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育出姿态均匀、花冠大、外形美观的单盆三菊,通常采用大菊品种,在日本以筒种和厚种为主(日本菊花的分类方法)。
第二步,切苗
主要是插芽,插芽的时期与方法、环境、种类密切相关。在日本东京附近,短茎种的插芽时间为4月下旬,中茎种为5月上旬,长茎种为5月中旬。扦插前扦插:选择已消毒健康的当年新芽或无病虫害的足芽,早上7: 00剪去顶端长10-15厘米的嫩芽,立即在水中浸泡3小时,然后切成长6-7厘米、2大1细心叶的芽。以灭菌陶粒、珍珠岩和日本鹿沼土为扦插基质,不施任何肥料,在育苗盘中扦插。芽间距离为6 cm× 4 cm。插前用竹筷子打孔,不要直接插菊花芽,以免劈裂影响生根。扦插时,用专用菊花生根粉蘸根。扦插后,将基质轻轻压在花苞附近,立即喷洒足够的水,并用竹帘或防寒布覆盖,避免风吹日晒。遮光程度随双层报纸厚度而变好,太暗不易生根。为了保证扦插芽的良好生根,生根后一周内基质表面不干燥、不出水是关键。白天枯萎也没关系,只要晚上能自然站起来就行。从第10天开始,逐渐取下竹帘和防寒布,使其适应阳光。这时,喷施含氮、磷、钾的叶面肥,可使植株健壮。
第三,分苗
插芽后15-20天苗高10厘米,根长1.5-2.0厘米,是移栽到营养钵(10厘米× 10厘米)的适宜时间。选择根系发达、四通八达的菊花苗(八爪型)。选择壳斗科腐生土壤8份和炭化稻壳2份作为培养土。分苗时,菊花苗的根系要向四面八方伸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然后用1000倍菊花活力剂生根,在植株上喷500倍B9溶液,放在半黑暗的地方3-4天,然后增加光照。栽培土壤白干时浇水,不要太湿。分苗后一周,施少量腐熟的有机肥,浇足水。当幼苗长到15厘米高时,去掉顶芽,侧芽萌发3 ~ 5枝。即使在此期间没有发现病虫害,也应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四.种植
【div】[/div]分苗三周后,待侧芽萌发均匀,枝条长约10厘米时,进行定植。
培养土的配制:珍珠岩1份,腐叶土6份,炭化稻壳3份。腐叶土最好的是壳斗科树叶,要注意禁止银杏叶。准备后严格杀虫杀菌。
【div】[/div]种植:选择透气性好的28 cm× 25 cm盆,土壤负荷根据苗木大小和高度确定。装盆土要压实,比原土块高1厘米,但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菊花苗的生长。种植时选择三茎:“天”“地”“人”。也就是说,选择三个相同高度或一高两低的健康枝条作为菊花的三个主茎(即“天”、“地”、“人”),去掉多余的枝条。注意去掉小叶而不是下面的大叶子(营养叶)。种植时注意三茎的角度定位,俯视三茎均匀分布,应相隔120度。最低茎的分枝点比盆缘高3-5厘米。4-5天后,用腐熟的鱼骨粉或油渣作肥料,分三空点施肥,每空半杯(约90g)。
图1。菊花三茎的位置
第五,种植后修剪
当茎长达到15到20厘米时,修剪就开始了。
1。软化弯曲的枝条,即取长30-40厘米,厚2-3毫米的三根铝线的枝条,将下部缠绕在一起,扎入菊花主茎附近的土壤中。用扎丝将铝线与主干绑在一起,到达分支点后沿主干分支方向将铝线分开。注意装订线一定要紧。
系住底枝,开始系住底枝。绑扎时注意螺旋向上,支杆与铝线绑扎在一起。绑线可以绕每个茎节间缠绕两次。超过枝叶后,将铝线伸出,用扎丝扎几下,并紧固。第一根枝条的茎扎好后,第二根枝条从枝条底部扎三周,再扎起来;第三个分支(即“田”干)也是这样绑定的。之后,向下弯曲铝线的尖端,以防止意外的醒目。绑好后,软化,用铝丝将树枝连在一起。
