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句子结构是独特的。例如:
1.哑巴吃黄连──说不出苦。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侄子像往常一样打灯笼。
4.孔子动了——————都是输(书)。
它们的结构形式是一句话的意思,分为两句。前一句描述的是具体的形象,后一句表达的是事物的结果。所谓“歇后语”,就是第一句说完后,第二句就应该休息一下,即使第二句没说出来,人们也能理解它的意思。比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只要你说出前一句和后一句的意思,人们就会明白。
同时,歇后语经常使用谐音修辞来表达词语的意思。例如,以下示例:
1.找头发上的痘痘——吹毛求疵(刺痛)。
老鼠轻咬球客(吱吱)气。
3、狗吃豆腐脑残——闲着(标题)活不下去。
4.僧舍——庙(苗)。
5、丈夫拍扇子———————————————————
6.癞蛤蟆跳进井里——我不明白(噗)。
7.发霉的花生——不是好人(仁)。
这种使用谐音修辞的歇后语,有谜语的味道。前一句像谜语,后一句像谜,让人猜测,让人回忆。
谚语是不同的。谚语的结构虽然也是一两个短句,但一次表达完整的意思,没有停顿和猜想。例如:
◆一个人有权发言,两个人有权发言。
◆一是三反,人是百反。
◆暂时的力量在于力量,永恒的成功在于理智。
◆一个理由,一百个理由。
◆人怕被忽视,狗怕夹尾巴。
◆人怕理,马怕鞭。
◆一夜不留宿不足十夜。
◆一个是富,一个是穷。
它们结构自然完整,没有停顿,没有起伏。“人怕理,马怕鞭”,“熬通宵,但不够十夜”等句子,语义表达一次到位,语气连贯,意思明确。
这是谚语和歇后语最明显的区别。
二、在内容表现的范围上,歇后语与谚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也许正是因为歇后语独特的结构形式,其表达内容远低于谚语。
歇后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中。例如:
1.豆腐佬倒在担子上——倾家荡产。
2.安伯伯遇到安伯娘——安安合适。
3、挂羊头卖狗肉——假感情。
4、在山上滚厕所——恶臭深远。
5.轮到管鲍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6.张耳·蒙克——————我想不通。
7.二姨的针线篮-杂。
8.抓住锅里的乌龟——这是肯定的事。
9.汉高祖砸碎白蛇——一刀两断。
10、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以上十则歇后语的内容,如“山上滚厕所”、“挂羊头卖狗肉”等,几乎都是日常生活的描写,内容相对简单,范围也比较狭窄。
相反,谚语被广泛表达。它涉及农业生产、天文地理、做人原则、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例如:
1.气象谚语: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比如:“蚂蚁移蛇过道,大雨快来了。”
2.农业谚语: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耕作经验。比如:“今年冬天,小麦盖三层被子,明年,你就睡馒头。”
3.健康谚语:健康谚语是人们根据保健知识总结出来的。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处方。”
4.社会谚语:社会谚语一般是指在与人交往、与人交往、治国理政等方面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利于实践。”
5.学习谚语:大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等等。谚语所反映的内容已经渗透到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这是歇后语和谚语在内容表达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三、在语言风格上,歇后语与谚语的区别明显歇后语往往描写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所以语言风格幽默辛辣。例如:
1.和尚撑着伞————————他们不能(发)无法无天。
2.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
3、脱裤子放屁——没必要。
4.老母鸡有空窝——不简单(没有蛋)。
5.无尺卖布——————故意坏(故意不够)。
因此,歇后语运用得很好,不仅生动,而且幽默。但是,如果在使用歇后语时不注意语言场合,一不小心就会很容易伤害到别人。比如“厕所里的石头又硬又臭”“脱裤子放屁没必要”,不能乱用。前者是讽刺,后者是无礼。这是使用歇后语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谚语主要描述生产生活中的经历,简洁、轻松、自然,风格简洁明快。例如:
1.掌舵不要慌,安全乘船。
2.白米好吃,但粮田难种。
3.会下一百天的雨,永远都是晴天。
4、看见比看见好,看见比做好。
5.败家子挥金如土,邢家惜粪如金。
6.帮人到底,救人到底。
7.帮助别人忘记,别人帮助自己记住。
8、吃饱了饿了,晴天带伞。
9、暴饮暴食容易生病,定期定量保护康宁。
从上面的谚语可以看出,无论是描写助人为乐的谚语“扶人到底,救人到底”还是描写人生哲理的谚语“白米好吃,种粮田难”,都通俗易懂,语言平实,与歇后语的风格完全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