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居民民族团结事迹材料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居民民族团结事迹个人)

巴桑是贡布江达县贡布江达镇达帕撒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短发,方脸,坐姿端正,言语真诚,只要看到巴桑,很难不对他有好感。

这个工人穷困潦倒。2001年至2002年,他因病致贫,成为村里的贫困户。他也很富有。2013年,他在修临拉高等级公路时,做过翻译,承包过打石头,两年赚了100多万。2017年,当上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发展农家乐、卡琳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达帕萨村13户56人全部脱贫。

当记者问巴桑这几年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什么时,巴桑向记者讲述了自己20多年的经历。

一种信念:

各民族都是一个大家庭。

巴桑,1975年出生,1996年12月参军,在重庆当兵三年。

“刚到部队的时候,普通话说得不好,也不会写汉字。我的同志们教了我一点。”巴桑说,他以前体弱多病,性格内向,一个人来大陆,很压抑。

“同志们关心我,不让我在工作,还经常安慰我,说我们有苗族、佤族、傣族,你跟我们一样。”巴桑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微信群。“我当兵的时候,团里有70多位同志。看,这是来自湖北的姚广生,这是来自云南的刘德红。还有,是我们排长杨的。”

巴桑说,在部队里,大家互相分享生活经历,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一起训练,很快就成了一个团体。“他们都是人民的战士。不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一进军营大门就是一家人。”

最让巴桑感动的是他两次住院时,部队领导和战友对他的关心。

1998年,巴桑得了膀胱结石,住进了医院。“当时领导和战友经常去医院看我,和我聊天,让我放心。”

2012年,巴桑再次生病,住进了重庆解放军324医院。当时的外科医生孙主动联系了巴桑的前部队。

让巴桑惊讶的是,副乡长给了巴桑5000元的抚慰金。他还号召部队官兵捐钱给巴桑,并要求医护人员好好照顾巴桑。这一次,他必须彻底治愈。

“真没想到,我已经退役12年了,部队还惦记着我。护士也很照顾我,我的病完全治好了。”巴桑说,他病愈后,为住院科室和外科医生订购了两面锦旗,给部队官兵送去了50条哈达。“我真的觉得祖国是一个大家庭。不管是部队里的战友,还是不熟悉的汉族医护人员,都不把我当外人,一直关心我。”

直到今天,巴桑每年还会去看望当时为他治疗的医护人员。“前年孙医生一家去西藏的时候,我一路陪着他们,我们两家人一起吃饭合影!”

巴桑说,他在重庆当兵的三年里,我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信念,就是各族人民是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

一种感觉:

我和赵玲将一起度过余生。

2014年,对巴桑意义重大。今年,他在与重庆女孩赵玲结婚。

2013年,拉林高等级公路建成,巴桑担任施工单位翻译。当时赵玲在县城旁边开了一家旅游酒店,巴桑经常开着小货车去酒店洗车吃饭。

“赵玲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们聊天的时候,聊到了我在重庆当兵的经历,感觉挺普通的。”巴桑说,赵玲单身,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很辛苦,也很令人敬佩。他经常开车帮餐厅拉菜,帮点小忙什么的。他们一劳永逸地在一起了。

“我相信婚姻是要经营的。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离婚不好也是很常见的。”巴桑说他一直很关心赵玲,而赵玲对巴桑是忽冷忽热的。

“继子曾韩琦在内地上学。每年暑假,他都会和奶奶来西藏玩。我们见面时,他先抱着我,而不是他妈妈。”巴桑和赵玲还没有孩子。他一直把赵玲和前夫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暑假期间,巴桑带着孩子去茶馆,吃藏面,射哨箭,爬山,体验藏族民俗文化,给他讲工部地区的神话传说,教他说藏语。“现在孩子都认我是藏族爸爸了!”巴桑说。

爱是相互的。巴桑说,赵玲对母亲病情的关心让他后半生感触颇深。2015年,巴桑80岁的老母亲因病在八一小区住院,赵玲照顾了她三个月。“我有八个兄弟姐妹。他们轮流照顾他们。赵玲每天都去那里。说实话,我们刚结婚的时候,赵玲什么都不介意,给老人喂饭,给他们清理身体。在床上躺了3个月,我妈连疹子都没有,连医生都觉得她有个好媳妇。”巴桑说,从那一刻起,他就认定了赵玲一辈子。

最后,老人平静地走了。巴桑说,他会永远记得母亲的遗言:“你们一定要好好生活,一起度过余生。”

段善元:

别担心,我会给你养老金的。

2016年,巴桑一家修缮房屋。在地板上玩耍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刘。

刘今年65岁,老家在四川绵阳。20年前,他独自来到西藏工作。老人从未回家,家人也从未联系过他。

当巴桑再次见到刘时,已经是2019年了。

“去年5月,村里的农家乐装修完毕,需要一个人看管大门。一开始我们安排了一个村民,但是他工作不认真,我们想换个人。”巴桑说,村里有人说,以前在村里工作的老人刘还没有走。现在他在县城工作,经常和他见面。

“我们在他的老乡开的餐馆里发现了他。说实话,当时他的生活有点艰难。年纪大了不干活,挣不到钱,还欠着2500块房租。”巴桑帮老人结清了房租,请他到农家乐打工。“每月照顾吃住,交3500元。”

村民们也经常给老人提供蔬菜、水果和猪肉等食物。“刘对大家说,‘达帕萨人是我的亲戚,巴桑人是我的好兄弟’。这老头真有意思。”村民强白说,村里的茶馆里经常能看到老人。他们听过很多,他们喜欢和老人开玩笑。"任何有困难的人都必须帮助。"巴桑说。

从去年11月开始,因为天气寒冷,达帕萨村的农家乐就倒闭了。巴桑腾空了家里的第二套房子,换上了新床,换上了新被褥。对刘说:“你放心,我支持你!”

采访结束时,记者看到了这个房间。窗户上印着花,大花脸,纠结的枝叶。一瞬间,“民族团结”这个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收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