从底部的第一个分枝开始,用手紧紧抓住基部,防止基部开裂,在分枝点上方2-3厘米处软化,用手(注意)压碎茎中的细胞,靠近尖端轻轻软化。之后,两个分支以这种方式软化。目的是轻松调整枝条角度,不会对菊花造成太大伤害。
图2。整根树枝捆绑软化后,调整三根树枝的角度,三根树枝逐渐向上抬起。从10到15厘米到花盆边缘,三个茎开始直立向上延伸,“田”的位置略高于其他两个茎。
2。插柱的栽培形状是由可以伸展到1.5米(可以用细竹竿代替)的柱子,立在三茎向上的位置。顺序如下:先插“天”,再插“地”、“人”,都靠近“天”的一个眼睛位置,下侧用铁丝固定在盆壁上。柱子必须插牢,三根柱子平行,呈正三角形。后来随着菊花的生长,柱子向上拉,茎叶固定,诱导形成。
3。菊花经过10天的茎秆固定和捆绑后将恢复生长。当三根茎的长度沿盆边超过10厘米时,茎会沿柱子向上引。固定茎干从最高的“天”茎干开始,调整高度,用稻草线固定弯曲,再把“地”和“人”茎干捆绑起来。这时,底部的铝线就可以去掉了。需要注意的是,菊花的茎干固定在支柱的前面,起到遮挡支柱的作用。
六.成长管理
图3。插入支柱和主导分支1。肥水管理种植后,用菊花活力剂灌根1000次,然后经常用菊花液肥喷灌;早晚浇水保证了水分的供应,但高温多雨的日子要控制供水,避免过度生长;而矮的植物应该在晚上浇水。
2。
3。填土增肥(1)7月底至8月初施腐熟的鱼粉或油渣,管种(即管瓣)100克,厚种(平瓣等)200克。)每盆;每盆加入2-3厘米比例均匀的营养土。(2)8月底至9月初,再次向花盆中加入营养土。此时以稻壳炭土为主,腐生土减少到1/3。作用是增加新根,延长菊花的寿命。
4。生长期茎秆的捆绑固定为了使菊花的茎秆直立生长,需要经常固定新生长的茎秆。几乎每周调整一次绑扎材料:(1)绑扎时,绑扎线下部要密实,上部要细,这样基杆才能稳固在柱子上。(2)及时调整,更换紧扎螺纹,以免影响阀杆的加厚。(3)装订不要太紧,只要起到粘合作用即可。(4)注意叶片的伸展方向,保持原来的生长方向。
[div][div]5。“天”“地”“人”非均衡增长的调整
对于三茎生长不均匀,达不到正常高度,常用三种方法进行调节:剪芽控高、喷水促高、化学处理。
(1)7月以后,部分菊花高度超过35厘米(从弯点往上20厘米)。为了防止生长过快,我们应该开始控制高度。一种方法是剪嫩芽,用剪刀剪去不到正常叶片1/3的嫩梢,消耗养分,控制高度。剪芽后,把新芽扎好:①剪芽后一周左右会冒出新芽(约3厘米)。一般来说,最好先剪下第一个芽,保留下来。
(2)装订前最后一次切掉珏切。要求沿新芽方向对角切开,便于伤口愈合。
(3)绑定时,为了让茎干直立生长,一般需要去掉下面的绑定对象,重新绑定。但是新芽一定要固定好,然后用老叶包裹新芽,贴在里面,用支架捆绑。
(4)装订时,给点力度,绑紧。没有留下弯曲的痕迹。生长期间一般只进行一次剪芽。
图4。与侧芽结合(2)高温期间要勤喷水,30℃以上每天喷水几次使叶片降温。由于菊花在高温下生长缓慢,节间短,叶片密集,可以增加夜间喷水,效果非常好。方法:生长缓慢的茎的心叶一般每晚9: 00左右喷水。夜间喷冷水:为植物生长供水,蒸发降温,稀释植物白天积累的浓缩养分,促进节间伸长,叶片分布整齐。
(3)化学处理主要用生长抑制剂B9控制单个茎的高度。根据不同品种,将B9配制成1000倍液、500倍液和250倍液。注意,B9不要对准生长点,要从芽的侧面喷,以便边长边控。
[div][div]6。生长期的其他问题(1)6-8月进行侧芽摘除,减少养分消耗。
