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剧情(康熙王朝多样性介绍剧情)
说到中国历史剧,有两部剧是无法回避的,分别是1999年的雍正朝和2001年的康熙朝。
这两部剧就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它们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但在核心上有很大的不同。
先说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这部剧改编自小说《雍正皇帝乘二月河》,是二月河最令人满意的作品。
胡玫导演拍完这部剧,很多央视领导因为题材大胆不敢上线。最后导演做了决定,这部剧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结果1999年一上线,收视率就达到了16.7%,成为当年的经典。
两年后,二月河的另一部作品《康熙帝》也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康熙朝比雍正朝更受欢迎。送审时,广电总局评论称,该片在思想、艺术、政治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该剧一经播出,收视率就超越了雍正朝,成为历史剧的一个高峰。
与《雍正王朝》相比,这部剧兼顾了历史和娱乐。既有打斗激烈的战地剧,也有变幻莫测的宫廷剧。所有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都被它迷住了。
即使在“戏剧沙漠”台湾省,康熙朝也很受欢迎。另一部经典剧《大宅门》在台湾省创下了1.7的收视纪录,但很快康熙王朝就以2.8的评分超越了它,剧中的主题曲《向天再借500年》也成为了雷寒的名曲。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两部剧到底是高还是低,Pigo一直在关注这两部剧的豆瓣评分。
康熙朝以前的分数是9.1,今年上升到9.2。
更为蓬勃的《雍正王朝》之前的评分是8.9分,今年也上升到了9.2分。
用“两代人的骄傲”来形容这两部剧再合适不过了。
但在原作者二月河看来,两部剧并不是一个档次的。
有人让二月河给这两部剧打分。
二月河参与了雍正朝的剧本创作,为该剧打了80分。
但说到康熙王朝,他只给出了四个字:无话可说。
二月河没有参与这部剧的剧本创作,他对剧本的不满也很明显。
康熙朝和雍正朝都是改编自二月河日落三部曲,分别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干盛世”被二月河形容为“夕阳西下”。这是因为清朝末年,西方国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进入了工业时代,中国古代就像北京的贝勒一样,过着夕阳下提笼遛鸟的闲散生活。康干盛世为后人留下了封建帝国最后的晚霞,却无法挽救已经崩溃的封建制度。
所以二月河创作的底色是悲凉的。他公开赞扬,暗中贬低,用盛世的腐朽撕开了清朝的虚荣面具。
雍正王朝的思想内涵与二月河小说一脉相承。导演胡梅指出,这部剧讲的是“做主人”,揭示的是“国家与家庭的矛盾”。
在位13年后,雍正帝一生勤俭持家,积劳成疾而死,享年58岁。用他的一生来诠释这个深刻的主题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雍正王朝》聚集了唐国强和焦晃两位“御用专家”,但他们的主角光环并不强,因为二月河在写剧本时,极力营造出一种身为皇帝的无力感,个人魅力被无限削弱,甚至和普通人一样,深陷泥潭无法脱身,周围的人是忠是奸也难以分辨。
让我们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
地方腐败导致国库被敲竹杠空,但这个百官事迹的大杀器却要被焚毁,由此引发了九子夺嫡事件,以及科举舞弊、农活、重组军机等事件。,处处交织,环环相扣,与已经升级的无脑电视剧完全不同。
让我们看看他们周围的人:
年羹尧专横跋扈,龙克多一时叛逆,还有狠心的官员田文镜、李卫和对雍正敬而远之的吴先生。你很难用好人坏人来评判这些人。
看这部剧就像读一本关于职场盗窃的晦涩难懂的书。无论你扮演哪一个角色,你都会有一种“人在法庭,情不自禁”的无力感。
但历史上的雍正帝并没有那么多艳遇,这部剧的情感剧也有所欠缺,使得其受众狭窄,集中在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中年人身上。
《雍正王朝》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与《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属于同一价值序列。这样的剧本质上是一群多愁善感、有担当的文人,他们通过电视剧的外壳,以滚动的方式向大众输出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思想多于娱乐。
康熙王朝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说到这部剧,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陈的《康熙皇帝》,这是他的个展。
这部剧除了陈自身出色的演技之外,还有无限提升帝王角色、拆散重组历史、为观众呈现“龙傲天”版《康熙大帝》的特点。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单独为康熙服务的,其背后的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从台词来看,很多台词都相当大胆,比如“我已经看透了一切”,比如“你强奸了我”,比如“下辈子做我的敌人”,比如“我的心会碎”。
处处流露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气质。
从历史事实来看,也有很多历史错误,比如康熙没有把女儿嫁给蒙古,历史上没有慈禧太后。这些都是剧中杜撰出来的,甚至还有一个低级错误比如自称谥号。
从人物塑造来看,康熙是温爽的典型主角,他总是打开上帝的视角。
苏腊姑、皇后、荣飞、惠妃、宝日冬梅等女子,都对康熙一见钟情。
索图和明珠这样的大贪一眼就被康熙抓住了,康熙看了他一眼,他们就对着主人痛哭,掏出了自己的心肺。
从剧情来看,这部剧虽然也截取了康熙执政61年的许多精彩片段,但这些内容都被简化成了打怪物和升级的套路。鳌拜、朱三亲王、吴三桂、加尔丹等人都是小BOSS。看这部剧就像看一场通关的游戏,陪着主角从新手村一路通关。
只要康熙遇到难题,就会有天降奇袭,进而化险为夷。比如生病时遇到了送草药的马谡·拉古,擒了鳌拜,遇到了索尼,治了班布尔,遇到了忠厚老实的吴六一,攻打了索格图,平定了吴三桂和朱国治...
从严肃的历史角度来看,《康熙王朝》有点开玩笑,但别忘了电视剧本身就是一门大众艺术,是针对普通人的,更多的人把电视剧当成消遣,很少有人会通过看电视剧来学习历史。20年前,这种简化只是某种程度上的需要。
举个类似的例子,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具有很强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神话小说。其中很多情节充满了政治隐喻,暗含着曾经被禁的佛道之争。
然而,第86版《西游记》简化了这部名著,使之成为一部升级版小说。虽然其思想内涵被大大削弱,却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试想一下,如果电视剧《西游记》按照原著拍摄,把孙武空拍成毛脸,把猪八戒和沙僧吃人的事情真正还原,其影响力肯定会远不如现在。
《康熙王朝》也是如此,化繁为简后牺牲了深度,但赢得了受众的广度。我想很多人还记得这部剧播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
《康熙王朝》本质上是一部披着历史剧外衣的男性偶像剧,与后来的《宫中后妃》、《如意的宫中御爱》和《颜夕宫的故事》是一个序列。
因此,《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电视剧,它们有着相同的渊源,但侧重点不同,受众不同,讲述历史的方式不同,感受也不同。
两部剧放在一起,差距很明显,但是有两种风格,两种精彩,喜欢的观众自然也不一样,信息资源就不用互相比较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