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烟草既是一种“化学武器”(含有3000多种化学成分),也是一种“辐射武器”。吸烟有害健康,而别人被动吸烟危害更大。禁烟有益于他人,珍惜宝贵的生命,远离烟草的危害。标本兼治是必要的。
中国以前的禁烟可以说是有一点但是有一点。由于受烟草经济、烟草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进展缓慢,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烟条例》也将正式实施,消息一经发布,必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这个禁烟应该算是“上得了职,下得了线”。
酒店:客人会戒烟但不想得罪别人。
《烟草控制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和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
一家生意不错的家常菜餐厅老板告诉记者,《控烟条例》实施后,与过去相比,吸烟的顾客确实“少”了,但仍有一部分人“不知不觉”。同时,如果看到客人吸烟,店员会“随时制止”。
这位姓赵的老板坦言,自己有时在劝说客人灭掉香烟时会感到无奈。“停车时,有人听,有人不听。现在客人的素质不一样了。有些人说出来就明白了,在外面抽烟。有的人当时说不抽烟,呆了一会儿喝了酒,聊了聊,又点上了。我们总说没用。”
《烟草控制条例》第十三条第五款规定:对在禁烟场所吸烟的人应当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应当要求其离开;不听劝阻不离开的,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法规明确违反本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此,赵老板表示很尴尬。“当客人边吃边抽烟时,我们会制止。如果他不听,我们就报警,这样客人下次就不会来了。”他说,“我们只能打开排气和空,放出香烟,或者建议吸烟者少抽,或者人少再抽。”
人们谈论“控烟”的效果:形式重于本质。
《烟草控制条例》第十二条指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控制吸烟纳入日常管理,依法划定禁烟区,制止违法和不文明吸烟。
在某机构工作的刘丹告诉记者:“现在楼道里还有人抽烟,你一开门,里面全是味道。虽然单位也贴出公告,甚至要求大家签订协议,不要在办公楼吸烟,但还是无法消除。”刘丹认为控烟形式大于实质,没有实际的处罚。她希望单位能加强监督和规范。
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陈珍珍经常需要和顾客一起吃饭。她说:“大部分顾客都很挑剔,吃饭的时候一般不抽烟,但也有一些例外。有一次,在一家中高端酒店的包厢里,顾客抽烟时,几个服务员进进出出看见了,没人拦。”
据市民秦晓楠介绍,条例出台后,公共场所吸烟人数有所减少,但这导致公共场所入口成为吸烟重灾区,尤其是酒店入口处。
在采访中,年轻的吸烟者林文斌表示坚决支持《烟草控制条例》的实施,他说:“禁止在室内吸烟。我觉得抽烟是个人行为,抽烟没关系,不影响别人。如果影响到别人,就不能抽。”
另一位吸烟者彭辉吐槽道:“我认为控烟让节目更重要。比如我在体育中心看足球,那是吸烟的代表场所,但是周围的人都抽烟,没有人管。每一排都坐满了维持秩序的警察、保安、阿姨和工作人员,但从来没有人见过有人阻止吸烟者。”
“如果所谓的禁烟令继续这么低下去或者没有处罚,只会变成一个恶心的规定。”彭辉建议:“可以拍照取证,以看球为例。如果我同时拍到了有人抽烟和他戴的年票,可以证明他的个人信息,然后举报,真的处罚他,还是有效的。而现在的举报方式似乎只有电话,极其不方便。建议增加网上举报窗口。”此外,彭辉说,他一直遵守烟草控制的规定,不在政策不允许的地方吸烟,但他被二手烟困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