(2)7月底至8月初,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叶片发黄。原因是养分太多,水分供应不够,养分不能及时被菊花吸收,出现“烧叶”现象。这个的本质是“烧根”,就是根不能正常吸收,俗话说“吃多了会消化不良”。此时需要及时向盆内多次灌水,稀释过多过浓的肥料,逐渐恢复根系的吸收能力。这样,一周后,心叶变绿,可以像其他盆栽菊花一样管理。
(3)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由于高温,菊花茎心叶生长点可能出现“柳形”叶片。有了这种叶子后,菊花就停止生长了,所以需要分批摘除这种叶子的芽头,培养利用下面正常生长的侧芽。
(4)8月中旬至现蕾前,是控制身高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促控结合。过多的茎由B9控制;除了早上往盆里浇大量的水外,生长不好的短茎,晚上要单独在叶子上喷水。
第七章。萌芽到开花管理
1。菊花生长的关键时期是9月初至9月中旬,在此期间,菊花的生长影响着花朵的形状和大小。此时必须保持叶片完整,操作要轻,管理中仍要摘除侧芽。但对于管栽品种的菊花,应在茎的中上部留一两个腋芽,分散一些养分,防止上部顶花过大过重。
图5。剪掉柳芽。9月中下旬,菊花高130-150厘米,开始出芽。此时菊花的株形为管种的正三角形和粗壮种的倒三角形。整形操作继续去除侧芽,同时开始选择花芽。三茎上选芽要均匀,每个茎上留两个芽(心芽+侧芽),留一个防止病虫害。但在生产中要注意不要施太多氮肥,否则菊花会早花早死。
9月底,当芽长到1-2厘米时,在每个茎上选择一个站立良好的芽进行开花培养。这时,如果“天”、“地”、“人”的茎生长不均匀,就要调整。对于过量的B9,用250或500倍的液体从侧面喷洒,用手轻轻摩擦,便于吸收,控制高度和长度。
4。到10月初,杭白菊的标准叶为42-45片大叶,叶色浓绿,分布均匀。在上市或参展前,要进行正常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少施氮肥),做好株形安排(即装裱、装订)。
植物整形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茎杆的细致扎扎,另一个是转盘的扎扎,但操作是按时间一步一步进行的。因为这个阶段的装帧是为了菊花的上市或者展览而准备的,所以一定要精心制作,让植物看起来更漂亮。
【div】[/div]装订前,仔细观察菊花三茎是否直立,叶片是否扭曲或压缩。用于安装和绑扎的绑线应粗细均匀,扣件应水平,无垂直扣件。每个梗上扣的方向都是一样的,扣的越小越好。
10月初装中下。切掉原来的卡扣,重新调整,使阀杆变直,叶展,紧固。三个茎中的绑线扣数量一致,序数相同的扣在一个水平面上。安装时去掉腋芽。
[div][div]6。角楼,花冠的支架,用来保持花朵的形状。10月中旬,芽吐出来,继续生长。此时,小心地拉出柱杆,并将其压在容器底部。打开转盘,水平插入花芽的茎,挂上挂钩。请注意,炮塔有不同的尺寸。一般厚种的转塔直径为15厘米,管种的转塔直径较大的为17厘米,因为管种的花冠较大。开始时,捆绑平台应比支柱低3厘米。将轮台直接系在柱子上,而不是花茎上,这样轮台就可以上下调节了。固定车轮平台时,用线绑两次,上下距离5厘米。捆绑方法与花茎相同。
7。当花芽长到直径3到5厘米时,在上市或展览前做捆绑。首先将花茎的中上部固定绑紧,同时调整叶片的方向,使叶片完好自然舒展。绑扎中上部时,不应像下部那样紧,而应适度紧,以保证支柱能上下移动。其次,抽出支撑杆压在花芽下部,将花芽下的茎扎在支撑杆上。系扣系在离杆顶1-2厘米的轮台上,这个扣要系紧。第三,将花茎绑在绑轮平台的两个卡扣之间,松紧适当,这样轮平台可以上下移动,更好的保护花冠。
八.菊花的参与、上市和管理
