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两全其美(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
孟子说:“鱼是我所要的;熊掌是我想要的。两者不能兼得,舍鱼取熊掌者也。”
这是孟子非常著名的一段话,我们都是中学时学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一段是需要完整背诵的。
但是,在当时应试学习的背景下,老师讲不清楚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的真相,他不理解,他真的没有兴趣去理解。
所以鱼和熊掌的奇妙类比,除了为了考试而背之外,都被朋友当成笑话来玩。
但是,这些年来,当我再次翻开《孟子》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感到一颗明亮的心。我小时候用来开玩笑的笑话,全是文章。我不禁为自己年少轻狂,侮辱先贤而感到羞愧。转念一想,我不得不感受到孟对人性观察的精妙。
让我们重读这篇著名的文章。
孟子说鱼和熊掌是他的最爱,上了两道菜,但只能吃一种。结果,孟子选择了熊掌而不是鱼。
小时候不是特别懂这一段。首先,为什么要列出熊掌和鱼这两样东西?用我们当代的观念来看待这个类比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为什么鱼不能用熊掌吃饭而不做选择?
这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俗话说“山吃山,海吃海”,鱼是海中美味,熊是山中美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山珍海味”。
在古代农业时代,尤其是孟子生活的中原地区,也就是不临海,也不熊居住的地方。此外,当时的人们很难依靠人力捕鱼和捕猎熊,这不像现代那样方便。
所以,对于孟子来说,海鲜和熊是非常稀有的食材,吃一个是奢侈的,自然不能两个都吃。
孟子列举“山珍海味”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儒家的选择之道。俗话说,人总有拿不出手的时候,也总有放弃的时候,不能为自己做什么好事。
比如有些年轻人想苗条苗条,但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胃口。他们总是想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双方都想占领它。结果,食物无法享受自己,总是纠结于腰部脂肪,这是不知道取舍的后果。
之后,孟子开始了一场讨论。他说我想活下去,但“义”也是我需要的。这里的“义”是广义的“义”,即世间的道理、天道、人伦、人格信仰等等。
面对生命与道德的抉择,我们该怎么办?
孟子说“舍生取义”,宁死也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这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也是我们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
其实很多人对这种精神是冷嘲热讽,认为是愚蠢的,但是看不起真的是愚蠢。
比如在最近的抗洪救灾中,当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年轻的官兵不顾个人安危,用身体挡住洪水,保护成千上万的人?
因为他们胸中有献身国家和民族的热血,这热血从何而来?
这种精神是正式从儒家传承下来的。
以史为鉴,在任何时代,一旦人民生活富裕了,精神信仰就会丧失,那么社会凝聚力就会逐渐下降,社会化的问题就会出现,所以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永远不能丧失。
然后孟子说:“活着是我想要的,但是有些欲望比活着更重要,所以为了这些信息资源的欲望,我宁愿放弃我的生命。”
对于这句话,普通的分析往往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的,那就是坚守道德,不苟且偷生。
但在我看来,这句话有它的负面味道,负面味道多于正面味道。
人的欲望是一种可怕的东西。有人曾经说过,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生存。这句话没有错。
但是一旦人们的生存变得不那么困难,他们的欲望就会开始膨胀。
古代圣贤为什么要崇尚古代社会?因为古代社会是一个生产力极低的简单农业社会,人要想生存,就必须合作,团结伙伴求生存,通过合作满足生存欲望。这是人文精神最原始的形式。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想要生存,这变得简单,不再需要所有员工的合作。这时,欲望不再满足于生存,变得越来越复杂。
欲望的结构变得复杂,伴随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弱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人们学会了为了金钱而杀人,为了权力而斗争,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冒着生命危险。
这就是“我想要比活人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不要白要”。
另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喜欢喝酒,甚至有些人嗜酒如命,喝多了还是戒不掉杯子。难道他们不知道喝酒有害健康吗?
显然,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戒不了酒,因为他们对酒精的渴望超过了生命,“所以他们不想得到自己想要的”。
同样,孟子说:“人无所惧死,但有时宁死不悲生。”
在这里,孟子并不是在鼓励逃避现实,而是在提醒我们,有时候如果我们失去了道德、人格,可耻地活着,不如慷慨地死去,这样的生活就不会浪费。
因此,自古以来,文天祥、岳飞、于谦等忠臣辈出。
孟子从选择美味的深度谈了生与死、善与恶之间选择的大原则。
他告诉我们,要摆脱欲望和习惯对纯洁明亮的自然的影响,理解人际关系的道德,看透生死的意义。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任何人其实都可以在对错面前做出大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的“人人皆可为圣”。
后来,孟子举了一些例子。他说:“如果你得到一篮子米和一碗米饭,你会活下来,但如果你没有得到它,你会饿死。但是如果你对别人喊,路过的穷人是不会接受的。如果你把它踢给别人,即使乞丐也不会接受。”
也就是宁死也不要自己的尊严,受不了别人这样的侮辱。
孟子还说:“有些人接受一万个铃铛的工资,却不区分它是否合理。要那么多工资有什么用?为了住豪宅,娶妻妾,让穷人感恩戴德?为了随意接受工资,真的失去了它的本质。”
“万钟工资”曾经是一个很高的工资,大概感觉像现在的年薪一百万。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突然有人想以百万年薪雇佣你,你会接受吗?
的确,面对这种薪水,大家都会感动,但没关系。要不要考虑接受?
至少了解一下工作内容是否合理,自己是否胜任等等。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自然和欲望的斗争,也就是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
孟子努力了这么久,其实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欲望而失去本性,做人就是要有原则。
综上所述,这就是这个“文本”的真正含义,我们已经彻底理解了。事实上,道理很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让无数人误打误撞。
所以,记住先贤的教诲,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原文:
鱼,我想要什么;熊掌是我想要的。你不能两样都有。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活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两者不能兼得,为义牺牲生命的人也是。生活是我想要的,我比活着的人更想要,所以我不想得到它。死亡是我讨厌的。我比死人更讨厌它,所以我无法避免它。如果人想要的无非是生活,那为什么那些能得到生活的人不要呢?使人比死人更讨厌,那么如果可以为什么不避开病人呢?如果你天生就有某样东西,你就不需要它。如果你天生就有某种东西,你可以避免麻烦,避免做某事。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得不到它就会挨饿。但带着不屑于喝酒吃饭,饥饿的行人却不愿意接受;用脚踢别人吃饭,乞丐不会接受。
这位高级官员接受了它,没有区分它是适当的还是正当的。呼唤它,话语的实践者就会得到它;乞丐一夜之间不屑一顾。万钟不辨礼义。一万个铃铛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了皇宫的美丽,为了妻妾的服务,为了认识我和你的穷人和穷人?乡村不受制于死亡,今天是宫殿的美丽;故乡不受制于死,今天被视为妻妾;故乡不受制于死,但现在是为了那些贫穷和需要的人得到我;做不到吗?这叫人性的丧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