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圆明园观后感1500字(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关于圆明园的纪录片(关于圆明园的1500字)

回顾高清纪录片《圆明园》,一篇写于七年前(2010年1月16日)的博文,每当想起圆明园,总是伤感不已。除了深深的叹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自强不息。欢迎阅读指正。

大风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述评

“请同样是诗人的建筑师们,在1001个夜晚里造出1001个梦,加上花园、一个水池、一只眼睛里的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简而言之,请假设一些人类想象出来的眼花缭乱的洞府,外表上是寺庙或宫殿,那就是这个著名的花园。”雨果。这是高清圆明园纪录片的开篇台词。

影片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再现了中国清朝宏大而细致的政治中心——皇家庭院和圆明园。它讲述了康雍祖孙三代的故事。这个帝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和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国最繁荣的时期。它还记录了3万多名手持剑、弓箭和土枪的战士。瞬间就被英法联军用连发炮摧毁,盟军的伤亡是个位数。咸丰八帝是如何失去清朝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梦想圆明园,几乎没有任何防御的?然后,英法联军如何肆意烧杀抢掠,取其所能,灭其所不能。根据英法联军随军牧师的记载,火烧圆明园纯粹是英法远征联军证明远征胜利的辉煌成就。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最黑暗时代的到来,即放弃土地支付赔偿,被别人屠杀。

曾经繁荣昌盛的中国,突然变成了人间炼狱。圆明园就像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最柔弱的女人,被两个全副武装的强盗奸杀,然后她的器官被挖出,然后她的脸被毁容,她的身体被毁了!真的很压抑,想到天地,没有极限,没有尽头,我一个人,眼泪掉下来!是上天的怜悯、无奈、不公,还是谁的错?!

(作者注:比如这段写得很暴力。如果阅读让读者不舒服,我在这里道歉。但是,其实圆明园的恩怨绝对比这个比喻更惨!这种写法借用了李四劝秦王撤销驱逐令的方法:驱逐宾客是轻重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秦王宠爱六国出产的所有宝物,如隋后主、何弼等,这些都不是秦国出产的,但秦王却那么想要;对于六国的美女来说,秦王把一切都按照顺序拿走了,不分国籍,都是幸运的。只为人才,秦王要讲国籍,讲内外之别。是不是太迷茫了?秦王那么爱六国的东西,却要驱逐六国的人才。这难道不重要吗?)

当甘龙高唱清朝是一个人民富裕、青年昌盛、物质精神文明丰富的超级大国,不需要与西方野蛮人交换所需之物时,他关上了对外的大门,他的继任者陶醉在诗、真幻想、梦的国度里。他固步自封,不愿进步,埋下了火烧圆明园的恶果。

事实上,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密室里,发现了大量各国赠送的先进武器,用来祭奠清朝。然而,这些国防科技宝藏只是静静地躺在宝库里,等着中国的皇帝们有空的时候来玩。它从未被研究和开发。从康雍三代皇帝来看,康熙精通科技、数学、物理,雍正勤勤恳恳,乾隆非常成功,精通艺术,自得其乐。他忘记了在中国之外,他的牙齿里还有装备着高科技的狼和老虎,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时候,他忘记了发展国防科技。如果康熙还活着,他不会让自己的三万大军在几个小时内被八千盟军撤走,因为康熙对此非常重视。

现在中国又一次处于鼎盛时期,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不应该忘记国防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天,我们要重建圆明园,请先把这笔费用放在国防科技发展上,做航海空的载体,发展更先进的国防科技。我们不想侵略别人,至少我们可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只有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国防,才有资格拥有圆明园。否则,多大的繁荣都是梦,然后是噩梦。再多的财富也不会被强盗无情地抢劫和毁灭。

曹操曰:“不可贪虚名,以实应灾!”

圆明园电脑复原图

附件:

维克多·雨果写给巴特列上尉的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信

先生,你问我对中国探险的看法。认为你的探险是体面和优秀的。谢谢你关注我的想法。在你看来,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远征中国,是英法共享的荣誉,你想知道我会对英法的这一胜利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知道我的意见,请继续阅读:

在世界某个地方,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做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理想,它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个是幻想,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像帕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样,这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与帕特农神庙不同,这不是一件罕见而独特的作品。这是幻想的一个巨大例子,如果有幻想的模型的话。请想象有一个不可描述的建筑,像月宫一样的东西。这是圆明园。请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用宝石和丝绸装饰它,在这里建一座庙,在那里建一个后宫,建一座塔,在里面放偶像,在上面放动物,用玻璃、珐琅、黄金和粉末装饰它,请同样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1001个1夜。建造圆明园需要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像城市一样大的建筑是几代人的结晶。为谁建造的?为了所有国家的人民。因为时间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谈到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说,你没见过,但你梦到过。这是某种神奇而未知的杰作,在难以形容的晨光中隐约可见。就像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空,另一个强盗放火烧了它。好像赢了之后就可以开始偷了。他们大规模掠夺圆明园,战利品由两个胜利者平分。我们可以看到,这整个事件也和尔金的名字有关,让人记住了帕台农神庙。过去对帕台农神庙的所作所为,现在对圆明园的所作所为,只是更加彻底,更加美好,以至于什么都没有留下。我们所有大教堂的珍宝放在一起可能都不如这个东方宏伟的博物馆。这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量的金银制品。伟大的成就!大丰收!两个赢家,一个满是口袋,看得见,一个满是盒子。他们手挽着手,微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作用。将被历史惩罚的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国人,一个是英国人。但是,我想抗议,谢谢你给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的罪行不是统治者的过错;有时候政府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

法国吞下了这场胜利的一半战利品。今天,帝国天真地以为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展示了圆明园的华丽破布。我希望有一天,解放干净的法国会把这个奖杯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已经确认有两个小偷一起盗窃。

先生,这就是我对中国探险的全部赞扬。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他住在藁城。

维克多·雨果油画肖像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区,毗邻颐和园。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5200多亩,有150多个景点。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被誉为“万园之园”。清朝皇室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治理,所以圆明园也被称为“颐和园”。圆明园始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的。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只剩下残垣断壁。圆明园规模宏大,运用多种造园手法,融合多种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新中国成立后,被烧毁的圆明园遗址开始受到保护。1956年,北京市园林管理局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树木,1976年,圆明园遗址成立特许经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公众开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