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经验(小学教师的经验和感悟)
一、教学方法
1.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细心、认真、扎实,不能漏掉每一个细节。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肃而坚实的前提。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粗心大意,粗心大意,肤浅,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2.老师定期向学生公布自己的教学计划、方法和经验,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全力配合老师的教学。
3.搞好课堂教学,要求40分钟出成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帮助、分析、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行动、回答、操作、讨论。如果一个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或操作,其余的学生必须在舞台下练习。每个学生的作业和成绩都要复习检查,每个学生都要达标。如果学生太多,学习委员、小领导等。可以参加检查。
4.必须注意课本上的练习。课本上的每一个练习都不应该轻易放过。要简洁明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5.进度不能太慢。新的教学和复习可以一前一后并行进行,让学生通过复习过去学到新的东西,尽快形成知识体系,也可以为以后的复习留下足够的空空间。
6.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和错误要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同时要特别注意个别辅导或个别训练。当单个学生做不到时,老师不应该急于说出答案,让他先去找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从而达到知识交融、点对点的目的。
7.抓住不会回答问题或不会做练习的学生,尽一切可能让他们学会。
8.课堂教学必须特别注意演示、提问、口语测试、作业分析、微积分等教学方法。
9、各种作业尽量面授,改正错误,把握症结,反复练习。
10.课本等资料中的重点问题,不管是不是书面做的,都要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地钻,同一类作业要反复检查核对,让学生养成踏实勤奋的习惯。
1、抓住“期中”、“期末”等关键问题反复做。
12.教育学生不要满足现状,要敢于挑战难题。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不会的东西,改正错误的问题,做事,学习。
13.要求学生在批改时写出(或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免在以后的作业和考试中出现这些错误。
14.教育学生不要为了“做作业”(或完成任务)而做作业,以学会理解作业为目标。
15.做“单位不统一”的练习,最好是把单位统一起来作为第一步。
二、学习方法
1、作业不能太多,每天正式作业2-3道习题。作业时间应保持在20分钟至40分钟之间。应该特别注意课堂作业。除了课堂作业、正式作业和家庭作业,其他类型的作业都不能设置。每一种作业都要求学生一题多解,步骤完整,计算缜密,反复核对计算,书写工整。
2.老师向学生明确指出了以下几点:
(1)不做数学题总比做错好。因为错误的信号会让学生混乱的思维更加糟糕。
(2)数学要“清汤”,分析要透彻,理解要深刻,问题要对,学习要好。不能模棱两可或者似是而非。
(3)、检查必须成为习惯,每一步都要检查,每一步都要准确。否则,即使公式是正确的,努力了,也可能是徒劳的,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4)学小学数学,做小学数学,考小学数学,一定要掌握计算和应用题。
(5)平时各种作业或练习中尽量写出每道题的分析过程、解题过程、计算过程和检查过程。并保留做题的全面详细痕迹。
(6)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不能分心或懈怠。
(7)申请问题必须列出、计算、核对,并有单位和答案。
(8)每个学生必须准备好所有的学习工具,在辅导和自习时间,严禁以学习工具为借口到处走动和闲聊。
(9)小组讨论或学生交流必须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严禁走动讨论、互相辅导,绝不以问题为借口到处走动或“开小会”。
(10)、设置梯度操作,因材施教。或者把每个学生分成一个问题,举行竞赛,看谁能正确快速地计算。3.在学习和考试时,定期让每个学生在所有学生面前做出口头(或书面)承诺。
4.平时我们经常单独和同学交谈,在他们的学习和考试中给予激励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让他们从容应对考试。
5.对于应用题“A比B多(或少)百分之几”先要求学生改写为“A比B多百分之几”,然后建立“A = B多百分之几”,最后看乘法公式的部分,然后根据乘法公式各部分的关系列出相应的公式和解法。
6.寻找“第一单元”的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难点之一。找到第一单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比较量的数量除以相应的得分率,另一种是用方程。信息网络
7.教学或学习必须克服渴望成功的思想。
8.在平时的教学或作业中,一定要特别注意竖向计算和竖向验算,既能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保证计算准确。
三、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紧密结合,教后思考,思后写作,总结得失,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第四,考试。
1、坚持月考,考试不用写做题的过程,按常规考试的要求答题。
2.在考试前两周给学生提供一些答题技巧(例如:a、先写下学校、班级和名字。b .答题工整;完成试卷,利用时间。d、完工后检查机组是否统一并正确带好。每个问题都要反复阅读、检查和核对。)并让学生为考试熟记于心。
3.考试结束后,让学生改正错误,并写出详细的做题过程。教师要把握全班的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跟踪检查,反复复习,全面突破。
4.让学生把“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融入到平时的作业、测试和考试中,以便牢固灵活地运用到常规考试中。考前一周,要求学生每天在正式作业中抄写“考试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