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购买窗帘当心陷阱

前不久,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抱怨,本以为窗帘是家居中最普通的物品,花一两千元就可搞定,谁知选购时发现,购买窗帘的花费远不止这些,从定做到安装,其中隐藏的猫腻不少,让人防不胜防。日前,记者就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走访了一些窗帘市场,发现其中有如下陷阱,提醒消费者留意。

陷阱1。夸大折叠比例

窗帘自然拉在一起后,通常会有褶皱,以显示自然的垂坠效果。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窗帘布时,布料的宽度需要大于窗户的宽度。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多数商家建议消费者按1: 2的比例购买窗帘,即窗帘布的宽度是窗户宽度的两倍。此外,有些商家甚至要求消费者按照1: 2.5或1: 3的比例购买,因为皱纹越多越好。对于没有经验的消费者,只能听从商家的推荐。众所周知,这个比例完全没有必要。

一般来说,按照1:1.5的比例购买窗帘布就足以保证其悬挂效果,超过这个比例就意味着消费者要多花钱。目前窗帘市场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只要消费者不索要,商家一般直接按照1:2的比例计算价格,毫无戒心的消费者会浪费钱。

陷阱2。窗帘尺寸“缩小”

在接受过程中,很少有消费者会去衡量窗帘布的尺寸是否足够,这就给无良商家创造了机会。比如有的商家承诺消费者按照家中窗户的实际宽度和高度进行结算,即实际测量尺寸乘以相应的折叠比例,让消费者觉得公平,但成品窗帘尺寸会缩水。当消费者发现尺寸不够时,商家会以包装、损耗、错误为借口进行解释。

由于窗帘制作过程不透明,即使消费者发现窗帘尺寸不够,也大多没有证据,只能遭受哑损。

陷阱3。模糊花边用法

【div】【div】【div】【div】一套布料价格只有三四百元的窗帘,提货时要付八九百元甚至上千元。额外费用花在哪里?答案是“蕾丝”。为了美观,消费者在购买窗帘时大多喜欢加入一些装饰品,也就是蕾丝花边,给商家大做文章的机会。

其实蕾丝的价格虽然不贵,每米10元-20元左右,但是量还是挺大的。有些商家在与消费者签订协议时,往往只写花边的单价,而不注明需要使用的尺寸。当消费者在结算时发现花边金额过大超出预算时,也苦于之前没有注明交易信息就无法维权,只好说多少就付多少。

陷阱4。配件的价格不清楚

消费者在定制窗帘时,不仅要买面料,还要买配饰和配饰,比如栏杆、眼孔圈、窗纱等。消费者购买窗帘时,往往只和商家讨价还价面料的价格,而忽略了配饰和配饰的价格。对此,只要消费者不具体提出,商家就会模糊,甚至不在销售合同中注明这些物品的消费和单价。安装窗帘,消费者结算尾款时,发现配件和配件的价格并不比布料便宜,但此时已无法协商,只好按单付款。

对此,有商家向记者透露:“我们卖面料都是亏本的,配饰也能挣钱。”

陷阱5。促销活动有很多条件

促销活动是商家设置陷阱的最佳载体。一些商家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并没有明确对消费者的限制,只是在支付定金后才告知,导致无法获得优惠。

比如有些商家提供“买全屋窗帘”的优惠活动,但并没有明确全屋窗帘的具体范围。事实上,并不是房间里的每个窗户都需要挂窗帘。如果消费者不为某个窗口购买窗帘,商家不会给予优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