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区别)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把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混为一谈。在大众的认知中,这两个职业似乎是一回事。
公众的感觉没有错。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几乎可以看成一件事,因为他们都是在人的潜意识上工作,都是通过谈话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来访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从而获得更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生活。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层面,两个职业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具体区别如下:
1.不同的工作场所。顾名思义,心理学家当然在医院工作;心理咨询师大多在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一些医院已经开始聘请心理咨询师。
第二,服装形象不同。既然是心理医生,又在医院工作,工作时间当然要穿医生的白大褂;心理咨询师可以穿自己日常得体的衣服。
第三,学历和处方权不同。心理学家都是医学院毕业,在从事心理治疗之前都在医院做过医生。正是这种教育背景,使心理学家在从事心理治疗后拥有处方权,也就是说,他们在必要时有权用药物治疗患者;心理咨询师可能有任何一种学历背景,可能是心理学专业,但也可能是其他专业毕业。心理咨询师只能通过专业的心理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帮助,无权做药物治疗。根据心理健康法,心理咨询师也无权诊断来访者的症状。
第四,证件不同。医生资格证都是卫生部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资格证,而咨询师资格证是劳动部颁发的。但2017年11月以后,劳动部不再颁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未来可能由行业协会颁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由于最新变化,目前趋势仍不明朗);
5.不同的职业形式。心理医生在医院工作,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奖金和绩效,而不是咨询费。换句话说,患者付给心理医生的钱不会直接进入医生的口袋,而是由医院统一收取,然后通过科室的分配,以工资、奖金、绩效等形式间接支付给心理医生。这也是很多医院对心理医生的地位不重视的原因,以至于医院需要招聘心理咨询师作为团队补充。目前,医院的主要收入是医药、手术等。,而心理学家提供的心理治疗需要很长时间——每次50分钟(门诊患者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病人),但收入却很低(心理治疗的费用远低于药物治疗)。所以,其实在医院里,其他科室的医生大多不愿意转行做心理医生。一方面,他们的收入低,另一方面,他们被忽视了。
但是,做心理医生有一个好处:心理治疗需要在学习和深造上大量投入,这部分费用通常可以由医院报销。当然,根据医院的不同,报销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机构工作,主要收入来源是咨询费。据我所知,除了私人辅导员,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和机构分享收入的。没有人给辅导员发工资,辅导员只能自己买社保,给自己放假,给自己发奖金。换句话说,他们都要为自己的盈亏负责。在继续深造的费用上,心理咨询师要自己掏钱。
所以,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选择这样的职业,都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热爱和与人合作的热爱。
6.不同的团体接待访客。选择去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大多伴随着身体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其他科室反复求医,最后被推荐到心理科。因此,心理学家接待的来访者大多自称为患者,通常是患有严重心身疾病或躯体障碍的患者。然而,心理咨询师的来访者大多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甚至有较好的收入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但他们只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情感或关系上的困扰,想通过心理咨询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最后,只要心理医生和咨询师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有稳定的监督和个人经验,他们提供的治疗当然是有效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