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的成分(中药也可以作为兴奋剂)
兴奋剂与药物息息相关,无论是用于临床镇痛的吗啡、用于哮喘患者的克伦特罗还是用于降压的氢氯噻嗪,这些临床上常用的药物都在兴奋剂之列。当然,这些药物成分作为兴奋剂使用时,其用法用量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区别。既然这些药物信息资源可以以另一种方式作为兴奋剂,那么中药呢?中医是这样吗?
其实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明显改变人体的生理状态,而当这种改变疾病生理状态的效果与类激素效应、中枢神经兴奋等效应信息资源相关时,这种药物的潜在刺激性就存在了,西医和中医也是如此。因此,在讨论兴奋剂问题时,中医是不能回避和遗忘的。
目前,中药与兴奋剂的关系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与现有兴奋剂名单上的成分有关联。
在现有的兴奋剂名单上,有一些草药提取物,如麻黄碱和士的宁。如果这些成分是兴奋剂,那么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自然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兴奋剂。比如麻黄素,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是麻黄的有效成分之一,而麻黄又是常用中药,不仅常用于方剂汤剂中,还见于许多治疗感冒、咳嗽、鼻炎、软组织损伤或头痛的中成药中,如感冒软胶囊、急支糖浆、白前鼻炎片、大活络丸、腰痛宁胶囊、正天丸等。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服用这些中成药,可能会被检出麻黄碱。据报道,中国女排运动员被发现因服用火罗丸治疗运动损伤而被禁赛。此外,含有马钱子碱的马钱子和含有吗啡的罂粟壳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2)与现有兴奋剂定义中的药效作用有关。
除了刚才提到的显性兴奋剂成分外,中药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药效发挥类似兴奋剂的作用。比如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发挥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信息资源净糖等。,并起到类似兴奋剂的作用。再比如茯苓、猪苓等利尿剂有很强的利尿作用,也可以用来减肥、稀释尿液,就像西医的利尿兴奋剂一样。此外,人参、干姜和当归都是已报道的与兴奋剂有关的中药。事实上,这些中药也是兴奋剂的潜在来源。
因此,中医药与兴奋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反兴奋剂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