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信息(关于长征的简要信息)
众所周知,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由长江南北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传统上认为长征队伍包括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五军。但是,除了这些队伍之外,还有一支队伍不容忽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作战略转移,开始了传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事实上,在这一战略转移的三个多月前(1934年7月),中央就派出了红7军团,举起了北上抗日的大旗。
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动员国民党军队,减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红7军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在团长荀怀洲、政委乐的领导下,在闽浙赣皖四省落后于国民党前进。11月初与洪欣第十军合编,转战浙皖边、皖赣边、皖南,方志敏任军长,苏羽任参谋长。
▲方志敏
红军抗日先遣队前后北上一万多人,历时六个多月,行程5600多里,打了30多个胜仗,牵制了十多万国民党军队。
北方抗日先遣队在浙江
说起抗日先遣队在浙江的斗争,可以概括为“四进四出”,途经清远、龙泉、江山、常山、华凯、睢安、淳安、汾水、彰化。
曾在浙江清远、龙泉
1934年7月7日晚,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于8月28日进入浙江省庆云县,成功占领庆云县。30日拂晓,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与浙江保安第三团会合,激战至傍晚,击毙近300人,活捉国民党清远县令。抗日先遣队进入浙江后赢得了第一场战斗,赢得了巨大的威望。
8月31日上午,抗日先遣队到达龙泉小梅镇。为了摆脱后面的国民党第49师,抗日先遣队于9月4日离开浙江,进入福建浦城。
两入浙江江山
1934年9月12日,抗日先遣队进入江山县第二十七首府。他们散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我们是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等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一些当地农民自愿加入红军。
▲沿途抗日先遣队散发的海报(1)
▲沿途抗日先遣队散发的海报(2)
9月13日,抗日先遣队占领江山第二大镇清湖镇,击退浙江保安部队三个营的进攻。在清湖镇,红军镇压坚持反动立场的国民党官员和恶霸地主,向贫苦人民分发没收的粮食、盐和布,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后来,由于国民党军各方面援军的到来和兵力的不断增加,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军委指示抗日先遣队突破皖赣边界,最终于25日进入安徽省歙县境内。
现在,当你去江山陈达纪念馆时,你可以看到一张详细的战斗地图,记录着峥嵘岁月。抗日先遣队“中国东南半部血战红”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纪念馆人物风景雕塑
三晋浙江常山、淳安、昌化等
1934年11月,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合编,红十军下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当时还叫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1月20日晚,抗日先遣队第19师到达浙西常山县。
▲常山秋川红色纪念馆
26日,第19师占领淳安县港口镇,发动抗日宣传,捣毁公安局,逮捕一批土豪,向群众分发布匹、盐和铜币。还组织电厂工人通宵发电,全镇彻夜灯火通明。
12月1日,十九师进入彰化县团口镇(今临安以西,已撤县),在那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广泛宣传革命原则和抗日思想。此时十九师接到中央军区迎接二十师的电报,于是向北离开浙江。
四进浙江遂安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进入浙江省睢安县,到达茶山召开军事领导人紧急会议。决定全军南下,经(开)五华(原)德(兴)苏区回到赣东北苏区,再实施中央军区向浙西南转移的计划。
但在返回途中,抗日先遣队主力在江西怀玉山落入国民党军14个团的包围圈,主力被打散,红军大部分战死或被俘。此时,抗日先遣队未能北进。
抗日先遣队虽然最终被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剿”打败,但其行动对于宣传党的抗日思想,推动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动员和牵制国民党中央苏区的“围剿”部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