大,水位上升。然后60%流入外河,40%流入内河。

水利工程运行示意图

宋代以后,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立了年修制度。

经过李冰父子几年的努力,蜀郡人民充分发挥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建成,造福了当地人民。后来,川中历代统治者和地方官员坚持不断疏浚加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使命。

汉景帝刘虹在位时,设置“独水椽”和“独水长”两个职位,负责维护堰头工程;汉朝丞相诸葛亮设堰官管理工程,并“招募一千二百人照料”(《水经注江水》)。在其他历史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县长是堰头工程运行维护加固的第一责任人。

一个叫“鱼嘴”的导流堤的头部

宋代,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确立了年修制。年修的时间要求:每年在冬季、早春等枯水期,以及农业生产闲置期间空,地方官要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年度修复的技术原则:“深滩冲刷,低堰”。主要包括修整堰体工程,疏浚河道直至触及河滩底部埋藏的石马,堰体工程顶标高与岩石上的水平齐(水尺:中国古代水尺,李冰立三石人为水尺)。古代年修中,绝岔作为截流工程,设计巧妙,经济实用,可就地取材。

绝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之后,石马的位置会因地震、洪水等外部因素而略有变化,随着历史的推移,岷江的流入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明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位进行了重新确定,用固定的长铸铁代替原来的石马作为每年修复时疏浚河道的标志。目前瓶口左岸有三个横铁,横铁上明确记载了它们的铸造时间,分别是明万历时期、清同治时期和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李冰父子的位置科学合理;施工过程中,根据需水量科学计算工程规模,建立用水规则,建立科学有效的加固修复原则。另一方面,是因为历代劳动人民遵循古训,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地加固疏通都江堰水利工程,重新计算不同时期的最佳涌水量,严格执行年修制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执着的工匠精神,使都江堰水利工程永葆生机,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都江堰水利工程滋养的都江堰灌区也成为了我国三大灌区之一,给天府之国的人们带来了安居乐业!

根据古代法律,每年都要进行年度维修。

正文:【罗家山的猫】原创;参考文献:《史记》、《水镜笔记》、《元和县志》、《华阳县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