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怎么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展对济南的启示)说到世界上最著名的医院,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的梅奥诊所和克利夫兰医院。提到中国最好的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怎么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展对济南的启示)说到世界上最著名的医院,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的梅奥诊所和克利夫兰医院。说到中国最好的医院,大家都知道北京协和医院和华西医院。但是如果你提到国内最大的医院,你可能不知道它是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历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是河南省中山大学医学部。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大一附院的发展历程2006年以前,郑达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最大的医院,但在国内基本不为人知。然而,就在今年,河南省人民医院在规模和门诊量上都超过了它。然而,2008年,新任全院院长阚为振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付出了巨大努力。
2008年,郑达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开始了火箭式的推进,床位数从1860张扩大到3155张,住院患者数增长了46%。年门诊量再次超过河南省人民医院。这一年,他又回到了河南省立医院“一把手”的身份。
这还不是结束。2014年,医院又投资50亿元启动郑东校区建设。医院区规划用地345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床位3000张。2016年,随着郑东医院的投入使用,郑州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划归郑大一附院门下。自此,郑大一附院发展成为包括何仪医院、郑东和惠济医院在内的3个院区、11家中级医院的全球最大医院,总占地面积682亩,年门诊量600多万人次,年出院患者41万余人次,年手术台25万余张,总床位1万张。
同时,据新闻报道,郑达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的营收从2008年的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84亿元。短短6年,总营收位居河南省医疗行业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河南省人民医院营收(45.8亿元)超出30亿元。不到10年的时间,郑第一附属医院从一个在省内还有点逊色的二流医院,一跃成为收入过百亿、床位上万张的世界第一大医院。
但也有人提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学校虽然规模大,但综合实力不强。郑毅一附院真的大而不强吗?
事实上,郑达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一直注重内涵的培育。2008年以来,郑达第一附属医院引进了一大批国内知名高校的硕士和博士。2015年引进医生209人,2016年引进医生346人,医生总数将超过1200人。同时,国内大力引进学术带头人。到2019年,医院共有卫生专业人员11168人,其中高级职称523人,副高级职称899人,博士1647人,硕士27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院士1人,特聘院士2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学者2人,千人计划、百人计划2人,中原学者3人,专家22人。300多人在省级以上学术组织中担任常委以上职务。
同时,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个,河南省重点学科27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同时,医院坚持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支撑的重大器官疾病综合诊疗技术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短短10年间,医院综合实力提升近70个位次,成为全国30强医院之一,逐步实现了全市院长定下的“先做大后做强”的目标。
另一方面,济南的两家顶级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直在复旦大学总医院排名中徘徊。省级医院排在50多位,齐鲁医院排在20多位。郑大一原附属医院没有进入综合医院百强,现在已经超过齐鲁医院。
其实省属医院和齐鲁医院这几年一直在徘徊,从他们的床位规模就能体现出来。省医院东院区2011年开业后,床位规模没有增加。齐鲁医院由于面积小,自华美大厦开业以来,规模一直没有扩大。规模上不去如何提高综合实力?与清漪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比,近年来,随着规模的增大,综合实力排名从80多位上升到60多位,在省内的口碑即将压倒山东省立医院。
济南的医院发展缓慢,城市发展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济南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或者说是倒退。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已位居全省第三,在全国的排名逐步倒退。我忍不住拿济南和合肥做比较。合肥的综合实力一直比济南差。然而,自从安徽将巢湖一分为三,并扩大合肥后,合肥的经济腾飞了,一年一步,从中国的50多个发展到20个。合肥已经成为全国耀眼的明星,各种优质资源纷纷流向这座城市。与此同时,安徽在全国的存在感也逐渐提升。这完全符合郑达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先做大后做强的发展思路。现在,合肥的发展已经对济南形成了压迫的趋势。如果山东在去年这几年没有意识到错误的发展思路,直接把莱芜交给济南,济南早就落后了。从合肥目前的发展模式来看,这种先做大再做强的思路是正确的。希望济南在这个时候开始这种发展战略,最好能有所弥补。
不过,还是希望省里不要犹豫,推动济南、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拿出点勇气,重点推动一个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资源虹吸效应下,山东获得国家中央配额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