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火焰山在哪里(火焰山其实是存在的!信息网络)
吐鲁番气候炎热。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写道:“暮色中的蛟河城,崔伟的火山是红色的。九月还在流汗,风吹沙艾。什么叫阴阳功,不送雨雪。”它描述了吐鲁番的炎热,所以“霍州”成了吐鲁番的别称。
吐鲁番是维吾尔族最低的地方。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深入内陆,远离海洋,被大片干旱地区包围,夹在东天山的博格达山和库鲁克塔格山之间,形成了著名的吐哈沉降盆地。吐鲁番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35℃以上天数超过100天,绝对最高气温49.6℃,地表温度可达83.3℃。吐鲁番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一年四季无雨无雨不足为奇。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之所以这么热,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来自吴承恩,他说火焰山是天坛动乱时孙武空的创造的,太上老君炼丹炉上的几块带火砖被踢开。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科学家对火焰山火灾给出的解释是:地下煤层自燃。
有学者在考察火焰山时发现,这个地区在历史上确实充满了火苗,因为构成这座山的地层中含有煤层。部分煤层厚11米,有自燃,地表附近的厚煤层也有自燃,还可以看到留下的紫红色燃烧疤痕。史书上也有记载,火焰山曾经是一片火海。王彦德《高昌之旅》中说:“在北庭北山(即火焰山)中,无云之山常有烟涌。黄昏的火焰像火把的火,所有的鸟和老鼠都是红色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第一次穿越火焰山时,写下了《穿越火山》一诗:火山今天才刚刚开始见到,在蒲昌东显得突兀。红色的火焰燃烧着云彩,煽动性的气氛蒸着塞子空。不知道为什么阴阳会单独燃烧。我是在冬天来到这里的,山上还是一片热气。人流汗,谁知天工。煤层自燃在新疆并不少见。距离乌鲁木齐42公里的苏荒沟煤田,已经“纵横开裂,浓烟弥漫,岩缝间的火苗常年咆哮。”硫磺谷煤火区项目技术负责人解释说:“天山是一个地质活动强烈的地区。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埋藏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大部分变成了倾斜煤层。煤层露头后,与空气体接触,氧化后蓄热升温,引起自燃,最终引发煤火。”事实上,火焰山的炎热和干燥都是由于这里独特的自然和地理条件。火焰山是天山山脉的分支之一,形成于5000-6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山区夏季气温可达47℃,阳光直射可达80℃。鸡蛋可以在沙面上煮。火焰山地区的房屋多为半地窖式,另一半埋在地下。快速散热的土坯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建筑材料。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的能力很弱,盆地内水力堆积很小,火焰山位于盆地中北部,天山流水侵蚀的风化物质很难进入盆地中心,盆地自然变得越来越低。此外,吐鲁番远离海洋,西部大西洋的水汽被天山阻隔。地势太低,气流下沉变暖造成的焚风效应,让干燥炎热的地方变成了“火山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