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新闻学霸教你如何写作新闻稿!(如何写一篇新闻消息?)

首先,什么是新闻?

1.新闻是指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媒体等渠道传播的信息标题。新闻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而言,除了在的报纸、广播、电视上发表的评论和专题文章之外,常用的文本都属于新闻范畴,包括新闻、传播、特写、小品(其中部分包括特写中的小品)等。狭义的新闻仅指新闻,新闻是以概括性的叙述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需要弄清楚新闻的六个重要要素。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也就是五个“W”,一个“H”。谁(谁),什么(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在哪里(什么地方),为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如何)。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新闻、传播还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六个因素。“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3.你应该知道新闻的特点。

(1)真实性

首先,真理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部变化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新闻的真实性是客观具体事实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所写的事实、数字、细节、思想活动必须完全真实,数据、引文、背景信息准确可靠。注意区分个体真理和整体真理的关系。有些事实个别来说是真实的,但整体来说并不真实。

(2)新鲜度(时效性、价值性)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是事实的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事实和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你所看到和听到的。新闻的新颖性包括内容的新颖性和时间的新颖性。“新”的内容意味着有新的想法;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趋势

世界上所有的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或某一群体的喉舌,都是根据自己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这给新闻带来了无可争议的政治倾向。倾向直接影响所表达意见的政治立场。

(4)选择性

毫无疑问,新闻是对近期事实的报道,但同时,新闻也具有传播某种观念和观点,凭借事实影响舆论的功能。所以,关于新闻事实总是有选择的。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围绕国家大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

4.新闻写作有一定的技巧、格式和规范。

二、如何写好新闻稿?关键是要学会区分传播和新闻。

传播是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讨论等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一种叙事,是报纸、电台、通讯社的常见文体。它包括人员交流和事件交流。和新闻一样,它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新闻是指在不讲述详细故事和细节的情况下,报道事物的大致情况,用简短的语言迅速传播最新事实的新闻体裁。它也是使用最广泛和最频繁的基本新闻体裁。

1.消息的结构

当我们弄清楚“我想说什么”之后,下一步就是“这些东西怎么说”,这显然涉及到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报刊发表的新闻,就会发现新闻的结构相对固定简单,新闻结构大多呈倒金字塔状,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如下: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背景穿插在正文中。

2.沟通和信息的区别

(1)在时效性方面,消息要求更高,要比沟通来得快;传播的时效性往往不如新闻,发稿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更严格、更细致、更深刻、更生动、更典型,记者需要一个收集、挑选、了解的过程。同时传播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需要等待新闻事件有一个充分的展示过程或者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样收集和撰写传播的时机就成熟了。

(2)从内容上看,新闻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需要细节;传播报道有影响力、有特色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比较典型的例子,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的本质,允许在网络版块描述详细的信息资源。

(3)从篇幅上看,新闻一般较短,传播一般较长。新闻比较短,多为几百字或几个字,内容简洁,用词工整;简讯的文字长度稍微长一点,出版时间可以慢一点,但还是要求尽可能的短和快。

(4)从表达上看,信息多为叙述性的,语言简洁明快;交流虽然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

(5)从语言学分析,新闻写作的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使“他”、“他们”与被报道主人公的姓名和身份字里行间,很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中;通信不是这样。对于细致深入的需求,第一、第二、第三人各有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讨论、叙述、抒情上都有各自的需求。新闻中讨论、描述、抒情的很少,传播往往集描述、讨论、抒情于一体。传播通常通过文学技巧来表达主题,包括报告文学。传播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真实性。

三.新闻采写的其他注意事项

1.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写得好,能吸引读者;如果写得不好,一条好消息就会被埋没。这就是所谓的“文章写得一半好”,说明标题具有向读者推荐的功能。信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信息的内容,以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标题可以是事实、主题、焦点(可以是结果、数字或悬念),例如以下示例:

(1)《千里来蓉只为活一只熊》(三秦都市报,2004/03/11/a18)

本文报道2004年获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千里归荣》片名简要说明黑熊被转移到成都求医,这种拟人手法也符合黑熊的顾虑。《只为活出一只熊》,继承了前一句的脉络,轻松幽默地吸引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他们觉得这种幽默是以逗黑熊为名谴责虐熊者,进而激起读者的同情心。

(2)“星期二”很粗鲁(图片报道)(中国商报,2004/08/11/5版)

在Xi大雁塔的南侧,有一尊高大的玄奘铜像。孩子们经常爬上“唐僧”玩耍,周围的游客五颜六色。这些行为非常不雅。这张照片报道的大图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生动,增加了报道的分量,也因为这种“借用”的启示,更容易达到报道的意图。

2.介绍

引导语是指信息的第一个自然段落或句子。是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明确提示新闻主题。

(1)引言要求:一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要做到第一点,你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点,你要有写作技巧。

(2)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从作者的自我提问和自我回答开始:

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②谁参与了?是谁做的还是谁说的?

③是直接领先还是延迟领先?

④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或生动的短语可以写进导语吗?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最能吸引读者?

3.科目

是信息的主要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中概括的内容,表达整个信息的主题。你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写,但还是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消息正文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消息的扩展部分。它循着线索,用足够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新闻内容进行具体、全面的陈述,以体现整篇文章的主题。一般来说,主语是表达和解释新闻主题的主要部分。要点如下: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A.倒金字塔,把高潮或结局放在开头,然后介绍剩下的。

B.金字塔式,每一段都比另一段更具体。事件的高潮和结尾直到最后一段才显示出来,可以吸引读者阅读整篇文章。

C.时序结构,也称为时间结构。

D.抽象结构又称1234结构,适用于系统地比较某一事件的综合信息。

(2)内容丰富,回答问题有力,用词准确,语言精炼。

参考以下例子:“烟台大部分高校放了40多天寒假,都被网友赞为“文学学校”

4.背景

(1)新闻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边环境以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有时候写新闻,要说明背景。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烘托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即在五个“W”中回答Why。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是对新闻事件的解释。美国记者莱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和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是新闻报道的深化。就是把单个新闻事件写成一系列事件”,“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让读者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的判断。”

但“解释”不是讨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它是用事实来解释的。因此,新闻背景也被称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功能是解释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功能是展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功能是突出新闻文章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功能是展示记者的观点。记者不允许在新闻中发表评论,但是没有人可以禁止记者通过他们写的新闻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没有纯粹客观的报告。

(3)背景有三种类型:比较型、解释性和解释性。有些新闻学把背景分为四类: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5.结束

新闻常见的结尾包括归纳、质疑、反问、评论和引用...这些结局与一般叙事的结局并无不同。

(1)归纳式对于内容广泛、线索多的新闻,为了给读者一个整体印象,作者往往以归纳式结尾。

(2)指向结尾。

(3)反问句,这种结局往往能加深人们对新闻中所描述事物的思考并进一步认识到其中的奥秘。

(4)评论式,文章提出了一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最后,评论式的语气是新闻的结尾。

(5)引用式,这种结局在新闻报道中常用来表现主角的态度,而且非常笼统和典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