从10月底到11月初,花芽逐渐变大,当花冠打开,看到花形时,就可以展出或上市。
当花冠变大时,有时需要安排参展菊花的花形。花瓣可以用干净的细竹签和竹镊子仔细梳理,使花形自然美观。
图6。三朵菊花的形态标准。菊花在展览或上市期间应适当浇水,一般1至2天一次。注意水不能淋到叶片和花冠,否则容易造成叶片坏死或花瓣腐烂,影响花期和观赏效果。
[div][div]IX .越冬管理
参加完展览,三朵大菊花的花茎可以从花盆上切下30厘米,来年再在下部叶腋长出新芽进行扦插。为了增加插芽量,可以多次打顶,促进侧芽生长。有些菊花品种不容易在叶腋发芽,所以12月初可以在花盆里覆盖2厘米的营养土,促进根系发芽。有些有根有芽的品种要用土覆盖,防止芽被风吹干。覆土后,由于温暖潮湿,北方应放在0℃以上的温室中,南方应露天放置。如果不把花盆里的土弄干,整个冬天都不需要供水。
1月中下旬和2月上半月后,每半个月对准备扦插的菊花进行一次药剂喷雾,预防病虫害。
【div】[/div]2月10日左右涂抹少量腐熟的鱼骨粉或油渣,每锅50克。
十、菊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1。夏季常见病害,气温高,连续阴雨天,盆栽菊花间距过小,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导致上部茎叶出现黑斑病、锈病、灰霉病等。因此,随着植物的生长,有必要增加盆距;在修剪捆绑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叶,要及时剪掉;炎热多雨时控制氮肥,以磷、钾肥或有机肥为主;实施化学防治技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性和耐受性;发现病叶喷施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地菌丹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后,每半个月交替喷施一次进行防治。
2。危害盆栽菊花的常见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和潜叶虫。
(1)蚜虫为害菊花嫩枝、花蕾和叶背,使受害部位生长缓慢,叶片卷曲变形,受害严重的植株变黄变形,花芽不能正常发育。经发现,可交替喷施10%氯氰菊酯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甲氧氯普胺乳油1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倍液。
(2)红蜘蛛多发生在高温干燥季节,潜伏在叶片背面,吸食叶汁。起初,在受影响的叶子前面可以看到失去绿色的小白点,逐渐变红。严重时叶片干枯发黄,开花时花芽受损,使花朵迅速枯萎。现有农药有三氯杀螨醇800倍、杀螨剂35% 1000倍、可湿性粉剂20% 3000倍、炔螨特73% 3000倍、氯氰菊酯2000倍。
(3)成虫潜叶蛾是一种2毫米左右的小白蛾,生长季节在叶片上产卵。幼虫是黄白色的。孵化后,它钻入叶肉并吃掉它。它吃掉叶肉,变成一条蜿蜒的白色隧道。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是黄色的。防治方法:剪去虫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20%康复多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