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技能(技能与能力的区别)技能是指个体通过实践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的一定的行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是行为和认知活动的结合,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是人以行动或行为的形式掌握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技术性质。由此可见,技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的。
包括初级技能和技术技能,初级技能可以借助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练习和模仿“做”某件事或“能够”完成某项工作;性技能要反复练习,才能完成一个已经达到熟练程度的操作系统。
能力是完成一个目标或任务所体现的综合素质,以及完成一定活动的能力。它总是与人们完成一定的实践活动有关,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心理学上,能力的定义是成功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的。
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智力素质,也包括非智力素质。根据能力所表达的活动领域的不同,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重建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超能力。
一般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它是能力的基础,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支配着智力的诸多因素,制约着能力发展的水平。
非智力素质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自我意识、动机和性格特征等。更重要的是识别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技能不同于能力:技能是固定在个体身上的复杂行动系统,而能力是个体成功完成活动和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技能是对行动和行动方式的总结,而能力是对调节认知活动的心理活动的总结,是一种高层次的总结。
技能和能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是能力信息资源的基础。一项技能在反复练习时,会进一步内化为一种能力,当具备一定的能力后,可以迅速转移到其他技能领域。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能力的高低。在学校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现象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分数可能很高,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仍然很低。学校的任何教学科目,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还要培养一定的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力是教育的目标。
大学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公民道德意识、多元文化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兴趣和就业准备。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能力,才能受益终生。(编辑赵艳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