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800字)
《矛盾论》是毛泽东1937年8月写的一部哲学经典。《实践论》是作者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而写的。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话题——矛盾的话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简明地指出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时至今日,它的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上仍然非常实用。看完之后,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尤其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的。
如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许多渴望就业的大学生经常采取自降工资的方式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然而,更多的大学生因为期望过高而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矛盾:
(一)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和工作岗位数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学历越来越普遍。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工作岗位也逐渐被取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越来越低与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矛盾。
在大学校园里,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松懈,花在社区活动、电子游戏和购物上的时间比例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重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三)知识分子与社会实践的矛盾
知识分子与社会的意识形态矛盾先于其他矛盾出现在意识形态反思中,是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后必然产生的意识形态产物,也是主要矛盾。
现实生活中,曾有大学生因就业困难选择到基层工作的案例。但是这样一来,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对个人和国家都是极大的浪费。另外,这样做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心理失衡。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这些都是事实上存在的矛盾,不容忽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过程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统一地生活在一起,可以转化为相反的方面,这就是特殊性和相对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呢?
我觉得首先大学生要有准确的职业定位。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总是有矛盾的,而它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每一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事物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称为主要矛盾;其他从属性的、对事物发展没有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称为次要矛盾。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切实的评估,明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积极规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个能够展现自己价值的职业。
其次,大学生要掌握专业技能。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岗位看重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文凭。大学生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才能为未来的就业赢得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大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虽然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但当今社会需要更全面的人才。大学生应该培养其他综合能力,如互联网和英语,以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沟通与合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大学生要学会调整心态。厘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的斗争是不断的。面对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变压力为动力,从容面对。
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物质世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之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从童年到成熟,成功与失败,高峰与低谷,贫穷与财富,自满与挫折,健康与疾病...这些都逃不开矛盾观和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那些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事情,或者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中的事情。在个人修养方面,尤其是在名利的对待上,要本着“门前看花开花落,心随天外云滚滚”的境界,努力做自己,做自己,随意停留。理解人生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要时刻注意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掌握主动权,在矛盾斗争中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使自己的生活矛盾运动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