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起源和习俗(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冬至的起源和习俗(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起源和习俗)

冬至,又称短日、冬节和新年,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的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所以有句话说冬至大如一年。

冬至的由来

出现于周朝的冬至,在唐代成为节日,在唐宋时期盛行。据记载,冬至那天,太阳的影子最长。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中的阳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强,代表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这是大运的日子。因此,在周代,冬天和十一月是第一个月,冬至是新年的开始。这种习俗一直沿用到汉代。

西汉时,冬至被称为“冬节”。《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分守己,每一个官员从不为所欲为,不听政事,然后选择吉日省事。可见,西汉冬至期间,政府不仅举行了祝贺仪式,而且放假了,官员不上班,商人关门,亲戚朋友互相送饭,互相串门。

魏晋时期,冬至受到国方和官员的迎接。唐朝也是如此。在冬至,皇帝会唱歌和玩昭和。唐朝皇帝会穿着盛装出席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父母和长辈。

宋朝时,冬至在民间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元旦。根据记载,“在这一天,更衣、备餐、祭祖、让官员放俗、庆往来,都比较容易,就像过年一样”。

冬至习俗

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的同时,择日祭神祭祖。并逐渐发展成为节日和宴会,形成了一些既定的庆祝方式。冬至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冬至习俗。

祭祖

周初,冬至主要是为祈求神灵和祖先消除灾害,减少来年饥荒和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截至目前,华南沿海地区仍延续着祭祖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有祖先画像、牌位等。在家里的大厅里,摆放桌子、设置香炉、贡品等。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会有祭祀神灵、土地神和拜神的活动,祈求来年的好天气、好家庭和繁荣昌盛。

吃烤肉和姜饭。

在潮汕地区,有一句民间谚语“东湾节,过年吃饭的时候”,也叫“添年”。吃烤肉意味着你明年可以去参加幸运大罢工。吃姜饭是季节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适合进补。冬至煮姜脯饭正适合这个季节。在冬至这一天,广东人也有“添菜”吃冬至肉的习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有冬至吃年糕的习俗。每个都在冬至做了三顿不同口味的年糕,这意味着人越来越老,越来越高,这是吉祥的。

吃冬至丸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冬至时节的习俗是吃冬至丸。冬至的每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磨糯米粉,用糖、肉、蔬菜、水果、萝卜丝等做馅。把它们包装成冬至药丸。不仅在家吃饭,还会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有的人还会带上煮好的冬至丸,准备水果、香烛、银纸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有句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没人管你冻不冻耳朵”。

据说也是为了纪念张仲景。据说张仲景从老家退休后,见百姓饥寒交迫,耳朵冻烂了,就煮了驱寒焦耳汤治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草药放在锅里煮汤,然后捞出食材,做成馅料,用面片包成耳朵形状,煮好后分发给百姓。吃完后,冻伤的耳朵逐渐愈合,然后就是冬至吃饺子。有些地方会在冬至吃馄饨和饺子。

冬至有什么习俗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